隋煬帝身亡後,他的老對手高句麗國王高元也死了,王位由他的同父弟高成(又名高建武、高武)繼承。
鼎盛時期的高句麗
李唐立國後,鑑於社會經濟凋敝,急需休養生息,所以李淵先後晉封他為 “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 高成也投桃報李,在向唐朝朝貢同時,還將1萬多名滯留在遼東兵卒禮送回鄉。
唐太宗繼位後,攻滅東突厥,俘虜了吉利可汗。又派人跑到高句麗,毀掉了把隋朝士兵屍骨築城的“京觀”。
對這一舉動,高成十分擔心,以為唐軍很快就要來攻打自己。就修了一千多里的長城,由極力阻止新羅、百濟的使者前往長安。擺明了是要對抗唐軍。面對這一情形,唐太宗隱忍了十年。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高句麗國內的宰相淵蓋蘇文發動政變,殺死了高成和朝中的100多名大臣,又立了高成侄子高藏為王,自己則總攬了一切大權,成了高句麗版曹操。
當年十一月,營州都督張儉上報此事,有大臣上書以此為由討伐高句麗,唐太宗未置可否,而是派出職方郎中陳大德前往高句麗,觀察其國內虛實。
貞觀十六年(642年),高麗、百濟聯手進攻新羅,新羅女王向大唐告急。得知真相的李世民大怒,但還是決定先禮後兵,讓司農寺丞相里玄獎去警告淵蓋蘇文,趕快撤兵。
相里玄獎抵達後,勸淵蓋蘇文退兵。淵蓋蘇文表示,新羅曾經奪走高句麗五百里土地。只要失地收復,我一定罷兵。
玄獎反駁道:遼東各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我大唐天子都沒有問你要土地,你竟敢打新羅?
淵蓋蘇文無言以對,但依然拒絕撤軍。
沒辦法,相里玄獎只好回到長安,向皇帝彙報。李世民聽後,不顧眾臣勸阻,決心御駕親征。並安排兩路大軍總攻高句麗。
第一路,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率領兵馬4萬多人,戰艦五百艘,從萊州渡海直逼卑沙城;
第二路,由自己和左衛率大將軍李世績,率領步騎兵6萬人進逼遼東。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軍向遼東進軍。 九瀛大定,唯此一隅!
同年3月,李績部從幽州到達柳城(今遼寧朝陽市)。唐高第一戰就此開始。
李績在遼澤的西側大張聲勢,宣揚要攻打懷遠鎮。敵軍信以為真,將大部隊調往了懷遠。李績兵分兩路,拿下了通定城(今新民)、建安城(今營口),直接殺到玄菟(瀋陽市)。張亮率領的水軍從萊州渡海,於5月2日夜襲卑沙城(今大連),俘獲八千。
幾乎與此同時,李世民的後續大軍也順利渡過了200裡沼澤地,和李績的先鋒部隊一北一西,共計6萬大軍向遼東城撲了過來。
在此之前,擔心遼東城失守的蓋蘇文已經派了步騎四萬守城。唐軍到後,把遼東圍得水洩不通。為了激勵士氣,李世民親自率領數百名騎兵,到城下視察敵情。
在看到唐軍士兵,揹著土填埋護城河之後,他特意提起一麻袋特別重的土倒了起來。隨行的人受到激勵,搶著背土送到城下。接著,唐軍士兵們像瘋子一樣對遼東城發起了12天猛烈的進攻。
12天后的晚上,南風大作。太宗親自挑選了數十名精銳士兵,命令他們趁著夜色爬上了遼東城,點燃了城西南角樓。一場大火下來,高句麗人再無戰心,遼東陷落。遼東城就此改為了遼州。
十天後,唐軍向白巖城(今遼寧遼陽東北)進發。右衛大將軍李思摩(東突厥貴族,原名阿史那思摩)被箭射中,唐太宗親自為他吸出淤血。
前方將士聽說之後,又嗷嗷叫地對白巖城發起了猛攻。胡將契苾何力更是率領800名騎兵,向烏骨城派出1萬多援軍砍殺過去。在大混戰中,他被長矛刺中腰部,單槍匹馬的薛萬備,殺入陣中,左砍右殺才將他救了出來。
就這樣,八百唐軍愣是打得一萬人滿地找牙。
白巖城守將孫代音見援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宣佈舉城投降。唐太宗將白巖城改為巖州,任命孫代音為刺史。
白巖城歸降了,5萬唐軍繼續向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進發。這時高延 壽等人率領的十五萬援軍也來了。唐太宗很是發愁,倒不是擔心來的敵人多,而是擔心他們害怕,不敢和自己正面交鋒。
於是,他特意交代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領一千突厥騎兵挑釁,只許敗,不許勝。終於引來了主力部隊。
興奮的李世民計上心來,派使者欺騙高延壽, 透露了唐軍糧草不濟的“秘密”,表示願意和高句麗方面展開談判。
“唐易與耳!”高延壽欣喜若狂,放下了對唐軍的戒備。
一方面,李世民卻下達了總攻令:除了2萬人留守大營,其餘人馬全部圍攻高延壽。
等高延壽明白過來,已經悔之晚矣。最終,唐軍砍殺了2萬多人,俘獲5萬匹馬,5萬頭牛,1萬領鐵甲。
大敗過後,高延壽本來打算依山固守,沒想到被唐軍重重包圍,只好向唐軍乞降,來到軍營,他撲通一聲跪下拜伏在地。太宗哈哈大笑:“東夷少年,海邊跳樑小醜。摧堅決勝,怎及大唐老人?自今復敢與天子戰乎?”高延壽連連叩頭“伏地不能對”。
太宗皇帝將降軍中高勾麗酋長三千餘人虜往中原,三千名靺鞨士兵全部活埋,其餘三萬人全部放走。
但接下來的戰事就沒有那麼順利了,失去援軍的安市守軍,並沒有放棄抵抗,只要看見李世民的旗幟,就在城樓上大喊大叫。而且,他們還策劃了一起夜襲。好在李世民足夠警惕,他聽到安市城中雞鳴豬叫格外慘烈,馬上意識到大事不妙,急忙下令嚴加防範。
為了攻克安市城,唐軍打算用衝車撞開城牆,結果被守軍用木柵欄堵住。唐軍又挖起了地道進去,守軍乾脆在城裡挖條深溝擋住唐軍。唐軍又在安市城東南角修築一座土山,準備從土山上攻入。
兩個月之後,土山修到了距離安市城牆只有十幾米的地方。恰好土山崩塌,壓倒了城牆。此時唐軍沒有主將,高句麗計程車兵立刻從缺口衝出,把唐軍趕下土山。
這時候,已經來到了深秋,遼東的天氣迅速轉冷,草枯水凍,再打下去,已經不可能了。 最終,唐太宗萬般不捨地決定班師回朝。臨行前,他賜給了安市城守將一百匹綢緞,對他能夠一直堅守城池表示讚賞。
韓劇中的唐太宗
回到長安的唐太宗,對沒有滅掉高句麗耿耿於懷。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令牛進達率兵從海上、李勣率兵從陸路攻打。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又派薛萬徹率軍從海上攻打鴨綠江口。準備在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大規模進攻高句麗。因為太宗去世,計劃沒有實施。
唐太宗征伐高句麗,唐軍陣亡兩千,但攻克了十城,斬首四萬餘,遷徙七萬 人入大唐。雖然沒有滅掉高句麗。但還是有相當重大的意義。它是自三國毋丘儉攻破屠王城以來,中原軍隊又一次戰勝,而且收復了今天遼寧一帶土地,為後來唐高宗李治得徹底征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