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夏朝(約公元前2070-1600)是中國歷史的第一個朝代。夏朝的起源與史前大洪水有關。世界各地都有關於史前大洪水的記載與傳說,中國也不例外。相傳在堯統治時期,洪水氾濫,堯任命鯀去負責治水。堯晚年提拔舜,命其代行天子職權。因鯀九年治水無功,舜將其流放至羽山(位於今山東臨沂與江蘇連雲港交界處),並命鯀之子禹繼續負責治水。據說禹在治水時根據各地的地理將中國劃分為九州,分別制定治水方案,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因治水有大功,禹被人們尊稱為大禹。南方的三苗乘中原洪水氾濫,在南方作亂,禹治水後被舜派去討伐三苗。因治水和平叛有功,禹被舜立為繼承人。

大禹治水

禹死後禹之子啟繼位,終結了三皇五帝時期的禪讓制,開啟了四千年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序幕。禹原定的繼承人名為益,益和啟之間的權力交接過程有多種不同的記載。《史記》中記載,在禹的三年喪期內由益掌權,三年喪期後由於眾諸侯更認同啟,於是益將權力和平交給啟;而《竹書紀年》則記載“益即位後,啟殺益而奪得君位“。但不論二人之間是如何權力交接的,社會變革時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反對。有扈氏就是其中的啟的主要反對者,有扈氏起兵,率領部落聯盟向啟都討伐,與啟軍大戰於甘。戰前啟稱他是“恭行天之罰”,這也成為了後來天子論的雛形。啟消滅有扈氏叛亂後,其權威獲得了天下承認。

夏朝初期疆域

啟去世後其子太康繼位。太康沉迷享樂,荒廢政事,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有窮氏的首領名為羿,有人認為這是后羿射日神話的來源(後是此時對於首領的稱呼)。羿奪權後,太康出逃投奔斟鄩氏,史稱“太康失國”。羿立太康之弟中康為王,實際權力由羿把持。中康死後,其子相繼位,不久相出逃投奔與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從此,羿大權獨攬,連名義上對他的束縛都失去了。羿手握重權但不擅治理,整日沉迷打獵,羿的部下寒浞趁羿在外打獵的機會造反奪權。寒浞處理掉羿的勢力後又命其子澆征討斟灌氏與斟鄩氏,並追殺出逃在外的相。相的妻子緡設法逃走至其孃家有仍氏躲避追殺,不久生下相的遺腹子少康。

后羿射日

少康長大後被澆得知了訊息,澆派人追殺至有仍氏,少康無奈投奔舜的後裔有虞氏。有虞氏首領虞思膝下無子,僅有二女。他將二女許配少康,並把綸城(今河南省商丘市利民鎮東南)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此為根據地收攏夏族遺民,組織政府,操練軍隊,準備復國。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遺臣靡得知少康準備奪回政權,組織帶領斟灌、斟鄩氏的殘餘民眾與少康會師,聯合擊敗了寒浞,少康成功復國,史稱“少康中興”。至此,控制中原近百年的東夷族有窮氏覆滅,結束了四十載的“無王”時期。

少康之子杼繼位後,他了解東夷仍對夏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杼重視發展武器和製造兵甲,並派人多次征討東夷,將夏朝的版圖擴張到了東海(今黃海)之濱。杼之子槐在位時,東夷族向夏納貢稱臣,槐決定停止對東夷用兵,改為以文化同化為主的方針。經過三代到槐的孫子洩在位時,東夷已經逐漸被夏同化。洩開始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賜予封號,這也就是後來諸侯制的雛形。

夏朝全盛期疆域

洩與其子不降在位時,夏多次征討西方的九苑。之後夏朝度過了一段相對太平的時光,直到孔甲。孔甲改變了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著重恭順天帝。《史記》中記載“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因此不少方國部落開始對夏室產生了不滿,但夏族與東夷族的關係仍然友好。孔甲亂夏後夏王朝的統治日益衰落。“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孔甲後夏朝王位傳四代至桀時,夏室與很多方國部落的關係已經破裂。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因此常常討伐那些不順從的部落。由於桀窮兵黷武,夏朝百姓的負擔日益沉重,周邊的方國也對夏越來越警惕、敵視。約前1600年,商部族首領湯率領反對夏的部落聯盟擊敗夏朝,夏朝滅亡。

夏滅亡後,桀被湯流放歷山(今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夏的剩餘勢力主要留居中原,另有兩支分別向南北遷徙。有人認為北支進入蒙古高原後,與當地諸族融合,成為了後來的匈奴。司馬遷在《史記》中便採納了這種觀點:“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後來周武王滅商後,將大禹的後裔東樓公封於杞國。後來孔子因為崇尚夏禮,還曾特意去杞國訪問考察。

夏朝是我國曆史從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從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階段,中華文明的種子從此時開始生根發芽,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夏朝用甲骨文逐漸替代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用貝殼作為貨幣,並逐步建立起政府、法律、軍隊體系。夏朝以父權家長制為核心建構國家,成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的源頭,在今天仍能看到這種結構的影子。後來中國人常以“華夏”自稱,其中的夏就源自夏朝。

二里頭遺址發掘出的夏朝文字

夏朝王室譜系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血腥羅生門:論曹嵩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