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被譽為史上最昂貴的“平底鍋”,曾被百姓用來攤煎餅,失傳數百年,現在卻成國寶級文物,價值高達2億多……
由於中國古代傳統厚葬之風強盛,導致很多權勢跟富貴之人在死後都要風光大葬。
而他們總會把大批寶物放進去陪葬,因此使得許多稀世珍寶被長埋地下不見天日,後來雖然這些寶物被挖掘出來,但也有人不識貨,把稀世珍寶當成了家常用具。
諸如中國就有一件國寶級的文物叫兮甲盤,它當初淪入一個百姓家裡,由於該百姓不知道其價值,就用兮甲盤烙煎餅。
後來兮甲盤的價值被行家認出買了下來,在經歷歲月變遷之後,兮甲盤最終在拍賣行拍出了2億多的價格,那麼它值錢的原因到底在哪呢?
兮甲盤最受關注的時候是在宋朝,當初南宋時期被擺放在紹興的內府裡,由於南宋晚期天下大亂,敵兵入境,兮甲盤在戰亂中意外從內府失蹤,接著毫無訊息。
到了元朝時期,有一個書法家在一戶百姓家裡重新發現兮甲盤,可惜這戶人家不懂貨把其盤腳被弄斷了。
由於當時兮甲盤的擁有者是一家賣燒餅的普通百姓,他們沒有發現兮甲盤的價值,這對夫婦覺得它像一隻家用炒鍋,於是就拿來當作了烙燒餅的盤具。
後來,該書法家一眼看出其中的昂貴价值,就花銀兩把兮甲盤從燒餅夫婦手中買了下來。
清朝時期,兮甲盤不知為何被官府士兵沒收,送到了保定的公家倉庫收藏,這一藏就無風無浪的藏了數百年。
直到了清朝晚期,時局動盪,熙和園等地的物品被八國聯軍哄搶,連磚頭都被挖去不少,於是國人開始關心文物被盜搶而光,接著紛紛在暗地裡蒐括珍品並把它們保護了起來。
過程中,有一個叫陳介祺的古董收藏者發現了這個看似像“平底鍋”的兮甲盤,於是就格外珍惜把它收藏起來,之後天下更加大亂,兮甲盤再一次在戰火中消失無蹤。
之後兮甲盤失傳數百年,流傳至今,然而卻已經漂洋過海被轉到了西方國家。
2010年,而身處異國的華人們在一次美國拍賣會上發現了這件國寶,當時兮甲盤正被美國人拿來拍賣,而且要價不菲。
據說,當時整場拍賣會都處在激烈狀態,兮甲盤裡的文字,曾以個數論價,一個銘文字就喊到了160多萬的價格,而所有文字加起來,總價格則高達2億。
兮甲盤作為國寶級文物,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兮甲盤呈圓形,整體直徑約46CM,高近12釐米,盤緣雕刻有各種花紋,寬口欠底,盤內刻有許多銘文,粗算133字,這些文字可做見證歷史的珍貴資料,因此顯得異常珍貴.
有人稱兮甲盤記載的內容跟西周時代,周軍與南淮夷、玁狁等外族的戰爭有關係。
其最早的持有人可能是西周的一位將軍,當年他為國家為皇上四處杜子騰,建下大功,因此戎馬一生換來皇上賞賜給他的兮甲盤。
可能是想彰顯該將軍的輝煌事蹟,而該盤裡的西周金文,世俗罕見,十分珍貴,所以參考價值異常的高。
關於兮甲盤的明文含義,通過古文字專家考察過後,得出大體意思,稱兮甲盤內的銘文時間約為西周的周宣王在位的第五年,是年三月,外敵玁狁侵犯大周,周宣王親自掛帥帶兵出征,而其麾下有一名武將,名叫兮甲,其人作戰凶猛,且深習兵法,在他的拼命與率領之下,周軍打破玁狁,屢次取得大勝利,而兮甲也因此建下赫赫戰功,因此兮甲深得周宣王的賞識,受賜許多金銀珠寶、馬匹糧食,以及這一件稀世珍寶兮甲盤,之後兮甲被周宣王派去負責徵收天下糧稅。
兮甲盤一直流傳到宋朝,才有一些相關記載。
諸如宋人張侖著寫的器集《紹興內府古器評》跟元朝的收藏家元鮮先生記錄的《困學齋雜盧》,均有對兮甲盤的描述記載。
到了清朝時期,吳大澂編寫的一本《愙齋集古錄》出現了兮甲盤的描述。
改革開放後,文人羅震玉先生也曾在他的《金文存》記錄了兮甲盤。
因此前前後後的舊文獻裡,共有三十五多本書籍有對兮甲盤寫有記載,這些足可看出,兮甲盤歷代以來都備受中原人們的關注,所以它的銘文如此重要,絕非偶然。
據說中國考古以來,出現過許多大小不一的青銅器,而兮甲盤則是一具年代久遠,擁有珍貴歷史考證的國之重器,故此被眾多考古學者評委國寶。
然而,兮甲盤傳承下來的生涯,異常神祕又傳奇,它現身於亂世又消失於太平年間,從宋朝以來,出沒無常,能夠流傳到今天而不被毀壞已經相當難得。
而當年西周的周宣王在大約在公元前823年左右,下令鍛造的該兮甲盤,其時代相當久遠,而盤中銘文所記載的均是當時的地點、時間、事情,以及重要的主角。
通過文中事情,除了兮甲之外,還牽扯到一些高官貴族,如周朝的權臣伊伊吉甫以及他的一些政績。
還記載了西周軍隊對抗北邊的蠻族玁狁、南邊的淮夷等部落,另外還有西周事情的市場管理策略、納稅規章等經濟制度,這對歷史學家來講無疑是一份彌足珍貴的“寶物”。
後來,文人王國維先生見識了兮甲盤的魅力之後,忍不住的大發感慨,稱此重器,羽翼飽經歷史滄桑,其價值足可在毛公鼎之上。
由此看來,兮甲盤的價值不可估量,2億RMB也不算多,網友紛紛表示“這是史上最昂貴的平底鍋。”
其實文物代表的是國家文化底蘊,而現在的人們越發的喜歡了解文物、了解歷史,倘若不是了解過兮甲盤,或者有相關的知識,相信兮甲盤現在依然還在某個不起眼的地方,還在被老百姓用來攤煎餅。
正因為文物的特殊性,也引起了無數文人雅士的目光,他們喜歡珍藏各類文物,甚至到各個博物館觀看。
從古至今,世人對於文物的觀賞從未停止,尤其是參加文物展覽時,總會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何以創造出如此極具欣賞力的作品!
尤其是現在諸多家長,為了給孩子開闊眼界,除了帶他們去旅遊之外,更多的是帶他們參觀博物館。當然學校組織的更多,這些做法無非就是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國家文物,提高自身對歷史的認知。
也有人會選擇看文物展覽,不過文物展覽並非時刻都有,有時候想看一件文物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國寶級的文物。
這也是一些文物愛好者以及學生孩子們的遺憾,倒是近幾年的《國家寶藏》收視率奇高,裡面科普各類文物古件的曲折經歷,讓世人了解文物、了解這段歷史,增強國人的凝聚力。
但畢竟是電視節目,很多人並沒有充裕的時間去看。
記得2018年,陝西博物館出的《大唐長安·陝博日曆》,可謂是讓人們眼前一新,還能這樣了解文物?
2019年,國家博物館同樣出了《國家寶藏》2020年日曆。
這樣的目的無非是讓國人更加了解文物的過往,將它當成日曆一樣看,每日都能看到新的文物故事。
《國家寶藏》2020日曆裡面的文物都是精挑細選,有366件,正好對應了一年的時間。
這裡面的每一件文物都與古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在了解文物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
一年共計12個月份,《國家寶藏日曆》每一個月份都有不同的主題。
學習之時,工作之餘,閒暇時翻看文物,自然可以陶冶情操。
了解文物,增強國寶知識、從《國家寶藏日曆》開始。
下面是購買連結,書不貴,49元,把國寶擺在自己桌面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