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康熙帝8歲即位,14歲掌管朝政,在位61年。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甚至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正是他為清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康幹盛世”的大局面,有的學者甚至尊稱其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卒於長春花園,享年68歲。
在康熙剛登基之時,清朝的局勢十分嚴峻,不但要抵禦外敵沙俄的威脅,還要對付鰲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這時的康熙還未成年,想要對付這四個奸臣,真是輕而易舉。然而,康熙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時就用雷霆手段扳倒了鰲拜,徹底奪回了屬於他自己的皇權。成年的康熙堅持大規模用兵的原則,親自坐鎮北京,成功地擊敗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
和平三藩的戰爭,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兩省,平民百姓更早受到戰爭的摧殘。清軍以八旗為主力,全部以滿漢為主。除了殺死敵人之外,這些滿人對平民百姓也是手足無措。在統治帝國的康熙看來,這種蠻橫應該停止,至少應該下達命令,照顧底層民眾的利益,不料,康熙竟置之不理。近來,發現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奏摺,那是由一位漢族高官所作,他親眼目睹了八旗子弟的暴行,忍無可忍,就寫了一份奏疏,奏疏大意是八旗士兵掠奪難民,使一些青年淪為奴隸,飽受戰亂之苦的難民再一次遭到官軍的劫掠,希望康熙能下定決心,幫助他們的百姓脫離苦海。
康熙見此大發雷霆,說江西地區發生叛亂,並不是因為當地百姓支援藩王,也應該受到這些懲罰,恰恰相反,八旗軍正缺衣缺糧缺馬,而這些掠奪物資又要補充。所以清王朝從頭到尾,一直沒有把普通百姓平等對待。沒多久,為漢人伸冤的李之芳被貶官了。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宋德宜上奏疏稱,江西俘獲的部分俘虜支援叛軍,但也有不少無辜的人,希望康熙能放走這些人,但康熙沒有理會,斬草除根,一個也不留。
雍正被稱為“千古一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並不是因為他從不犯錯誤,而是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一個人力挽狂瀾,奮不顧身,把大清國的疆土擴充套件開來,把民族凝聚力提高到了極致,他作為帝王,一生都在竭盡全力。
皇室自古無一不狠心,若不狠哪一個皇室,從這裡雖然感受到了康熙的陰暗面,但同時作為皇室,又是猶豫不決,又是不行的,不知大家怎麼看?
參考《清史》《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