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溫,一個歷史上影響力不算很大的人物,由於沒有身處歷史正統的五代,而是從政於十國之一的楊吳,所以徐溫這個人物在五代十國整段歷史上都比較邊緣化。但是楊吳是當時除了五代所代表的中原政權之外,最強大的一個政權,所以,徐溫還是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因為他特殊的政治謀劃,以及人物特殊經歷,又被很多人譽為五代“曹操”。
徐溫,在楊行密之後,到徐知誥掌權之前的整整十年,徐溫在楊吳隻手遮天,弒君殺臣,清除異己,封王拜相,獨掌楊吳權柄。對於十國曆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力,對於江南的開發和穩定,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楊吳正是在徐溫手中,才漸漸繁榮起來的。
徐溫
但是,徐溫乃至整個徐家,結局卻顯得悲哀,其苦心經營二十年,從一個小角色到權傾朝野,再到實際控制楊吳。最後幾乎就臨門一腳,就可以成就帝業,但是長子徐知詢驕橫恣肆慘遭兵變所殺,導致徐溫不得不重用徐知誥,待到想用次子徐知詢繼承時,徐知誥已經成了氣候,最後雖然安排徐知詢繼承了軍權,可是徐知詢哪裡是徐知誥的對手,很快被排擠出了楊吳的政治權力中心。
徐溫,東海人士,家族歷史顯赫,早在南朝時,便是南方豪門大族,但是三五百年之後,家族已然沒落,徐溫身逢唐末亂世,以販私鹽為生,因為利益可觀,徐溫早年,日子過得倒是很不錯。
後來唐末打亂,大半個天下都被黃巢起義軍打亂,徐溫的私鹽生意也不好做,於是就糾集隊伍,邊販鹽邊為盜。再後來,楊行密崛起於揚州,成為揚州合肥一線的實際控制者,徐溫也是在這個階段加入了楊行密的隊伍。
徐溫
因為徐溫腦子夠用,雖然沒有戰功,也被楊行密拉入了起事“三十六英雄”行列之內,之後徐溫憑藉其多年在犯罪分子團伙中帶頭的社會經驗,很快成為楊行密帳下的智囊之一,雖然在定大略這樣的謀劃不會,但是出點狠招,整點陰謀詭計,徐溫堪稱楊行密帳下第一號人物,連超級軍師袁襲在這些方面都未必比得上徐溫。
再之後,憑藉破安仁義,誅殺朱延壽等事件中,都出奇謀得逞,一舉成為楊行密的心腹。公元905年末,楊行密病重去世,而留下的幾個兒子,沒有能成大氣候的。楊行密去世之時,長子未及弱冠,且不成氣候,其餘諸子又年少。面對新即位,卻唯唯諾諾的楊渥,徐溫是一位極具野心之人,必然不滿足屈居這樣的人之下。主幼國疑,見此情形,徐溫自然坐不住,一年之後,便聯合左衙指揮使張顥發動政變,一舉成功,楊渥自此失去了楊吳的控制權,在908年被徐溫和張顥所殺。
徐溫權傾天下
徐知誥
徐溫其人志大,自然不甘心與張顥共掌朝政,而張顥也有一樣心思,於是在兩人合作革命成功後不久,便爆發了矛盾,在楊渥死後不久,徐溫便派鍾泰章帶領三十餘位死士,暗刺了張顥,隨後以誅殺弒君叛賊為名,將楊渥之死全部推到了張顥身上。
隨後,徐溫面對著整個楊吳的不忿,畢竟在楊行密去世不到三年,楊家舊勢力在整個楊吳還具備著很大的能量。徐溫不得不擺正位置,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即位,楊隆演此時不過十一二歲,整個國家隨即落入了徐溫的全面控制中,這個階段,徐溫就做了兩件事,不斷給自己升官,假裝討好楊吳舊勢力,然後暗地裡不斷扶植自己的勢力取代楊吳舊勢力。
楊吳
徐溫儼然成為了楊吳的曹孟德,而且他也學著曹操的政治策略,不與君王住一城,安排自己的嫡長子徐知訓在廣陵輔佐楊隆演,徐溫卻帶領大軍進駐潤州,稱齊王。並且在與吳越爭奪地盤的幾次遭遇戰中接連取勝,國內威望日盛。
彷彿一切都在徐溫的掌握之中,等自己清除完楊行密的舊勢力,兒子也在揚州鍛鍊得差不多了,那時候就真的可以取天下而自立。但是就在這時候,廣陵(揚州)的一件事,徹底打亂了徐溫的部署,那就是徐知訓因為過分驕縱,被曾經割據一方,投奔楊吳後不得志的朱瑾兵變所殺,而徐溫其餘幾個兒子都沒有成氣候,不得不派遣養子徐知誥入揚州主持政事,自此徐知誥一躍成為了徐溫的代言人。
徐知訓驕縱
雖然此時的楊吳仍然是徐溫一人說了算,但是徐知誥因為接近權力中樞,在替徐溫處斷政務之時,也為自己謀取了許多利益,為未來爭奪繼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徐知誥照貓畫虎,學著徐溫的招數,也扶植了許多屬於自己的勢力,一躍成為楊吳第二大權臣。
隨後的幾年,徐溫開始誅殺楊家舊臣,任用帳下能臣駱知祥、嚴可求,興農重商,很快就取得了楊吳數百萬百姓的民心。而此時,徐溫代楊吳自立基本已經成熟。公元920年,楊隆演去世,徐溫再度假模假樣的擁立楊隆演弟楊溥繼位,當然吳國大權仍牢牢掌握在徐溫手中。徐溫開始謀取更大的政治能量,於是便鼓搗著讓楊溥稱帝,而自己也能更進一步,為篡位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徐溫也深知其養子徐知誥的權威日盛,有些不能抑制,於是便開始培養自己的次子徐知詢,但是徐知詢空有扳倒徐知誥的野心,卻沒有實際能力,只是懇求徐溫廢掉徐知誥,讓自己即位,卻不明白徐知誥已成氣候,豈能輕易動之。這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徐溫自己稱帝,然後立徐知詢為太子,或許能保住自己奪來的天下。
徐知誥稱帝
但是楊溥卻一直推遲,徐溫覺得事情緊迫,得加快步伐了,於是先把自己祖上的榮耀提起來,給自己祖上升官,追封其父親、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並在金陵立廟。公元927年,徐溫想進一步將楊溥推上皇位之時,卻萬萬沒想到身體扛不住了,他來不及篡位稱帝,更來不及培養徐知詢,給他安排一個好職位了,可是再狠再強的人,也鬥不過老天,五代“曹孟德”徐溫,於927年,壯志未酬,含恨終於金陵。其身後,徐知誥迅速接管了徐溫留下的政治遺產,排擠了徐溫的幾個親兒子,很快將楊溥送上皇位,開啟了自己的時代。
十年後,徐知誥代吳自立,改元稱帝,也算是完成了完成了徐溫的遺願。不過,看著自家子孫被排擠殺害,自己辛苦二十年打下的江山,卻為他人作了嫁衣,不知道一代梟雄徐溫,心裡會是怎樣的雜陳,想必,也是一種苦楚,一種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