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425年,按照三家輪流坐莊的慣例,魏斯成為晉國正卿,次年成為魏文侯,在晉國的外殼之內,魏、趙、韓逐步壯大起來。

魏之核心領地處於晉國西南,黃河河曲環抱之地,與秦國一河之隔。此時,秦國正當漫長的低潮期,懷公死於內亂,懷公之孫初立,是為靈公。秦晉之好已是風中往事,秦魏之間延續了秦晉之間的高度戒備。公元前419年(魏文侯六年),魏國先聲奪人,在黃河西岸修築少梁城。少梁是黃河的重要渡口,扼守汾水與黃河的交匯處,由此向東回溯汾水,可以直抵晉國都城新絳,向西即可飲馬洛水、緊逼關中,是秦晉爭奪的焦點。少梁城如鯁在喉,秦雖國力衰落,但豈能容臥榻之側有他人酣睡。

公元前418年,秦軍主動出擊,與魏激戰,但未能撼動少梁城。秦國只能退而求其次,沿河在少梁以北加固、修築龐城、籍姑兩城,試圖鉗制少梁。深具憂患意識的秦靈公在次年去世,秦簡公在艱難中繼位,隨即陷入與魏國連續戰役中。公元前412年,魏國攻克繁龐,驅逐了當地秦國原住民;公元前409年,魏國任命吳起為將,其他費用從蒲阪渡過黃河,再次伐秦,且戰且進,自南向北修築臨晉、元裡諸城,公元前408年,在臨晉以西、洛水以南修築洛陰城,在少梁以南、黃河以西修築合陽城。這些節點與少梁、繁龐共同形成了穩固的河西防線,黃河成為魏國的內河。魏國在洛水和黃河之間形成了廣闊的戰略縱深,秦國被迫退回洛水以西依河固守,關中外圍防線非常脆弱,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十年纏鬥,秦魏格局大變。

縱觀戰國兩百年曆史,十年歲月似乎微不足道,然而反思覆盤,當一回事後諸葛,這段時間恐怕是魏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魏國於內政通人和、文武齊備,三晉和睦;吳起鎮邊,對秦兩番苦戰,據有西河。後人常嘆,若乘秦國“醜莫大焉”的低潮期,魏國挺進關中,一鼓而下,天下大事猶未可知也。但是,就在這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魏國進行戰略轉向,主力軍團會師東進,經過三年苦戰,於公元前406年攻滅中山國。這是巨大成功,但中山與魏本土並不接壤,難以長期有效控制。其次,魏佔中山,過早打破了區域均勢,也引發其他大國側目,齊趙已經暗中較勁。魏在立國之初,兩頭出擊,分散了有限力量,秦在萬難之中得以喘息。

匆匆二十載,魏國不斷壯大,但缺乏長遠的系統規劃,蒸蒸日上的背後危機四伏。春秋戰國之際,魏國似乎還停留於會盟稱霸的舊式思維,對於秦國也希望在“以力服人”的基礎上獲得盟主地位,沒有認清諸雄競爭已經進入兼併模式。魏文侯末期,齊、秦逐步在東西各自發難。公元前390年,齊國攻取了重鎮襄陵,次年秦國攻擊西河的陰晉。公元前387年,魏軍主動伐秦,卻在渭水和黃河交匯處的武下被擊敗,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秦國的力量在不斷增長。

識時務者為俊傑,因時造勢是英雄。一篙鬆勁退千尋,浪費戰略機遇之後,魏國已經無法更改放過秦國的錯誤了。武下之敗當年,開創魏國霸業的文侯去世,此後吳起被讒言所陷,被迫逃亡楚國。公元前385年,流亡多年的嬴師隰回國,是為秦獻公,開始強力糾正秦國的發展方向,此消彼長之間醞釀著戰國時代的百年變局:秦國即將崛起。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帝國晚期:土地歸屬問題和小農所有權對清政府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