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九》
【原文】長樂太僕曹節病困,詔拜車騎將軍。有頃,疾廖,上印綬,復為中常侍,位特進,秩中二千石。
【譯文】長樂太僕曹節病危,靈帝下詔,任命他為車騎將軍。不久,病癒,交回印信,仍擔任中常侍,官位為特進,官秩為中二千石。
一、背景介紹曹節是是曹操的曾祖父,東漢末年的著名宦官,十常侍的代表人物。
公元167年,漢桓帝去世後,曹節因迎立漢靈帝有功,被封為長安鄉侯。
第二年,在與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為代表的官僚集團進行生死鬥爭中,曹節聯合長樂五官史朱瑀等十七人,率先發動政變,矯召誅殺陳蕃和竇武以及尚書令尹勳、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
從此,曹節等宦官集團牢牢把握中央政權,曹節便升任為長樂衛尉,改封育陽侯。
公元169年,也就是政變後的第二年,曹節忽然病重。漢靈帝下詔授任他為車騎將軍。不久,曹節病情痊癒,上交車騎將軍印綬 ,仍舊擔任中常侍,官位特進,俸祿為中二千石。
二、曹節授官辭官的解讀1、曹節為什麼要擔任車騎將軍?在漢朝的武將序列中,第一等是大將軍,其次就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這三個相當於文官中的“三公”,是至高的官位和榮譽。
曹節作為一個宦官,能夠得到車騎將軍這一職位,算是祖上冒青煙了。
這個事情,估計是曹節自己爭取來的。
因為病重,曹節可能自感不久於人世,所以才會向漢靈帝提出請求,畢竟車騎將軍是正式武官序列的名號,曹節死後是以車騎將軍的身份被載入歷史的,既光宗耀祖,又十足體面,這可比宦官身份高太多了。
2、曹節為什麼又辭掉車騎將軍?很多人看不懂,車騎將軍已經到手,按理說曹節的職場人生已經達到巔峰,為什麼病好後又主動辭去這一職位,反而復歸原位呢?
其實,這裡才是曹節能夠在亂世中長期位居高位、多年不倒的一個經典縮影。
一是曹節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宦官出身的他只會服務人、伺候人,根本不是領兵打仗的料。當初積極爭取車騎將軍的主要目的,是想自己死後能夠光宗耀祖。現在身體康復了,自然沒有這個需要了。
二是曹節明白權力執行的基本規律。權力的大小,不在於你職位的高低,而在於你離核心權力的距離。曹節的所有權力和影響力,來自於他與漢靈帝的關係,來自於他所代表的十常侍,來自於宦官集團。一旦脫離了這層關係、離開了這個圈子,所有的虛名都是假的,所有的權力都是不穩固的。
三是曹節知道皇帝(掌權者)的心思。當初曹節是因為病重將死,所以漢靈帝才會看著他曾經的擁立之功,破格授予他車騎將軍的職位。現在身體好了,曹節必須要給漢靈帝一個交代,否則漢靈帝還以為是在以身謀權、討官要官!現在把車騎將軍還回去了,反而還給漢靈帝一個不貪權、不弄權、忠心耿耿的“傻白甜”形象。
四是曹節懂得平衡左右的關係。十常侍是一個利益集團,曹節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必須考慮其他宦官的想法和利益。曹節獲得了車騎將軍的名號,看似皇帝對自己的寵信,實則破壞了十常侍的利益平衡。如果你病重將死,情有可原。但是你一旦長期佔據了,這個利益集團的其他人必然會尋釁滋事,睚眥必報。
綜上所述,精通權力規律的曹節,非常“合適”地辭去了車騎將軍,再度回到漢靈帝身邊,回到十常侍集團,既讓天下人看到漢靈帝對自己的恩寵,又向漢靈帝展示了不貪權、不弄權、的忠臣形象,還維持了十常侍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