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有些歷史事件不僅僅是影響政治走向,也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在歷史洪流的夾裹之下,小人物也只不過如螻蟻一般艱難前行。

在北宋有一件最讓宋人覺得恥辱的事情,那就是“靖康之變”。靖康二年(1127年),這本是歷史長河中不甚起眼的年份,但是由於北宋朝廷發生了一件恥辱的事情,這一年也被載入了史冊。

金兵的彎刀蘸著宋人的鮮血,一路南犯,《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在戰火蔓延下,變成了曾經的記憶,再也看不到那繁花似錦,欽、徽二帝也成了金兵的“戰利品”,被挾持北上。

這場戰亂,給宋朝百姓的心中留下了陰影,也讓後世唏噓不已,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記憶傷痛,才有了老百姓關於靖康之變的各種感受,這些不堪的記憶在詩詞中,在各種紀聞中,也在話本小說之中,每一個人關於那段記憶的感知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卻都無法抹去那段對於宋朝人都意味著屈辱的往事。

一、歷史典籍中的“靖康之恥”

1、《三朝北盟會編》

此書為何叫《三朝北盟會編》呢?因為主要是指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的三朝。

此書會集了三朝有關宋金和戰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標出事目,加以編排,故稱為“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有一個特殊的經歷,就是在幼年時歷經宋金戰亂,在那場“人禍”之中,他的心理上承受過戰亂帶來的創傷,所以在這本書中,他把很多重點也集中在了“靖康之變”。

他在此書中也表達自己對於“靖康之變”的個人感受:嗚呼!靖康之禍,古未有也。夷狄為中國患久矣。昔在虞周,猶不免有玁狁之爭,漢唐以來,如冒頓之圍平城,佛狸之臨瓜步。頡利之盟渨上,此其甚者,又其甚則屠各入洛,耶律入汴而已……文吏武將,望風降走,比比皆是,無人焉故也,尚忍言之哉!

在徐夢莘的眼裡,北宋本是一個繁榮昌盛的王朝,在一夕之間卻變成了異族的嘴裡的“羔羊”,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那些食君王俸祿的文臣武將們,不思報國,反而在此危難之時,投降而走。

徐夢莘對於“靖康之變”的看法是代表了當時南宋士大夫的普遍看法,對於封建士大夫來說,這種投降的行為,實際上就是道德上的缺陷,儒家一貫的做法應該是“捨生取義”,而那些棄城而降的文臣武將們,顯然是不符合當時的價值觀的。

在書中,徐夢莘並沒有描寫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代帝王對於金人乞求的情節,也是為了維護封建帝王的尊嚴。

2、《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由元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屬於胡人的作品。

《宋史》雖然缺點眾多,也未必是真正的宋朝史料,畢竟為胡人所做,也總有些出入,但是在這本《宋史》中,還是看到了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入侵北宋,是金兵早有部署的,從七月開始到十二月,金兵都在為南侵做著準備。

等金兵一切準備就緒了,北宋王廷才回過神來,在倉促之間應對戰爭。

金人第一次南侵時,宋徽宗匆匆讓位,並且南逃以避兵禍,這一次戰爭以宋王廷的妥協為終點,不久之後,金人又發動了第二次南侵,這一次就沒有上一次那麼“溫柔”了。

宋王朝內部混亂糟糕,而此時金人勢頭正猛,金人以破竹之勢攻破黃河北岸軍事重地太原、真定之後,一邊以和議為引子迷惑宋王朝,一邊加緊攻城略地。

《宋史》中對皇帝做了批判,認為是皇帝的荒謬,才導致了“靖康之變”。

而在宋人編纂的史料中,或者是筆記中,對於皇帝的批判並不多見,多半還是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臣子禍國,比如“言路閉塞”、“國無重臣”、“小人以和誤國”、“朝廷用人不專”等等,君王的責任反而小了很多。

二、宋人筆記中的“靖康之變”

南宋史學發展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變革,那就是文人筆記出現了。

宋代為何會快速的傳播文化,一是與宋代的國策有關,在“重文抑武”的國策之中,文人也有了更好的舞臺,二是由於印刷術與造紙術的成熟,文人擁有了更多、更好的傳播文化的途徑。

於是在這些內外因素的結合中,宋代的文學發展也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趨勢。

1、《靖康傳信錄》

《靖康傳信錄》是由靖康之變的親歷者李綱所著。

李綱是活躍在靖康之變舞臺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汴京時,李綱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

在筆記中,李綱詳細記錄了金兵攻擊城牆的情景:

“是夕,宿於咸豐門,以金人進兵門外,治攻具故。先是,蔡楙號令將士,金人近城不得輒施放,有引炮及發床子弩者,皆杖之,將士憤怒。餘既登城,令施放,有引炮自便,能中賊者,厚賞。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從李綱的筆記中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主戰派,在李綱的筆記中,大家看到的是一個為了守城而殫精竭慮的人。

在他的眼裡,能退卻敵人是最為高興的事情。

2、《靖康紀聞》

《靖康紀聞》是宋人筆記,北宋人丁特起撰,分上下卷、拾遺,前有作者自序,記載了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的事件,特別是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的事件。

靖康之難期間,金軍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從此滅亡。

丁特起,北宋末太學生,合肥人,金軍攻開封時,丁在城中,數度上書乞早決用兵議和之計,後以親身經歷寫成《孤臣泣血錄》。又名《靖康紀聞》,是現存記錄“靖康之變”事蹟的第一手筆記資料。

這本書所載可以說是“靖康之變”的真實場景,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描寫的:又徵求戚里權貴女,使車載以往,輪轍幾盡,搜求肩輿以乘之,賃轎之家,悉取無遺。凡被選出城者,皆號慟而去……

可見金人的鐵蹄踏上大宋的土地,無論是金銀財寶,還是嬌弱女子,都是無法逃脫的。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了“靖康之變”帶來的恥辱,無論是在士大夫眼裡,還是在百姓心中,“靖康之變”帶來的恥辱都是無法抹去的。

在“南渡詩人”們的創作主題中,都少不了對此事的哀嘆,可有一位奇女子——李清照另闢蹊徑,在她的眼裡,“靖康之變”是那些沒有擔當的臣子之過,她曾寫過一首羞煞一幫男兒的詩《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紹興二十六年,困於荒涼北地的宋欽宗在屈辱中死去,此時宋徽宗也去世了21年,兩代帝王都在“靖康之變”中受到了侮辱折磨,隨著他們的死去,靖康之變中的那些經歷者也隨著歷史變成了塵埃,“靖康之變”的恥辱也被漸漸遺忘。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盤點那些亡國之君的下場(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