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他是我國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做出的政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調整自己的統治政策,並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唐太宗畫像
今天就來表一表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
一. 對內勵精圖治,穩定動盪之局
唐朝初期,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留下了民生凋敝、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比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戶口僅有200餘萬戶。唐太宗透過玄武之變獲得皇位後,所面臨的就是這種局面。
唐太宗經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其下屬。他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並認識到農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治穩定的重要性,決心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自己的統治政策。於是,他首先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各階級之間的矛盾,從而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
李世民坐像
唐太宗還非常注意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到不計出身、不問恩怨的地步。如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以前當過道士,原來是太子李建成舊臣,還曾參與密謀殺害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他們都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太宗積極鼓勵臣下直諫,像魏徵前後提出的諫事多達二百餘件,主要都是直陳皇上的過錯,太宗大多剋制自己接納了,或者擇善而從。
唐太宗在位期間,除虛心納諫外,還經常聽取群臣意見。他對內文治天下,提倡厲行節約。唐太宗重視發展農桑生產,讓民眾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從而在穩定唐朝初期動盪局面的同時,進一步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讓國家經濟不僅恢復,而且得到蓬勃發展。
唐太宗納諫圖
二. 與各民族融洽相處,成天下共主的"天可汗"
在國內政局得到穩定後,唐太宗開始營造外部環境。他首先全面擴張、四面出擊,使得唐朝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甚至可能還包括印度用兵的勝利;然後征戰高句麗、攻滅薛延陀、設府州於漠北,並設立安西四鎮,以鞏固邊防,最終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
唐太宗統治時期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意氣風發的時代,並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而唐代的少數民族首領對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崇拜,都尊稱他為"天可汗",讓太宗皇帝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
唐朝版圖
唐太宗在位時期的唐朝,還誕生了專門的邊塞詩派,出現了像"年年戰骨埋荒外"這樣的詩句。而至於"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種豪言壯語,則由於後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風氣,甚至成為了古代史上中國人尚武精神的絕響。尤其是貞觀年間,大唐帝國四面出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能征善戰的李世民
總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調整自己的統治政策,並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自己也被唐代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他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做出的政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李世民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