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劉娥的對手

伴隨著王曾、曹利用的被貶,魯宗道的病逝,劉娥開始了全線加速,她準備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行武則天之事了。

然而,劉娥的這種行動,最終還是被一個大臣攪黃了。

這個大臣,就是劉娥剛剛提拔的“新兵蛋子”,宋仁宗時期的名相,宋朝歷史上最富爭議的宰相——呂夷簡。

呂夷簡(978—1044年),字坦夫,壽州(今安徽鳳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他是宰相呂蒙正之侄,光祿寺丞呂蒙亨之子。

要說這個呂家,真是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呂夷簡的祖父呂夢奇,是後唐的戶部侍郎。呂夷簡的堂叔呂蒙正,是大宋王朝的狀元郎,後來官居宰相。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祖父、堂叔的成功,不僅是呂家的榮耀,也薰染了呂夷簡幼小的心靈,為他樹立了人生的楷模,併成為他刻苦讀書的一大動力。

在家族的薰陶下,長大成人後的呂夷簡成為一個才學出眾、博學多識的人。

鹹平三年(1000年),呂夷簡在考場中一舉奪魁,被朝廷任命為絳州軍事推官,從此進入宦海,開始了自己“興風作浪”的一生。

眾所周知,要想在朝廷混,學問,固然有用,但“有人”,才是正道。

在為官從政期間,兩個“貴人”的鼎力相助,或者是兩個貴人的“潛規則”,讓呂夷簡的仕途之路事半功倍、一步登天。

第一個貴人,他的堂叔呂蒙正。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一代宰相呂蒙正病重,不日即將仙逝。為了給這位老臣送行,宋真宗親自上門探望。

在慰問賞賜之餘,趙恆問呂蒙正兒子們的情況,準備對他們加官晉爵:“愛卿的兒子,哪些可以重用?”

對於皇帝的問題,呂蒙正憤憤不平道:“幾個兒子如豬狗一般,不值一提,倒是侄子呂夷簡,頗有文采,有宰相之才。”

正是呂蒙正的這番話,讓趙恆徹底記住了呂夷簡,後來對他委以重任。

第二個貴人,當朝宰相王旦。

呂夷簡初入仕途時,第一份官職是絳州軍事推官,負責司法訴訟。呂夷簡幹事兢兢業業,斷案明晰,很快便受到了朝廷的賞識,朝廷將他外放濠州,準備令其去地方歷練一下,隨後再加以重用。

當時,擔任濠州知府的,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梅詢。梅詢才華橫溢,自視清高,他認為朝廷派這麼一個無名小卒當自己的下屬,會給自己拖後腿。

梅詢找到當朝宰相王旦,對其訴苦,要求取消這個任命,把呂夷簡調往別處。

對於梅詢的無理要求,王旦笑著解釋道:“呂夷簡這個人挺好的,可以陪梅公讀書。”

梅詢不屑道:“呂夷簡也會讀書?在梅某眼中,能吟詩作賦、著書立傳者,才叫‘會讀書’。”

一聽這話,王旦端著臉說道:“呂夷簡會不會讀書,假以時日,便可知曉。”

隨後,王旦看了一眼旁邊當時還在實習的王曾,繼續說道:“還請梅先生善待呂公。他日,呂夷簡和王曾同做宰相時,梅先生可不要後悔莫及。”

一聽這話,梅詢很不服氣。一旁的王曾聽了,也覺得王旦的話有些言過其實。

可事實是,王旦不愧為李沆的徒弟。他的預言,也準確無比。

短短數年間,呂夷簡一路飆升,最終跟王曾並任宰相,成為宋仁宗初年 “兩大護衛”之一。而那個梅詢,因為不聽王旦的勸慰,一直得罪呂夷簡。在呂夷簡的“運作”下,梅詢一生碌碌無為,臨退休前,才混到一個翰林學士。

綜上所述,有呂蒙正、王旦這兩位“江湖大佬”替自己保駕做媒,呂夷簡的仕途,焉能不順?

當然,即便呂夷簡有“貴人”相助,可以鑽各種“潛規則”的空子,但若本身能力不行,或一點兒本事都沒有,也是白搭。

這裡說一個問題。如今,咱們一提 “潛規則”之類的東西就皺眉頭,認為這種行為骯髒無比。對這類人,我們也嗤之以鼻。其實,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若這個人行“潛規則”之事,只是為了儘快實現自己的理想,那不過是一種“曲線救國”罷了,沒必要全盤否認。真正要嗤之以鼻、輕蔑鄙視的,是那種“鑽潛規則漏洞行蠅營狗苟之事”的人。

呂夷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若自身能力不夠,如何能成為帝國的宰相?他若沒有夠硬的真才實學,又怎能做到這個位置呢?

那麼,呂夷簡身上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呢? 

呂夷簡的本事

歷史上的呂夷簡,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完全是因為他自己幹了很多漂亮的事情,即使沒有那些“潛規則”,他也一樣能夠上位。

在從政期間,呂夷簡一直以直言進諫,實話實說而聞名天下。

當時,國家大興土木,需要很多木頭。負責漕運的李溥為了迎合天子,就嚴厲要求各地的木材必須按時入京,一旦延誤,嚴懲不貸。因為這個政令,很多伐木工人、運送船伕被牽連下獄,甚至被毒打致死。

得知這個訊息後,呂夷簡立刻彈劾了李溥一本,說他濫用職權、欺壓百姓。宋真宗雖然熱衷神道,但他依舊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君王。看完呂夷簡的奏摺後,宋真宗很是感動,他加封了呂夷簡的官職,並把李溥狠狠地罵了一頓。

呂夷簡加官後,升任為刑部員外郎,主管國家的法律。在這個位置上,呂夷簡依舊幹得可圈可點。

有一年,寇準擔任永興軍節度使,他將管轄內的罪犯送入京城,交由刑部處理。這些罪犯到了刑部後,不知道是為了自保,還是受人指使,竟然宣稱:“寇準圖謀不軌,要造反!”

得知這個訊息後,朝中一些人馬上聯名上奏,要皇帝嚴懲寇準。這時,呂夷簡則反對道:“寇準治理地方多年,判案毫無過錯。之所以現在流言四起,怕是朝中有人想中傷寇準。我們應該連夜審訊這些囚犯,看看到底是何人在背後指使。”

呂夷簡的這番說辭,說得那些反對派們背後一驚。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彈劾寇準了。見此情景,宋真宗很是滿意,更加器重呂夷簡了。

當然,上述這些只是小事,讓宋真宗真正器重呂夷簡的原因是——他鍥而不捨的辦案精神,以及絕不草菅人命的愛民之心。

天禧年間,廣州知州李應機上奏,說自己捉到了一條特別大的“魚”!

這條大魚,就是宋太宗時期,在四川叛亂的匪首——李順。

原來,雖然官方文獻記載,宋軍攻破成都後,李順兵敗被俘,死於押解途中。但是,民間卻一直傳言,李順並沒有死,他化裝成一個和尚逃跑了,下落不明。

如今,這個逃逸了二十多年的李順,終於在廣州“落網”了。訊息傳到朝廷後,舉朝震驚,宋真宗立刻派專員去廣州,將李順押解入京,準備公開問斬。

當時的刑部尚書,是奸臣丁謂。這個人深知宋真宗好大喜功的個性,因而在提審犯人時,丁謂壓根就沒上心,他敷衍了事,草草結案了。

丁謂在結案書上籤了字,但呂夷簡卻不籤。為此,丁謂很是惱怒,他威脅道:“此案已成定論,趕緊簽字了事。不要因為一個亂臣賊子,惹惱了皇帝。”

呂夷簡反駁道:“此案疑點重重,我不能隨便籤字。”

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丁謂認為呂夷簡 “無事生非”,只能拂袖而去。

事實證明,呂夷簡是對的。在經過一系列調查後,呂夷簡終於讓案件真相大白了。這個所謂的匪首李順,其實是一個叫李延志的尋常百姓。

原來,當年川蜀動亂時,李延志在成都府副將崔麻胡家中打工。從崔麻胡的口中,李延志知道了很多王小波、王均、李順等人的事蹟,也知道了很多內幕。

宋軍平定四川叛亂後,李延志就回到了故鄉廣州,以做買賣為生。最近幾年,李延志結交了廣州懷勇軍軍官許秀,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喝酒期間,李延志藉著酒勁,高談闊論王小波等人的事蹟,說得活靈活現,如同親身經歷了一般。

聊了幾次後,許秀就覺得不對勁——李延志聊的這些事情,一般人不知道呀,他怎麼會知道這些機密事情呢?於是,許秀就將這件事情上報給了知州李應機。

聽完許秀的彙報後,李應機大喜過望,他自信地認為,這個李延志不是別人,就是一直下落不明的匪首李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該著老子立功!

於是,李應機二話不說,就把李延志緝捕了,嚴刑拷打,迫其招供。李延志承認自己是李順後,李應機馬上把這件事情上報給了朝廷。

朝廷的官員明白宋真宗的意思,所以即便對案子有疑問,也沒有點破,就都同意了。當然,除了呂夷簡這個“愣頭青”……

透過這件事情,宋真宗完全認可了呂夷簡的能力,對他寵愛有加,將其作為重點培養的物件。

再後來,劉娥攝政後,就提拔了呂夷簡的官職,讓他成為自己的宰相。

按照劉娥的預想,我提拔了你這麼一個官場新人,你就該對我感恩戴德、傾力回報。然而,令劉娥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跟她的夫君提拔趙仁安一樣,她竟然也瞎了眼,提拔錯了人!

劉娥的一世英名,就毀在了這個“新兵蛋子”手裡。 

為“那個人”爭取權益

史書上的呂夷簡,論道德名聲,不如王曾;可論權謀韜略,卻遠在王曾之上。

自從當上宰相後,呂夷簡就給自己定了一個非常準確的定位——順從太后,保住現在的權力;順從皇帝,保住未來的利益。在帝后之間,找到一個眼下和長遠的平衡點;當帝后發生矛盾時,堅定擁護皇帝,畢竟皇帝年幼,劉娥來日不多……

以上,就是呂夷簡的立足之道。

這種思想決定了呂夷簡不可能是太后的人。

下面兩件事情,就足以說明一切。

第一件事情,為“那個人”爭取權益。

史料記載,天聖十年(1032年)二月二十七日早晨,宋仁宗依舊規規矩矩地站在劉娥的身後,陪她去聽政。因為這位皇帝還“小”,23歲的他還無法親政,只能繼續讓母后垂簾聽政,替自己處理國事。

很平常的一天,在皇帝的眼中,也沒有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未來的某一天,當宋仁宗知道當天發生的一切後,他是否還能如此心情平靜、昏昏欲睡呢?恐怕只能心神驚悸、夜不能寐了。

當時,趙禎和劉娥走上大殿,開始處理朝政。以呂夷簡為首的官員們,說了幾件無關痛癢的事情。劉娥見沒有事情了,就宣佈退朝。然而,就在此時,呂夷簡突然站了出來,問了一句話。

這是一句在皇帝的眼中,很瑣碎、很無聊的一句話:“太后,聽說昨天晚上,後宮有一個嬪妃死了(聞有宮嬪亡者)?”

聽完這句話後,趙禎藐視了一眼呂夷簡,心裡暗罵道:“國家那麼多的大事,身為宰相都不去管,卻來過問一個嬪妃的事情,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宋仁宗萬萬沒有想到,呂夷簡的這番話,竟然深深刺激到了母后,並誘發了一件讓他終生難忘的事情。

史料記載,聽完呂夷簡的話後,劉太后大吃一驚,她迫不及待(矍然)地大罵道:“宰相,宮裡的事情,你也要管嗎?”

不等呂夷簡回答,驚慌失措的劉娥根本不管什麼禮節禮儀,她挑開面前的簾子,拉起宋仁宗直奔後宮而去。

對於母后的這種反常舉動,趙禎雖然一肚子疑惑,卻也不敢多問。

直到一年後劉娥病逝,宋仁宗才知道當天發生的事情,併為自己不在場而後悔不已。

當時,劉娥把趙禎拉走後,在後宮待了一會,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再次來到大殿,與呂夷簡繼續對質。

劉娥回來時,呂夷簡壓根就沒動,還站在原地。雙方四目相對了一下,劉娥率先發難道:“一宮人病逝,乃一小事,相公日理萬機,為何緊咬此事不放,意欲何為?”

這裡的潛臺詞是,我明白你小子的意思,但是,這是我的事情,你別管。

劉娥已經露出了殺氣,呂夷簡卻毫不畏懼,他大聲道:“臣是大宋王朝的宰相,宮內宮外的所有事情都能干預,為何不能管這件事情!”

一聽這話,劉太后再也忍無可忍了,她大怒道:“你為何要離間我們母子(相公欲離間我母子耶)!”

離間母子,什麼情況?對於這個莫須有的罪名,呂夷簡毫無懼色,他反問道:“太后,若不想保留劉氏家族,臣就不再說話了。若想保全劉氏家族,請厚葬了這名嬪妃。”

當殿無理,大逆不道!呂夷簡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用一個小小的嬪妃,來威脅當朝太后的家族!然而,正當群臣為呂夷簡捏一把汗時,劉太后卻徹底妥協了。

聽完呂夷簡的話後,這位一生強勢的女子,竟然沉默了。劉娥仔仔細細想了一會兒後,竟然理解了呂夷簡的意思,同意了呂夷簡的處理意見。

第二天早朝時,以為自己勝利的呂夷簡上書朝廷,希望按照“一品禮殯”安葬這位嬪妃,下葬時,還要用水銀實棺。然而,呂夷簡的建議,卻被劉娥無情地駁了回來,此外,還得到了一個讓他非常氣憤的訊息。

原來,經過了一夜的思考,劉娥還是沒有改變初衷。她下令,那位嬪妃的葬禮一切從簡,靈車從皇宮的一個小門運出去,也不再舉行葬禮。不舉辦葬禮的理由,也很充分——這名妃子死的時間,非常不好,舉辦葬禮對國家不利。

劉娥這樣做,也合情合理。畢竟,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嬪妃,生有養就不錯了,為什麼還要讓她死後風光呢?若開了這個先河,讓其他嬪妃怎麼想?因此,必須薄葬。

呂夷簡焉能同意?

得知這個訊息後,大怒的他來到皇城,面見太后,要求提高這名嬪妃葬禮的規格。呂夷簡還提出了一個更加過分的要求——要在皇儀殿舉行葬禮,而且太后和皇帝都要“舉哀成服”。

這差不多是最高等級的葬禮了。

一個小小的、普通的落魄嬪妃,竟然要用這麼高規格的葬禮,還要劉娥為她“披麻戴孝”,劉太后焉能同意?

大怒的劉娥索性不見呂夷簡了,她派自己的親信太監羅崇勳出面質問呂夷簡:“你小子,到底要幹什麼?”

呂夷簡回答道:“臣的要求很簡單,請厚葬那位妃子,並讓她的靈車從西華門出去。”

聽完呂夷簡的要求後,太后對這位提拔的“親信”大失所望,她再次派羅崇勳出去痛罵呂夷簡忘恩負義:“沒想到,愛卿竟然是這樣的人(豈意卿亦如此)!”

對於劉娥的指責,呂夷簡無動於衷,他回答道:“臣位宰相,理當廷爭。太后不許,臣終不退。”

事情徹底僵住了。

後來,羅崇勳接連傳了三次話(崇勳三反),這兩位頂級大佬卻始終沒談攏,太后就是不許。

最後,見僵持在這裡,也不是辦法,呂夷簡索性攤牌了,他正色地對羅崇勳說:“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異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謂夷簡今日不言也!”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這位已經病逝,太后、宰相為厚葬還是薄葬爭論不休的“普通嬪妃”,到底是誰了。

宸妃,就是李妃。而李妃,正是時任皇帝的親媽!

呂夷簡之所以抖出這個天大的秘密,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就是告訴劉娥——別看我老呂現在是你的人,但是,我得顧及皇帝的利益,更得顧及自己的利益。若現在薄葬了李妃,這個“受其罪者”是誰?不是我呂夷簡,就是你劉娥。未來你死了,你是沒事了,可皇帝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一旦追查起來,我就慘啦。因此,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我呂夷簡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必須要厚葬這個李妃。你劉娥不幹也不行!

呂夷簡的這番話,竟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威逼”永遠比“利誘”效果更好。

聽完呂夷簡的話,羅崇勳徹底嚇傻了,他立刻跑回京城,向劉娥報告去了。聽完羅崇勳轉告的話,劉娥也被徹底嚇傻了,這位一直不肯鬆口的太后,終於選擇了妥協。

至此,這場圍繞李妃葬禮的爭端,終於以呂夷簡的完勝、劉娥完敗的結局而告終。

後面的事情,就變成皇家出殯的儀式了。李氏以最高禮儀下葬,朝廷輟朝三日,普天祭祀,宮內外一起披麻戴孝,皇帝與太后也一體服喪。

禮畢後,李氏的棺槨由西華門出去,進入皇陵安葬。

至此,還有一個小花絮,說大,不大;但說小,也絕對不小!

當時,負責殯葬事宜的官員,是劉娥的心腹宦官羅崇勳。呂夷簡找到羅崇勳,告訴他兩件事:第一,李氏不要下葬,先拖一拖,存在皇家寺院的奉先寺中;第二,一定要按照皇后的禮儀下葬,給李氏換一套皇后的禮服。

聽完這兩件事情後,羅崇勳嚇壞了,他告訴呂夷簡:“劉太后的意思,按照一品嬪妃的禮儀下葬,你這樣擅自篡改,恐怕不好向太后交代。”

呂夷簡瞪了他一眼,小聲提醒道:“既然中貴人這樣說,那就隨你。只不過,他日你被抄家時,可別怪呂某沒有提醒你!”

大家都在江湖混,誰也不傻。羅崇勳瞬間就明白了。於是,他立刻按照呂夷簡的意思行事,偷偷找來一件皇后的衣服給李氏換上,讓她以皇后的“身份”下葬。

事實證明,呂夷簡的這個建議,完全正確。若沒有當時的未雨綢繆,在未來那場驚天動地的“開棺驗屍”中,呂夷簡不可能全身而退,甚至會因為那件事情而被罷黜出局。

那件事情,咱們未來再說。現在繼續聊呂夷簡反對劉娥、奉迎皇帝的事情。

這第二件事情,我稱之為“路遙知馬力,大火見人心”。

大火見人心

天聖十年(1032年)八月,又一場大火席捲了宋朝宮殿。只不過,這一次燒燬的不是遠在宮城外的玉清昭應宮,而是近在咫尺的皇宮內院。

當時,由於風大夜黑,火勢迅速蔓延,先是燒燬了皇帝辦公的崇德殿,隨後燒燬了長春殿,最後燒到了皇帝正在休息的寢宮——延慶殿。

大火燒起時,皇帝正在休息,太監們為了自保,一鬨而散。救援的侍衛不熟悉路線,一時間找不到皇帝。眼看火勢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放棄了。

如果此時宋仁宗葬身了火海,那麼宋朝的歷史,就有可能被改寫了。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保證,宋仁宗死後,劉娥不會登基稱帝,成為一個女王,建立一個嶄新的王朝。

眼看宋朝的國運就要被改寫,在這個危急時刻,小黃門侍衛王守規淋溼衣服,光著膀子衝入火海,冒著變成“烤鴨”的危險,把宋仁宗救了出來。

救出皇帝后,王守規揹著宋仁宗一路小跑,遠離坍塌的延慶殿,向延福宮奔去。之所以選擇延福宮,是因為那裡遠離主要建築,相對獨立,比較安全。

在去延福宮的途中,因為已經深夜,所有的宮殿都上了鎖。宋朝有規定,未經許可,擅自開門可是死罪。面對這種情況,隨行的宮人、侍衛們茫然失措,毫無辦法。在這關鍵時刻,還是王守規當機立斷,他下令用刀砍門,一路砍開了數座宮門,這才護送宋仁宗來到安全的延福宮。

王守規請奏皇帝,請將他的位置報告給太后,以免大家找不到皇帝,另生變故。對於這個建議,宋仁宗完全同意。於是,王守規又率人來到太后殿,將劉娥接到延福宮,並平息了宮內的混亂。

第二天早朝時,在宮外的群臣們早就知道了宮內的變故,大家聚在城門外,請求進宮,但宮門緊閉,大家無法進去。最後,呂夷簡等人要求叩見皇帝,皇帝這才駕臨拱宸門,接見文武百官。

史料記載,見到皇帝后,城門下的群臣紛紛跪拜宋仁宗,然而,呂夷簡就跟吃錯了藥一樣,挺直了腰板,一點兒下跪的意思都沒有。

看見呂夷簡的所作所為後,群臣都傻了眼。當朝首輔宰相不跪,我們是跪,還是不跪?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見此情景,一旁宣旨的太監大怒,他質問呂夷簡:“皇帝在此,為何不跪?”

面對質疑,呂夷簡大聲回答道:“宮廷有變,群臣願一望清光。”

呂夷簡之所以不跪,其實是在學呂端,幹那種“大事不糊塗”之事。

原來,呂夷簡驚訝地發現,宋仁宗跟自己之間竟然掛著一道簾子。幹嗎掛一道簾子呢?萬一坐在簾子後面的人,不是趙禎本人呢?這會不會是劉太后的一個陰謀詭計呢?於是,呂夷簡選擇了不跪拜,他要求看看簾子後面的人,確定之後再跪拜。

一聽呂夷簡這麼說,簾子後面的宋仁宗很是感動,他命呂夷簡走到近前,親自挑開簾子確認。呂夷簡掀開簾子確認之後,才走回去,率領文武百官跪拜。

至此,目睹了呂夷簡的所作所為後,宋仁宗趙禎很是滿意;而皇太后劉娥,則失望透頂。

因為劉娥看清楚了一個現實——呂夷簡雖然唯自己馬首是瞻,但是關鍵時刻,在其心中,卻只有宋仁宗一位皇帝。別人,他是不認賬的。這個“別人”,也包括劉娥自己……

除此之外,劉娥也看清了另外一個現實——自己的絕對親信,也容易反水!

原來,此次救援行動中,雖然救出皇帝的王守規是一個小人物,其哥哥王守忠卻是一個大人物。

從真宗時期起,王守忠就是皇城的大內都都知,也是皇城內的最高侍衛長官,更是劉娥的絕對死忠。結果,這麼一個死忠的弟弟,卻跑去幫助宋仁宗脫險,並告訴宋仁宗,小心宮內有變……

可見,這哪裡是一場毀壞宮殿的大火呀,這分明是一場考驗人心的大火,更是對以呂夷簡為首的官員們的一場終極測試。

而這場測試的結果,則跟這場大火一樣,既摧毀了房屋,也摧毀了劉娥那顆稱帝的心。

更多有關宋朝內容,敬請關注《宋朝果然很有料》(盒套裝全10卷),京東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甲午戰爭勝者本應是中方,若清廷採納正確戰略百年國恥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