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練新式陸海軍和籌建海防是洋務運動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從1861年起,洋務運動全力開始建設陸海軍和海防,究竟是什麼實力?洋務派在購買西式槍炮的同時,開始聘請英、法教官,採用西式陣法操練軍隊。1862年年初,奕訴等人在天津設立洋槍隊,證聘外籍軍官,在天津、大沽採用西法訓練京營八旗等兵勇一千餘名。隨後,廣東、福建、江蘇、湖北、貴州、雲南等省也按照天津練兵章程,訓練洋槍隊和炮兵。1864年,奕誤等人在北京建立威遠隊,演練槍炮及西式陣法。1866年,奕訴等人又在直隸選練六軍,共計一萬五千人,稱為“練軍”。
練軍
從1862年起,李鴻章利用上海的便利條件和充足餉源,以西式槍炮裝備淮軍,並僱用洋人教習,傳授西洋槍炮和陣法。1865年年底,淮軍由六千人擴充至五萬餘人,“盡棄中國習用之抬槍、鳥槍,而變為洋槍隊”,並設炮隊四營。淮軍成為當時裝備較為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軍隊。與此同時,左宗棠所部湘軍也開始裝備洋槍,並在1863年建立洋槍隊。1867年進軍西北後,左宗棠派人駐上海採購外國槍炮,又先後在西安、蘭州設局製造軍火,使該部湘軍裝備西式槍炮的比例大幅增加,成為新式陸軍的一支重要力量。19世紀80年代以後,以淮軍為主力的新式陸軍已遍佈南洋、北洋數省和西北地區,逐漸取代了八旗、綠營等舊式軍隊,駐防各地,稱為“防軍”。
淮軍
在編練新式陸軍的同時,洋務派開始著手籌建新式海軍。1861年7月,奕訴、文祥等人奏請購置西洋船炮,建立新式水師。根據廣東海關副稅務司赫德的建議,清政府委託正在英國休假養傷的總稅務司李泰國(Lay Horatio Nelson)向英國訂購兵艦。次年,英國海軍上校阿思本(S.Osborn)率艦抵華,要求完全掌握艦隊的指揮權。清政府嚴詞拒絕,決定將艦隊解散,革去李泰國的總稅務司職務。阿思本事件使清政府蒙受重大經濟損失,空耗白銀約九十萬兩。洋務派購買船炮以建立近代化海軍的初次嘗試失敗後,開始關注自造船艦和整頓水師的海防活動。這一時期,清政府著力設廠造船,籌設海防和編練海軍還無力付諸實踐。
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中國臺灣和東南沿海。這在朝廷內外引起極大震動,海防之議由此興起。為防禦日本等國再次入侵,許多官員要求購買西方鐵甲戰艦、水雷等先進武器,建立海軍,加強海防。經過半年多的討論,清政府於1875年5月任命沈葆禎、李鴻章分別督辦南、北兩洋事務,籌備海防,建立近代海軍。同時每年由粵、閩等海關及江、浙等六省厘金項下撥解四百萬兩海防經費,計劃在十年內建成南洋、北洋和粵洋三支海軍。但因各省撥款多不足額,海防經費短缺甚多,清政府決定優先發展北洋水師,籌建事務主要由李鴻章負責。1879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水師營務處,主管海軍日常事務,並調派淮軍提督丁汝昌主持北洋海軍。
1881年,又奏準任命丁汝昌統領北洋水師。
1884年,福建、南洋、北洋水師初具規模。福建水師受閩浙總督節制,擁有十一艘艦船,絕大部分由閩局製造,負責防衛福建、廣東海域;南洋水師受兩江總督兼南洋海防大臣管轄,擁有十八艘艦船,大多為閩、滬二局製造,也有少數購自德國,負責防衛江蘇、浙江海域。北洋水師受直隸總督兼北洋海防大臣管轄,擁有十四艘艦船,大多從英國、德國購進,負責防衛山東、直隸、泰天海。其中以北洋水師實力最強,福建水師實力最弱。總體而言,三支艦隊在兵船質量、噸位、行速上,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加之北洋水師由李鴻章把持,南洋水師受湘系大員控制,各派系間互不統屬,畛域分明,使三洋水師整體實力大打折扣。
馬江佈陣圖
在1884年的中法馬江海戰中,福建水師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受法軍襲擊,幾乎全軍覆沒。戰後雖然有所增補,但難以成軍。
中法戰爭後,海防之議再起,清政府決心“懲前毖後,自以大治水師為主”23。1885年,批准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總管海軍和海防事宜。又任命奕嬛為海軍衙門總理大臣,奕勵、李鴻章為會辦,具體事務實際由李鴻章主持。至此,海軍正式成為國家軍種之一,北洋海軍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李鴻章從英、德等國先後購買鐵甲船、新式快船及魚雷艇十四艘,修建旅順、威海衛兩大軍港,營造船塢,修築沿海炮臺,並聘請外國教習訓練水師官兵。
1888年,北洋海軍擁有艦船二十五艘,總排水量三萬九千噸,在遠東首屈一指,艦隊駐泊、訓練、編制和後勤保障也已成制。同年12月17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北洋海軍章程》,陣容龐大的北洋艦隊組建成軍,近代海軍已成規模。但是,新式海軍的建立並沒有為清政府的海防事業帶來轉機。
北洋海軍致遠艦
自1888年起,為慶賀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海軍衙門將每年四百萬兩的海軍軍費大部分挪用,用以修繕頤和園,致使海軍建設停滯不前,北洋、南洋等地無力添置艦船和更新設施,裝備日趨落後。與此同時,北洋海軍內部矛盾重重,戰事訓練和管理十分鬆懈,追逐私利、貪圖安逸的腐敗風氣也日益加重。北洋海軍將領以閩籍居多,因地域關係,他們往往自成一派,排擠非閩系官兵,致使內部號令不行,指揮不一。在日常操練中,大部分將領虛與敷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求戰事”。散漫、輕浮作風越演越烈,將士離船嬉戲,“晚間住岸者,一船有半”。這嚴重影響了艦隊的戰鬥力,最終導致北洋海軍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