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文廟
提到現在的富順文廟,就不能不提到肖永升。說起肖永升獨資重修富順文廟的緣由,除了縣誌記載是應知縣鄧任坤之邀,重修文廟以保住富順“文章風水”外,民間更流傳著他賭氣重修文廟的故事。
肖永升小名肖三三,是當時的川南首富。肖三三有多富?當時富順民謠唱道:“肖三三的穀子、福源灝的罐子、葫蘆包的頂子。”古時的人有錢之後,都講究“澤被鄉里,富及桑梓”,經常捐錢捐物,做一些修橋補路的善事。當時,沱江上無橋,兩岸人民僅靠兩隻小木船擺渡過河。年深日久,小木船朽爛不堪,東岸的鄉紳商議之後,決心在富豪鄉紳中募捐修義渡,將東關渡口碼頭加寬,重造大木船,方便過往行人。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肖三三的生日。東岸的鄉紳商議之後,決心趁元宵節肖三三慶生之機向他募捐。哪知,肖三三從管家口中得知鄉紳們是來募捐修義渡的,立刻冷笑道:“修義渡?怕是修五臟廟喲!”原來,肖三三發跡後,經常有人打著各種旗號要他捐錢做善事,其實卻是來騙吃騙喝。被騙得多了,肖三三心也淡了。哪知肖三三這話傳出去,卻氣壞了城中的士紳,“沒有你肖三三,義渡我們照樣修得起!”眾人拾柴火焰高,加上官府也撥出部分錢款,東關義渡很快修造完工,並新造了10只大木船,不論貧賤,坐船過河都一視同仁。
清道光16年,知縣鄧任坤決心重修富順文廟以保富順“文章風水”,請肖三三過河商議。肖三三坐轎來到東關渡口,轎子抬上船準備過河,卻有人故意問:“這是哪個的轎子喲!”管家回答:“肖三公的。”這時,立刻有人起鬨說:“這個渡口只過窮人,不過有錢的老爺,還是請另外找地方過河。”肖三三的轎子立馬被人從船上抬了下來。肖三三知道是自己沒給義渡捐錢,還說風涼話引起的,因此也不生氣,當即捐銀200兩,並說:“你這點小小的義舉算啥子?有機會我做件大大的善行給你們看!”
到了知縣衙門,城中的富豪鄉紳差不多都到齊了。鄧任坤召集大家,名為“商議”,實則就是要大家出錢。既然是為富順保住“文章風水”,做的是澤被子孫的事情,大家捐錢也比較踴躍,有捐三千兩的,有捐2千兩的,到了肖三三,他卻把募捐簿一推說:“捐來捐去也麻煩,文廟我一個人出錢修了就是!”
應承下重修文廟這件大事後,肖三三立刻派心腹管事前往馬邊、雷波等地購買木材。這些少則幾百斤,重則幾千斤的原木經長江、沱江逆流而上,運抵富順,成為樓臺殿閣的房樑或立柱。肖三三又派人去山東曲阜索要文廟的建築圖樣。當時曲阜的縣令張震是富順人,因此肖三三毫不費力地取得了曲阜文廟的建築圖紙,並拓回唐代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肖三三又在景德鎮訂製琉璃瓦,飛簷翹角的鳥獸人物、龍鳳雕飾。文廟開工後,他親自監工,凡事精打細算,務求盡善盡美。歷時四年,用去銀兩三萬六千緡,富順文廟方重修完畢。今存的富順文廟就是道光20年(1840年)建成的原貌。廟正面為一帶紅牆,上塑“數仞宮牆”4個大字。左右有2門,曰“聖域”、“賢關”,非祭祀不開。進門為泮池,池上架橋三座;中為九龍橋,不通行,左右便橋,為祭祀過道。池左右有2門,曰“禮門”、“義路”,為平日出入之門,分別立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池後為石坊“櫺星門”,有3孔通入,坊寬22.4米,高12.65米。再拾級為“明倫堂”-即戟門,左右為“更衣祭器所”,戟門後有廣場,場後有“日月壇”,中為九龍鏤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臺。臺後為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殿高35米,為明清時期典型斗拱結構,畫棟飛簷,精巧華美,脊龍昂首,躍然欲飛。殿後有一院落為“泮宮”,著名的富順八景之一“泮宮丹桂”即是指該處。傳說每當院中桂樹開花,遠在十里之外就能聞到桂花香。泮宮之後,是”崇聖殿“,左右有”龍池“、”風穴“,傳說為孔子洗筆研磨所用,“龍池”中的清泉四季長流,就是大旱之年也不見乾涸。石壁上還有乾隆時鐫刻的”龍池“、”鳳穴“,筆力遒勁,近代罕見。崇聖殿的坎上是孔子之”寢宮“。正中供有木刻孔子神主,為青地金書。
2001年,富順文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年開放,供後人遊覽憑弔。經過一百六十年的風雨,富順文廟基礎至今毫無偏移,所有木質結構的榫頭都吻合得天衣無縫,可見當時建築品質之高,也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築珍品。同時,肖三三重修富順文廟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傳下來。清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