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元朝建立後,因為統治階層中有大量不屑於用"漢法"治理中原地區的權貴存在。

所以,對長城內的大部分地域的統治方式是比較粗暴的。

也因此,自從元朝滅亡南宋以後,各地的起義從未間斷。

北至遼東,南至福建,數十年間,到處都有起義爆發。

但這些起義沒能給元朝太大的壓力,主要是因為,規模都不足以撼動元朝的根基。

直到元順帝至正十一年時,在河南、安徽地區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才開始了元朝的滅亡倒計時。

紅巾軍起義是由白蓮教領導人韓山童、劉福通等組織的。

起義發動後,雖然初期遇到很大挫折,連韓山童都被元軍俘殺。

但在逃出生天的劉福通的領導下,依舊將起義迅速擴大至河南、安徽兩省的廣大地區,聚眾達數十萬人。

河南、安徽兩個省份一起動亂,還直接影響到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區。

起義有白蓮教嚴密的組織,還建立了國號"宋"的政權,紅巾軍起義一爆發,就有了顛覆元朝的實力。

未來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將於紅巾軍發動起義三年後,加入到其中,併成為元朝真正的掘墓人。

在紅巾軍起義之前,全國各地爆發過數百次反元起義,為何獨有紅巾軍起義能快速達到能威脅到元朝統治的地步?

這要從"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句歌謠說起。

這是紅巾軍起義前,白蓮教領導人為激勵河南、安徽兩省的老百姓跟隨他們一起發動起義,而編造出來的歌謠。

紅巾軍起義的迅速發展,跟這句歌謠息息相關。

紅巾軍起義之初就能馬上得到河南、安徽兩省百姓的全力支援,正是因為元朝"挑動"黃河而留下的後遺症造成。

那麼,元朝為啥要"挑動"黃河?又為啥是河南、安徽的老百姓受不了"挑動"黃河?

根子當然在黃河跟運河這一大一小兩條河身上。

元朝的核心統治區域在以北京為中心的長城內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資從南方透過海運及河運輸送到北方。

其中,運河是最主要的運輸渠道,海上風險大,損耗也多。

運河本來從隋煬帝時期大修,已經有了從南方到達涿郡的河道。

雖然繞得遠一點,它是從杭州走安徽、至河南(隋唐時為洛陽運送物資,北宋時為開封運送物資)、再到北方,但基本也已經能延伸到北京了。

可北宋時期,北京所處的幽州,包括大半個河北在內的燕雲十六州,都是在遼國治下。

運河也是能運兵的,因此,從開封到涿郡的這一段運河,北宋是不會疏通和維護的,基本就廢棄了。

而且,這一段運河是繞道安徽、河南之後才北上,在路上的距離和消耗的時間都比較長。

如果從山東引一段運河接上,再直接到北京,能縮短差不多900公里的距離。

元朝要保證南方的物資到達北京,至少也要疏通被廢棄很久的,開封到涿郡的運河。

而為了讓新疏通運河的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更快速一點,元朝乾脆的決定把整條運河東移。

即廢掉安徽、河南的那一段,直接把運河接進山東,然後北上。

元朝在運河上,前後折騰了十年時間,最後主持修建和疏通完成新運河的是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專家賈魯。

他在當時的元朝右丞相脫脫的支援下,從元至正十一年四月開始修河,到十一月止,整個土木工程完工,用了一百九十天,完成了這一偉大水利工程。

最終完成的工程是偉大的,但修建過程卻不僅僅是消耗了民力。

運河的疏通和修建,離不開另外兩條河,一條是黃河,一條是淮河。

大運河不管從哪個方向走,始終是要跟黃河交匯的,黃河中的大量泥沙是影響運河暢通的主要殺手。

所以,要將黃河中的泥沙都排送到大海中,避免泥沙都堆積到運河中。

當時普遍採用的是提高黃河水壓的辦法衝擊泥沙。

但這個辦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淮河流域沿岸的耕地會被蔓延出來的黃河水淹沒。

且因為中國的地勢是北高南低,大運河東移,離開原來溝通的淮河後,越往山東方向,地勢越高,從低處往高處送水,困難遠比從高處往低處送大。

元朝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最終是明朝的水利專家們解決的。

故而,在元朝時,運河越往北修,運河水倒灌的可能性越大,而運河水倒灌時,受損的還是淮河流域的耕地和老百姓。

這麼一來,紅巾軍起義時的最主要支持者們就出來了,主要就是黃河被"挑動"時,受損地域的老百姓們。

元朝要讓運河東移,走山東方向北上,首先是廢棄了自隋唐時,就經過安徽、河南的運河段,這兩省依靠運河吃飯的百姓要失業了。

其次,因疏通和修建新運河段,讓整個淮河流域的老百姓們的耕地受損,淮河途徑的安徽、河南、江蘇三省百姓都要沒地種,沒飯吃了。

元朝把運河修成了,但在安徽、河南、江蘇三省,反抗的火星也快要被點燃了,只差有人去點上那一把火,馬上就能星火燎原。

最後的一把火,其實也是元朝自己送給起義者的。

至正十一年,賈魯主持修河時,他的背後支持者是右丞相脫脫。

為了修運河,脫脫強行從河南、河北等地徵召了15萬民夫,還調派了2萬軍隊。

根據《元史》中的記載,當時其實有個叫成遵的官員提醒脫脫:

濟寧、曹、鄆,連歲饑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萬人於此地,恐後日之憂又有重於河患者。

但脫脫沒有聽,怒斥其:

汝謂民將反耶!

山東確實沒反,可河南、安徽,乃至江蘇,全反了。

賈魯在修河前,做整個工程的預算時,是有給這些民夫們發放工錢的準備的,預備用糧食替代工錢,每日發放。

但脫脫在朝廷中不是一手遮天,他是有政敵的,他的反對者們從財政上入手,對修河需要的資金、糧食大加剋扣。

於是,辛苦修河的工人們,一直無法獲得最基本的勞動報酬,怨氣佈滿修河工地。

賈魯修河是從至正十一年四月開始,雖然最後河修成了,但從五月起,紅巾軍起義就爆發了。

誘因就是元朝為修建運河,強行徵召民夫不給錢不說,還"挑動"了黃河,導致淮河流域的耕地受損,當地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在元朝看來,只要運河能修成功,在北方生活的權貴們能充分享受到南方運送過來的物資,淮河流域的老百姓們是可以拋棄的。

但正是這些被拋棄的老百姓,支援了紅巾軍的發展壯大,幾個省份的同時爆發,規模超過了此前的數百次反元起義。

當然,元朝的滅亡不是一次起義的問題,積存的弊端也不僅僅是修河時的冷酷。

明初主持修纂《元史》的名臣宋濂,對於元朝的滅亡,總結的就是:

議者往往以謂天下之亂,皆由賈魯治河之役,勞民動眾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 ,實基於上下因循,狃於宴安之習,紀綱廢弛,風俗偷薄,其致亂之階,非一朝一夕之故 。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是點燃反元火把的宣言,火星卻是一直存在,"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元朝權貴們,一定沒有學過這句名言。

2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誰給了古代暴君施暴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