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公元1000年時的歐洲

西羅馬帝國雖亡,西方教會卻歷劫而存,且繼續增長。教會在西北歐地區大有進展,南部卻被伊斯蘭教勢力吞噬,損失慘重。公元1000年左右,歐洲的情況可以簡述如下:當時在西方,教會已在義大利、法國、荷蘭、英格蘭、德國、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愛爾蘭、蘇格蘭及俄羅斯奠立了穩固基礎。

曾為帝國中心的義大利,雖有日耳曼人定居,並與當地人通婚,羅馬人仍居顯要地位。高盧原為羅馬帝國一個省份,日耳曼部落來到後,與當地羅馬人及羅馬化的塞爾特人混合雜居。法蘭克人在此地獲得優勢,因此,高盧成為說法語的地區。

荷蘭有三種日耳曼民族分佈:法蘭克人在南部,撒克遜人在東部,弗立斯蘭人在西部及北部。

英格蘭在羅馬帝國治理時代稱為不列顛,現在為日耳曼民族中的盎格魯人及撒克遜人所居之地,此地因盎格魯人而被稱為英格蘭。

德國、奧地利、丹麥、挪威和瑞典,過去都不屬羅馬帝國。因此,這些地區所居住的民族為日耳曼人。愛爾蘭與蘇格蘭也不在羅馬帝國屬下,愛爾蘭住著塞爾特人,蘇格蘭住著匹克特人,他們都不屬日耳曼民族。

俄羅斯的基督化歸功於君士坦丁堡的宣教士,他們建立了希臘東正教會。

2、西方教會日耳曼化

從上文可見:日耳曼人漸漸成為西方教會的大部份。教會原屬於說拉丁文的羅馬人,現在卻慢慢轉移到入侵的日耳曼人手中。日耳曼人沒有自己的文化,由於教會的努力,羅馬將拉丁語言、文學與文明傳給了日耳曼人。因此,西方教會的成員雖然大部份是日耳曼人,卻仍稱為“拉丁教會”。

當跨入中世紀門檻之際,我們首要了解這一特色:西方教會說拉丁話、用拉丁文,但其中大多數人屬於日耳曼民族。

教會日耳曼化成為教會歷史的轉折點,因為由這許多不同因素組成的教會,免不了會產生髮酵作用。經過幾世紀的發酵,必然會造成很大的後果。

3、教會分裂為二

東方的情形則與西方完全不同。東羅馬帝國雖曾經歷日耳曼蠻族的打擊,卻仍屹立不動,而且維持了一千年國運。當然我們沒忘記帝國東部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及埃及都已經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這些地區的教會極其衰弱。然而帝國所餘的省份,即小亞細亞與巴爾幹半島一帶,教會仍然蓬勃。這些東方教會所採用的語文是希臘文。

東西方的差異,使教會來到了分叉路口,這是教會歷史中前所未有的事。過去一千年,教會一直是一個整體,現在,到了公元1054年,教會分裂為二,成為希臘東方教會與拉丁西方教會。這次分裂本是可以預料的事:一千年前,教會誕生於第一個五旬節之時,已經出現一些分歧之事,不過從大體來看這些事件,都無足輕重。

但兩種民族性的不同,確實是一件大事:東、西方人因著個性、思想的不同,對教會問題往往也有不同的意見。羅馬帝國在行政體系上分成二部份之後,這兩個地區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分歧的趨勢。當羅馬教皇意圖令君士坦丁堡主教長臣服在他的權勢之下時,情況更加嚴重。直到一件大事爆發,他們就正式分裂了。這件引起分裂的導火線將於下文敘述。

4、靜止的東方教會

說希臘話的東方教會,曾出過不少偉大的神學家,如:亞歷山大的革利免、亞他那修和俄利根,最後一位是大馬士革的約翰,在他的鉅著“知識之源”中,他把整個東方教會的神學發展,以簡潔平易的手法歸納出來,這本書被譯成拉丁文,將東方希臘教會的神學傳給了西方拉丁教會。

但是到公元十一世紀時,東方教會的成員都是一些衰老、疲憊的人,教會變成一池止水。最後,這池水竟降到幾乎不見蹤影的地步。

因此,以下歷史將集中在西方拉丁教會。西方教會恰和東方教會相反:它的成員是年輕、強健的日耳曼人,在中世紀時代,他們充滿活力,不但不是一池止水,更是一片汪洋,而且是一片常因颶風掀起狂浪的。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麒麟蜀夢戰報148,驃騎將軍龐會大人病逝!蜀漢大都督文鴦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