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當時的清朝還處於鞏固政權的階段,對於西南邊陲地區並沒有太多的舉措,清朝平定了吳三桂叛亂之後,一直採取穩定西南邊疆的措施。

清軍當時只是人多勢眾,而當時的緬甸在多次的戰爭中,他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壯大,軍隊也被鍛鍊到了一定程度。中緬戰爭,歷史淵源已久,隱含著不為人知的英雄故事。

清朝時,緬甸地區並不安定,緬王莽應龍之子莽應里加大對西南邊陲地區的蠶食,嚴重的危害了當地的社會安定與經濟發展,威脅當地人們的生活。

早期發生的戰爭,結局是以清軍收復失地為終。之後清朝對這件事情不再過問,依然是對於西方邊陲地區採取穩定政策。但是也耐不住緬甸對我國西方邊陲地區的持續侵擾。

清朝和緬甸當時維持了一種宗蕃關係,由於緬甸持續侵擾我國西南地區的內地土司,這些內地土司有的屈服於他們的統治,有的不屈服,他們轉而向雲南的當地的官方政府求助。

由於當時乾隆帝執政,無暇南顧,並且也不願捲入與他國的爭執之中,還是希望邊疆地區友好發展,於是他採取了不干涉政策。待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仍然採取強硬態度,因此,中緬戰爭的導火索就這樣開始了。

戰爭的一開始,由於乾隆帝對於戰爭局勢的誤判,他低估了緬甸的兵力,他只把對緬甸的這場戰爭以為是剿匪,所以基本上並無太大的戰果。

在進行大戰第二回合的時候,取得了小小的勝利,一些官員被這些勝利矇蔽了雙眼,主張積極作戰,然而有一些謹慎的官員認為緬甸聲勢浩大,裝備齊全,勸說要謹慎行事。

在新街交戰中,緬甸主力被困,但是還有一部分餘力軍隊數量仍然強大,雙方交戰兵力懸殊,並且清軍兩日一夜,死了很多士兵,犧牲慘重。

在隴川交戰中,緬軍屢戰屢勝,但是由於當時主力未增援,緬軍多次向清軍求和,但是清軍提出的要求是讓緬軍俯首稱臣,於是談判破裂。第二日緬軍主力增援,這樣一來清軍就有了弱勢,潰逃而回,雖然人員損失不是很嚴重,但是機械兵器損失十分嚴重。

當時清軍某支部隊的首領明瑞率領著一萬軍隊大破緬軍進攻首都阿瓦,雖然攻到了首都附近,但是由於清軍彈盡糧絕,不久之後就被緬軍包圍,這時清軍一心想撤退,他們發現了一條小路,連夜從小路撤退,這才保住了軍隊裡的老弱病殘,明瑞將軍讓大軍先走,自己在後面拼死殿後,並且終殉國。

因為明瑞將軍在戰場上的英勇風姿,讓緬甸軍心生恐懼,他們多次向清政府乞求投降,當時二國的兵力仍然懸殊,且處於清攻緬守的階段,清軍保持攻勢緬軍以守為攻,因為緬甸不擅長打殲滅戰,並且清軍的勝利也使得緬甸不敢大範圍打野戰。

明瑞軍戰敗,乾隆皇帝逐漸也意識到了緬甸不好對付,其兵力強盛,但是又一定要一雪前恥,來緩解自己喪師辱國的憤怒,一遍遍的拒絕緬甸的求和,開始養精蓄銳,徵集兵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一直到18年之後,緬甸迫於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向清政府求和,並且奉表納貢,戰事才告一段落。

終於清朝取得了對緬甸的征服,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並且也取得了對我國西南地區邊界的領土控制權,這場由於徵收貢賦的小衝突演變為精銳主力的對決的戰爭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

明瑞將軍的誓死抗敵,誓死保衛清朝的領土權的精神,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這場戰爭從大範圍上來說是東南亞的一大變局,緬甸曾經不可一世的霸主地位,如今被削弱了,而中國經過這次中緬戰爭之後,綜合國力得到了提升,兵力得到了加強。並且中緬兩國長期保持睦鄰友好關係,這為東南亞的和平局勢,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政府收復了應有的失地,從此還西南地區一片安寧,緬甸承諾再也不侵犯西南邊境。中國與緬甸在戰之後,長期進行貿易往來,促進兩國自由貿易與經濟發展。人類歷史上的戰爭永遠沒有停息,所以更應該珍惜短暫的和平。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妓女做太后還滅亡一個國?《大秦賦》中的倡後史上真實面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