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一個對歐洲有著各方面關鍵影響的詞彙。事實上,在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發展之後,羅馬早已脫離其本身國家或民族的概念,而是逐漸成為了一種幾乎舉世皆知的文化符號。可以說,若是沒有羅馬文化,現如今歐洲文化當中的豐富性要消失一大半。
雖然羅馬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當中,但他所遺留下來的諸多事物卻仍然保留,羅馬鬥獸場便是其中難以讓人忽略的瑰寶。雖然現在的羅馬鬥獸場只剩遺蹟,但它卻不僅僅只是一座遺蹟,更是龐大強盛的羅馬帝國。
角鬥士文化的興起與羅馬帝國的強盛分割不開1、戰爭帶來的大量奴隸提供了角鬥士人選
縱觀整個羅馬帝國的崛起過程,戰爭是其中最為常見的手段,也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最初的羅馬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鎮,在通過歷代國王的勵精圖治和對外侵略後,羅馬才最終在地中海沿岸站穩腳跟。
最重要的,在一次同外敵發生的戰爭當中,羅馬平民們由於在平日裡備受壓迫,因此拒絕拿起武器作戰。這迫使羅馬貴族們開展一系列改革以保障平民的權力,並在之後釋出了著名的《十二銅表法》作為國家治理的根據。
經過這次改革,羅馬內部的階級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並得以積聚起全國的力量開始對外征伐。為了獲得地中海西部的控制權,羅馬同當時的強國迦太基之間爆發了三次布匿戰爭,前後長達百餘年。
在三次都戰敗的情況下,迦太基滅亡,羅馬則將其變為自己的第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透過這三場戰爭,羅馬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奴隸和財富,更重要的,戰爭的勝利引起了羅馬社會內部各方面的深層次改變,這使其變得更加強盛。
在與馬其頓王國經歷了四次戰爭的拉扯後,羅馬在整個地中海地區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霸權,這成為它後續愈發強大的資本。之後,羅馬並未停止自己擴張的腳步。
圖拉真繼位後,先後將達契亞、亞美尼亞、帕提亞等地區納入羅馬的管轄範圍之內,羅馬的疆域在此時達到最大,升級為一個龐大的帝國。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無數敗方子民淪為奴隸,他們紛紛湧入羅馬,或被倒賣、或被豢養,成為羅馬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眾多享樂方式當中,讓奴隸們在角鬥場中互相廝殺則尤其引人注目,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飽受戰爭洗禮的羅馬人的觀看興趣。
羅馬鬥獸場就是在一座羅馬在成功侵佔耶路撒冷後由8萬名奴隸建成,並且最多可容納9萬名觀眾的“表演”場所。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就是羅馬帝國對外擴張過程的最佳見證。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慶祝建築成功,羅馬人把三千名奴隸放入其中與野獸展開決鬥,他們的下場自然不必多說。
2、繼承了希臘文化中對體育的熱愛
雖然羅馬最終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將希臘納入自己的關係範圍之內,但如果說到文化的影響力,當時的卻要遠遠不如。
一來,希臘文化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50年左右出現的克里特文明,可謂是源遠流長;
二來,在城邦制度影響下,希臘地區誕生了諸多獨具特色且相當強大的城邦,如雅典和斯巴達等,它們的制度也為後世爭相效仿;
三來,在亞歷山大的征伐下,希臘文化得以在亞非歐三大洲之間傳播綿延三百年,羅馬自然難免受其影響。
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希臘就沒有羅馬,沒有羅馬就沒有近代歐洲。因此,希臘文化對羅馬文化其實具有非常強烈的塑造作用。而在希臘文化當中,對體育的熱愛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這不僅是因為強身健體的需要,還是出於對美的追求,甚至斯巴達連對肩膀的寬厚程度都有嚴格限制。為了將宗教和體育融為一體,希臘城邦還專門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屆奧運會。可以說,體育已經充分融入了希臘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羅馬再怎麼摧毀希臘人的城市、再怎麼掠奪他們的財富,但只要他們踏上了希臘這片土地、接觸了這裡的人民,就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對體育的熱愛也就這樣進入羅馬人的思想中。
事實上,角鬥其實也是體育經濟當中的一種,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直至如今仍然可以見到,所以並不算古羅馬的獨創。從這個角度來看,古羅馬人如此熱衷於觀看角鬥,也是他們熱愛體育的表現。
但是,由於奴隸階級地位低下和其數量在當時的大幅增加,再加上羅馬人長期處於戰爭的高壓狀態,需要刺激性的娛樂活動來緩解身心疲勞,最終導致古羅馬的角鬥成為血腥殘暴的代名詞。
因此,相對於希臘以休閒、放鬆和美感為主要特色的體育活動,古羅馬的角鬥運動已經相當變味,是羅馬帝國暴力的象徵,古羅馬角鬥場則是這種暴力的直接宣洩地。
3、古羅馬的繁榮造就了時人奢侈的生活
前文已經說道,在經過長期征戰後,羅馬帝國最終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非、疆域最廣有約5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廣闊的疆域伴隨而來的是發達的經濟,“在奧古斯都時代,無論義大利或外省,經濟生活都是十分活躍的。”
大量糧食從擅長小麥種植的東方行省被運往羅馬境內,填補了當地農作物土地面積較少的缺陷。橄欖和葡萄等經濟作物則遍佈整個地中海沿岸,創造大量的經濟創收。各大手工業城市也同時興起,海外貿易成為生活常態,造就了一個開放且繁榮的帝國。
更重要的,商人社會地位的提高改變了社會結構。商人們不再被視作低人一等的公民,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商人甚至躋身元老院,成為羅馬政治的操盤人物和大眾平民的奮鬥目標。
貴族們也開始踏足商業以積累財富,如羅馬前三頭政治同盟中的克拉蘇便是如此。隨著物質生活的越發富足,羅馬人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們普遍開始追求享樂和奢侈,將揮霍錢財當作人生樂趣,把荒淫無度視為正常舉動。
雖然舉辦一場角鬥士表演的花費並不算低,但在長期奢侈享樂的生活觀念影響下,依然有無數羅馬人願意買單。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羅馬出現了專門的角鬥士培訓學校。他們從挑選出部分強壯機靈的奴隸,花費大代價對其進行培養訓練,最後將其送入角鬥場中為羅馬人“表演”。
由於害怕這些角鬥士脫離控制,政府還專門接管了這些產業,使其愈發壯大。值得一提的是,古羅馬歷史上最著名的奴隸起義——斯巴達克大起義,就是由一名脫逃的奴隸斯巴達克發動。
古羅馬角鬥場不僅是一座佔地約兩萬平方米的巨型建築,它的技術含量和藝術風格同樣是所有古羅馬建築當中最為優秀的之一。可以說,只有當一個國家進入相當強盛的狀態之時,才能夠承擔起修建這種大型建築物的實力,古羅馬則憑藉這座角鬥場向我們證明了它是其中的佼佼者。
另外,古羅馬角鬥場地址的前身是暴君尼祿所修建的一座“金宮”,其內充斥著黃金、象牙和寶石等名貴物品,奢華程度讓人震驚。
古羅馬角鬥場的消失也是羅馬帝國衰頹的軌跡1、角鬥運動終於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消失
角鬥運動的消失並非是由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才導致,事實上,反倒是角鬥運動的盛行才推動了西羅馬帝國的消亡。角鬥在當時的羅馬不僅僅只是一種運動,而是更多地反映出了羅馬人的生活和消費觀念。也正是這種毫無節制的奢侈和浪費,使得西羅馬帝國一步一步走向衰弱,並最終為外來的入侵者所消滅,角鬥運動也在五十年後消失無影。
2、羅馬角鬥場的倒塌象徵了羅馬帝國的衰敗
一位古代朝聖者曾這樣說道:“只要大角鬥場屹立著,羅馬就屹立著;大角鬥場頹圮了,羅馬就頹圮了;一旦羅馬頹圮了,世界就會頹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如此。
除了大決鬥場本身遭到大火和地震損毀外,西羅馬帝國的不斷衰弱也導致它無法得到及時修繕,以至於逐漸走向荒廢。當角鬥場繁榮時,自然是帝國的強大所造成的;當角鬥場荒蕪時,自然也是帝國的衰敗所造成的。這兩者之間既有成就,也是映證。
總結作為在整個世界歷史當中都無比強大的國家,羅馬的歷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它尚處於鼎盛期間,羅馬角鬥場的修建不僅是為了提供一個可供觀看娛樂活動的場所,更是為了展現國家的富庶和繁榮。但當它逐步走向衰落、再也無力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時,角鬥場也就失去了它的用處,只能淪為一片廢墟。但是,即便這座建築如今只剩殘垣斷壁,其背後所反映出來的卻仍舊是真實的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