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獅子 】
這部戰爭劇全景展現了抗美援朝從最初決策到最後簽訂停戰協議的整個過程,其宏大震撼的戰爭場面、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掀起了觀眾們新一輪的追劇熱潮。
8.4分的好成績,令無數觀眾直呼:
“這是主旋律作品中難得的佳作,還原了真實的歷史!”
“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劇,我們的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
“陪著爸媽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
是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要說2021年開年第一個熱詞,獅子覺得是“鴨綠江”沒錯了,絕對的火出圈的三個字。
《跨過鴨綠江》
但今天咱們不聊《跨過鴨綠江》這部劇,而是想談談鴨綠江的傳說,因為,熟悉這個名字的人很多,可是瞭解鴨綠江的人似乎不多。
比如,你知道為什麼叫鴨綠江麼?
比如,每條江流都有源頭,那你知道鴨綠江的源頭麼?
且聽獅子來談一談。
一
在中國和朝鮮之間,有一條聞名世界的界河,就是“鴨綠江”,全長795公里,末端注入黃海。這條水流,更因為1950年的朝鮮戰爭而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 名字背後的傳說鴨綠江這個名字,其實有很多種的說法,而我最喜歡的一種,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那個,因為浪漫。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的仙女們有一次發現長白山天池水面明亮如鏡,她們極為驚喜,於是相約偷偷下凡來到人間,脫下了仙衣,跳進了天池中一同嬉戲玩耍。
因為沐浴了很久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已近黃昏,該回到天上了,但回頭一看她們的衣裙在嬉戲中全被打溼了。
於是仙女們開始甩動衣裙,結果因為衣服全是鴨綠色的,抖下來的水也全是鴨綠色的。
這些水順著山谷不斷地往下流去,在仙力的作用下,慢慢形成了一條鴨綠色的江,人們就取名為——鴨綠江。
雖然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但這個傳說令鴨綠江也更美妙了。
仙女下凡的傳說
而鴨綠江這個稱呼最早是來自於大唐時代,在唐朝之前,漢朝人稱呼它為“馬訾(zi)水”,隋朝人稱呼它為鴨綠水。
到了唐朝貞觀十九年,也就是645年,才開始被稱為鴨綠江,據說是因為江水又青又綠,看上去像極了鴨頭羽毛的顏色。
還有一種比較真實的說法就是,鴨綠江是滿族人的母親江,鴨綠江在滿語中是“邊境”的意思,因為滿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條江邊,對這條江很有敬畏感。
鴨綠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滿族先民的聚居地,遼金時期至明朝末年,曾有大批的女真人部族沿江居住,並以“yalu”一詞做為本部族的稱謂,史稱“鴨綠江部”,後來被努爾哈赤所兼併,成為滿州八旗中的主要力量。
而在滿文件案所記載的名稱也是一致的,均稱呼中朝邊界這條江為“yalu ula”,可見這個說法是非常可信的。
既然知道了鴨綠江名字的傳說,那就要說一說它的源頭。
影視劇中的滿族人
| 鴨綠江的源頭每條江都有一個源頭,就像漂泊的遊子都有母親一樣,而鴨綠江的源頭就是——天池。
對於這個遙遠的盡頭,在大清秦朝時就有人去查過了。
他就是烏拉總管——穆克登,康熙五十年,奉康熙皇帝的旨意,前往長白山,審視鴨綠江、圖門江、松花江地段,以明確中朝兩國邊界。
石碑的上方,橫著寫了兩個字——大清。
石碑的左下,豎寫著兩個字——朝鮮。
在穆克登之後去尋找源頭的是安圖縣的知事——劉建峰,於清朝光緒年間徹底查清了鴨綠江的源頭,是個非常荒僻的地方,他在《長白山江岡志略》一書中說過:
“鴨綠江自頭道溝到24道溝,由此而上至兩江口,西為曖江,東為劍川江,是鴨綠江之兩大源,而到者寥寥也。”
意思就是曖江和劍川江匯合的地方叫“大雙岔口”,雙岔口以上屬於鴨綠江源,雙岔口以下才叫鴨綠江。
鴨綠江的源頭 天池
二
那麼鴨綠江有多美呢?美在四季分明。
有人曾這樣形容它:
春天,它像剛剛從甜夢中醒來的少女,溫柔中透著幾分嫻靜。
夏天,它就多了幾分熱烈,到了秋天似乎就成了走向成熟的少婦。
冬天的鴨綠江,悄然沉睡於冰雪深閨,就如一個睡美人。
鴨綠江和別的江河不一樣的一點是,當地球上一些大河枯竭斷流時,另一些大江肆虐氾濫時,它從來都沒有斷流也沒有氾濫過。
但這不代表它沒有故事。
| 鴨綠江第一哨鴨綠江最為出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它的“哨”。蘇東坡先生有云:“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這裡的“雪”就是浪花,驚濤拍石的地方,人們通常稱它是為——“哨”。
鴨綠江驚濤拍石的地方極多,但沒人統計過有多少“哨子”,哨子的名字倒是非常特別,比如小老虎哨、黑驢子哨、老母豬哨、豬油瓶哨……
哨子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有著“鴨綠江第一哨”之稱的距離鴨綠江源頭最近的一個邊防武警分隊。
長白山第一哨
在2003年以前,鴨綠江中國一側駐守的不是邊防軍,而是邊防武裝警察,因為鴨綠江是一條和平的界江。
令人驚歎的是,“鴨綠江第一哨”的位置窄得令人難以置信,哪怕是夏天的旺水季節,這裡的江段一步也能跨過去。
江道窄但擔子並不輕,一代又一代的邊防軍人就是在這裡,默默表達著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
普通人是很難想象他們的艱苦的。
因為“第一哨”最早建的是極其簡陋的木板房,冬天時人撤走了,大雪把房子給壓塌了,第二年戰士們進點後就需要再次搭建。
後來上面撥了一臺報廢的雷達車放在“第一哨”當士兵們的營房,雷達車裡面積不足8㎡,8個士兵全部住在這隻有8㎡的雷達車裡。
被雪埋沒的哨所
除了擁擠之外,因為晝夜溫差大,白天車裡熱得像蒸籠,夜晚就冷得像冰窖。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無法想象那種艱苦的。
後來“第一哨”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房子,住的雖然能伸得開了,但是沒有電更別提娛樂了,夏天的文字依然很多,個頭還極大,叮起人來特別厲害,戰士們形容:
“這裡的幾個蚊子就能裝滿一個火柴盒”。
國門衛士
與一般江河不一樣的是,這些保家衛國的邊防戰士守衛的是一條和平的界江。
鴨綠江是界江,界江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這是一般的國際慣例,鴨綠江也有主航道,但特別在是以江面為界。
江的對面是朝鮮,中朝兩國人民約定雙方百姓只要不上對方的江岸,就不算越境。
那麼鴨綠江有多寬多窄呢?
非常神奇的是,鴨綠江寬能達到上千米,窄則不到半步,中朝人民稱呼為“一部跨”——一步就能跨到別人的國家。
但這一步,可不是隨便能邁出去的,因為鴨綠江是界江,“一步跨”也是需要簽證的,不經過簽證跨過去就屬於越境了。
和平的界江,那也要需要有國境的意識。
非常有趣的一點是,人有國境意識,那些牛、羊、雞、鴨什麼的可沒有它們經常越境,這種事兒經常被反映到遠在北京的我們的外交部。
所以管理牛、羊等動物就成了兩岸人民經常談及的一個小話題。
兩國的船也是如此,只要不擱錢,不出事故,怎麼開都行。
尤其是江上的旅遊船,為了讓遊客一覽異國風光,船主都會盡量讓船貼近對方的江岸行駛,滿足遊客的好奇心。
一步跨
| 江邊的抗戰英雄除了風景,鴨綠江也哺育過一代又一代令人佩服的民族英雄,鴨綠江畔也挺起過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脊樑。
其中一位就出現在了當年的課本當中,——大名鼎鼎的東北抗聯將軍楊靖宇。
在長白山林,鴨綠江畔,哪裡有日軍侵略者的鐵蹄,哪裡就有楊將軍戰鬥的身影。
冬天的鴨綠江邊,在冰封雪地裡,楊靖宇將軍和他率領的抗聯戰士,在抗日戰爭時日復一日地在這裡同敵人做鬥爭。
在零下40多度的酷寒中,他們長時間在雪地裡跋涉,打仗,遭受敵人的圍追堵截,同時還要忍受巨大的飢餓和寒冷。
這種生存條件的惡劣,戰鬥的困苦程度,即便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鴨綠江邊的雪
但綿綿延伸的鴨綠江,還是一次又一次見證了中國戰士們的勝利。
如今的鴨綠江水日日流,夜夜談,她目睹了多少這樣英雄的壯舉,有聆聽了多少這樣悲壯的民族樂章啊。
民族脊樑楊靖宇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鴨綠江,它在不停地告訴人們幾多滄桑,幾多沉淪,幾多崛起,幾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