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上中國古代歷史最熱門的就是明末清初這段歷史了,繁榮的網路催生了大量的像是碼字的這種半罐水型的愛發歷史內容的鍵盤歷史愛好者。
對同一件歷史事件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讀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比如說慢工出細活,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道理。
可是如果放到編修《明史》這件事上,在某些人的眼中就莫名其妙地不適用了。
網路上一些鍵盤史學家大肆宣揚他們所謂的明亡清興歷史真相,為了給自己站臺他們一致抨擊《明史》是不可信的,而最愛用的兩個理由就分別是:
一.張獻忠殺了六萬萬人;
二.《明史》修了一百多年。
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張獻忠殺六萬萬明史中確實有這句話,但是結合前一句看這六萬萬是當時敘功時張獻忠手下們胡亂報告殺人數後相加得出的結果,《明史》編纂者只是用這個來證明張部好殺,並不是當真信張部殺了這麼多人。
而第二條理由就更加奇特了,這個神奇觀點是《明史》從順治一直修到了乾隆,因此是不可信的。
對此你刨根問底,執這種論點的傢伙就會一副大義凜然地態度說:清朝修的歷史書當然是黑明朝的,不然幹嘛修一百多年。
說了半天這些人就跟喊口號一樣,一句話顛來倒去地說,可實際上一點實證都舉不出來,按他們的解釋那只有明朝修的《明史》才是可信的了。
明朝給自己修史,有王朝會給自己修一部斷代史嗎?
有誰見過自己給自己上墳的?
那麼《明史》究竟修了多久呢?
說《明史》就不得不說說《元史》。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初一李善長、宋濂等負責開始修纂《元史》,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初一,在朱元璋的一再催促下《元史》便修成了。
210卷、160萬字的《元史》就這麼在331天裡趕工趕出來了。
由於工期太緊,這使得《元史》成了官方主導編修的斷代史中錯漏最多的一部!
知道誰是最大的明粉嗎?
清!
清朝基本照抄了明朝的制度,它有樣學樣什麼內閣制、海禁不管好的壞的,都一一向明朝抄了下來,包括積極修前朝史也向明朝借鑑了過來。
被後世文人調侃成水太涼的錢謙益在隨著多鐸回到北京後,他被分配到的工作就是參與《明史》的編修,而他的政敵馮銓卻當了禮部尚書。
這種冷遇氣得錢謙益第二年便辭職回鄉,其後他積極投身於反清的地下活動與在北京受到的冷遇是密切相關的。
只有一個王朝滅亡後,新的王朝才會編寫上一個王朝的斷代史,所以新王朝組織編寫前一個王朝的歷史也是昭告天下自己已經取而代之了。
那麼《明史》花了多長時間修成的呢?
八千麻袋
這張照片就是發生在北洋時期的中國檔案史上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
北洋政府在1921年春將15萬斤清宮檔案裝了八千多麻袋賣給造紙廠,清朝遺老羅振玉聞知後傾囊向造紙廠收購了其中的13萬斤左右。
由於羅振玉的努力這使得大量清宮檔案得以儲存,這其中就有一份滿文奏章,它為我們揭開了清朝何時修成了《明史》這個歷史之謎。
這份奏章是順治時期的工部尚書孫塔的奏章。
孫塔,(?-1665年),覺爾察氏,滿洲鑲藍旗,曾任鑲藍旗滿洲副都統。順治十三年三月,接替郭科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後解。
康熙四年卒。諡忠襄。
玄武湖
孫塔這人雖然做到了工部尚書可是歷史記錄卻非常少,他在這份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奏章中向順治皇帝請示:為了營造紫禁城的宮殿,是否可以將南京後湖(今玄武湖)湖心島上的明朝崇禎五年(1632年)建的百間庫房拆了,這些庫房都是用楠木、杉木建造的正是現在營造宮殿亟需的木材。
奏章中他特別提到了,庫房中原本有留下的檔子及無用之紙,因久遭風雨損壞甚重,因此早已經拿出去賣了。
這檔子不是別的就是明宮檔案。
根據這篇奏章所言,從順治十三年(1656年)到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期間分四次清朝南京的衙門將這些前朝存檔出售到了民間折現。
被賣出的明宮檔案有2065530斤上千萬份,而買走這些檔案的也是當時的造紙場!
可嘆啊,如今我們已知的明朝檔案僅僅剩下了三千多份而已。
這場史料浩劫令後人唏噓不已,但是這個細節也說明了此時《明史》已經修好了,不然清朝不會將明朝的檔案出售。
所以大體上可以推斷,在順治十三年出售明宮檔案前其實《明史》已經基本修完了。
清朝不愧是明朝的死忠粉,連修史都向明朝學習。
因為忙著平定天下順治時期修《明史》規模很小,所以不難想見這部《明史》比起明朝修得《元史》好不到哪去。
可為啥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的總裁官卻是乾隆年間才去世的張廷玉呢?
《明史》的風評被康熙挽救了,但是康熙的要求也讓很多明朝大臣們背鍋了
因為康熙在看了順治朝編寫的《明史》後大為不滿,他認為文中錯誤太多,而且對明朝皇帝用詞不夠恭敬!
康熙下旨由張廷玉主持重新明史,並規定了對明帝評價的校準:為尊者諱。
簡單說就是好的大力宣傳,不好的能不寫就不寫,重要的繞不過的要筆下留情。
本來《明史》這麼折騰一番後總算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付梓了,可是偏偏康熙的孫子——乾隆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主,尤其他喜歡仿效他爺爺康熙。
於是乾隆別出心裁地將明朝投降投誠反正就是投過來的貳臣們,從《明史》拽出來又單獨列了一個傳——《貳臣傳》。
這個《貳臣傳》其後被《清史稿》收錄成了清史的一部分了,這也就是所謂乾隆重修《明史》的來歷。
所以實際上《明史》在清朝時期修過兩次,一次是順治一次是康熙,這爺倆這麼一折騰讓明史修纂的時間跨度超過了90年!
而乾隆還覺得不過癮,於是又跑來摻和上一腳弄個什麼《貳臣傳》,這使得《明史》莫名其妙地就在網路中被修了上百年了!
較真算的話,《明史》從1645年—1739年,一共修了94年之久!也確實近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