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大龍飾演的秦始皇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致力於實現國家大一統,他理想中的大一統是全方面的,不僅是“六王畢、四海一”的政治大一統,同時要“書同文、車同軌”,在經濟、文化領域也要實現大一統。近年來隨著歷史研究的推進,學者發現秦在人們的精神信仰方面也致力於實現大一統,以穩固秦的統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秦統一前的祭祀格局在殷周時期,人們認為天帝是世界最高的主宰,而王接受天命來行使統治權。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能祭天地和鬼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國都有了自己的祭祀和信仰。但是因為史料的殘缺,我們今天只能較清楚地瞭解秦、楚兩國的祭祀,現在簡單地比較一下二國信仰的區別。
秦國的信仰世界一方面繼承了華夏文化傳統祭祀,另一方面發展出很多帶有自身特色的祭祀。秦國最核心的祭祀是對天帝的祭祀,其中最著名的是設定在雍城的雍四畤,分別祭祀白帝、青帝、赤帝、黃帝。這一祭祀源於先秦時期流行的五行學說,從五行學說中衍生出了五方帝的信仰和祭祀。但秦不祭祀黑帝,他們自認為承襲水德而對應黑帝。黑帝是秦人追認的先祖顓頊帝,所以他們不為黑帝立畤,而是給其更高級別的祭祀。此外,秦國還有一些獨特的祭祀。如陳寶祠,陳寶祠在陳倉北(在今寶雞縣),相傳陳寶是秦文公得到的一塊靈異的石頭(學者推斷是隕石),文公認為這是上天對秦天命的認可,所以將其列為重要的祭祀。
雍畤血池遺址
而楚地的神靈,與中原文化影響下的神靈有很大區別,其中差異最為明顯的是天神系列,中原文化影響下的國家祭祀的神祗主要是天帝,而楚地則是祭祀東皇太一、東君、雲中君、司命等神靈。除此之外,楚人還十分重巫鬼,《楚辭》說楚地“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很明顯與中原文化有很大的差異。
羋月傳 楚人好巫的場面
二、秦統一六國後的祭祀格局先秦時,人們普遍認為,“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也就是說當地的神靈只保佑當地的人民,而人也沒必要祭祀那些非自己地域的神靈。中國古代也十分看重“君權神授”,當秦混同宇內,全國各地祭祀混亂的局面自然也要改變,所以秦在整飭全國祭祀上頗有一番大動作。
中國古代的國家祭祀主要分為天神、地衹和人鬼。其中人鬼是指祖先神,也就是各國的宗廟,在滅國戰爭中,各國宗廟或遷或毀,宗廟祭祀自然是隻保留秦的祖先祭祀。
大秦賦 嬴政祭祀祖宗
天神和地衹則比較複雜,秦統一六國,秦國所祭祀的天神自然也升格為全國祭祀,雍城祭祀的四方帝自然就成為最高級別的祭祀。但在強化雍城天神祭祀的同時,秦還保留了六國的一些重要祭祀,如在東方齊地還保留了八主祭祀。八主分別為天主太陽神、地主社神、兵主蚩尤、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這些祭祀也是受華夏原始宗教衍生出來的祭祀,秦帝國將其容納到帝國的祭祀中來,構建成為大一統帝國祭祀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一些普通祭祀降格,並設立祠官,由地方祠官主持祭祀。同時廢除了一大批祭祀。秦國這麼做,是為了弱化重要祭祀的地方性,將其統一到國家祭祀體系中。
大秦帝國 祭祀場面
秦帝國信仰大一統還有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對山川水域神靈的整合。中國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尤其是名山大川中皆有神力高大的神靈。秦統一之前,各國都注重祭祀境內的大山山神。秦國最注重境內的華山祭祀,近年出土《秦駰禱病玉版》,其中有“告於華太山”一句,是講秦王在患病後,向華山之神祈禱,以求消除自己的疾病。六國也是如此,格外看重境內大山祭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以關東的華山、岐山、薄山、汶山以及關東的太室山(嵩山)、恆山、會稽山和泰山當做國家信仰。但這其中,秦人將關中大山明顯看得更重,例如秦始皇在冬巡病危時,曾派蒙毅“還禱山川”,可惜蒙毅未回咸陽,秦始皇就去世了。
秦駰玉版
對於大河,秦帝國除了祭祀關中河流外,關東只將濟水和淮水列為常祀,當時秦國對南方神祗關注甚少,南方大河長江、漢水都不能享受最高等級的祭祀。
三、禁止淫祀和東巡在中國古代,納入國家祭祀典禮的祭祀被稱作“正祀”,而不在其列的則被稱作“淫祀”。秦在征服六國之後,除了將六國的神祗奉為國祀之外,做的更多的是禁絕那些沒有納入國家祭祀體系的淫祀。在新出土的簡牘中,學者發現了一種新的秦代律令《祠令》,這種法律就是用來禁絕淫祀的。如《睡虎地秦簡》中有一條內容為:“擅興奇祠,貲二甲。”可(何)如為 “奇”?王室所當祠固有矣,擅有鬼立位也,為 “奇”,它不為。”這條簡文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擅自建立祭祀場所,就要被罰款。然後解釋說國家已經建立了該有的祭祀場所,除此之外再擅自興建,就是“奇祀”。
秦國在宗教領域還有一個重要措施就是管理巫師。先秦時期,各國都有巫師,如齊國有堂巫、楚國有屈巫。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會受到巫師的影響,可以說巫師控制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秦統一之後,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管理巫師,也是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
大秦賦 秦始皇
雖然整合了帝國內的全部祭祀,但是秦始皇為了進一步強化其統一天下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還熱衷於前往全國各地巡遊,並舉行封禪大典,以向天下宣示其統治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在傳統史學觀念影響下,學者認為秦皇漢武從咸陽遠赴山東泰山,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但近年來,學者發現秦始皇遠赴泰山封禪祭祀最高神靈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尋求東方神祗對自己皇權的認可。秦始皇在泰山上刻石紀念,上面寫著“匡飭異俗”,說明他想借助天子巡遊,來壓制地方“淫祀”。秦始皇曾在楚地洞庭湖遇難,臣下告訴他此地是湘夫人之地,因此他下令砍光洞庭湖中君山的樹,以示懲戒,這可以看作他對地方“淫祀”的態度。
今人模擬的封禪大典
文史君說信仰的大一統是秦國大一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戰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的神祗和祭祀系統。秦始皇在兼併六國之後,也致力於建立統一的祭祀秩序。他確定了國家祭祀的基本格局,以關中秦國故地的神祗祭祀為主,同時也兼顧六國神祗祭祀,努力將其整合成統一的祭祀體系。同時頒佈祠律,建立祠官,管理各地祭祀,禁絕淫祀。秦始皇屢次東巡,也是為了獲得東方神祗對其皇權的認可。雖然秦朝由於國祚太短,這種精神信仰方面的統一併沒有完成,但這也為後世中華民族統一的精神信仰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田天:《秦漢國家祭祀史稿》,三聯書店,2015年。
楊華:《秦漢帝國的神權統一——出土簡帛與〈封禪書〉、〈郊祀志〉的對比考察》,《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