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美國的兩個老頭為一個總統職位爭得面紅耳赤,其實,要是在古代,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他們倆完全可以同時當選。

我們的祖先講究“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但是古代西方人正好相反,他們對同時存在兩個統治者並不介意。

在古希臘,斯巴達城邦就有兩個國王,這兩個國王分別來自兩個世襲大家族。和平時,兩位國王合作掌管國家事務,戰爭時,一位國王領兵作戰,另一位國王留守國內。

從這個機制可以看出,斯巴達人之所以設定兩位國王,就是有意讓這兩位國王互相牽制,從而讓權力掌握在長老會議和公民大會手中。

除了古希臘,古羅馬也有類似的制度。

在建立初期,古羅馬是一個王國,國王由元老院或者類似公民大會的庫利亞大會推選產生。一旦產生,則終身為王。

在這樣經歷了六位國王之後,這一制度也出現了問題,這些國王一旦產生,便掌握了永久的權柄,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他們的子女也難免生出非分之想。羅馬的最後一位國王——傲慢者塔克文就是透過非常手段攫取王位的,既未經元老院推選,也未獲庫利亞大會透過。

這位塔克文國王很快就因為蠻橫傲慢而被羅馬人驅逐,羅馬人從此再也不信任國王,他們廢除了王國政體,從此進入了共和國時代,那是在公元前509年,與我們的孔子差不多是同一時期。

經過對希臘諸城邦的考察,羅馬人最終確定了執政官制度。每年,羅馬人都會選出兩位執政官,以使他們互相牽制。同時,羅馬人把任職的期限定為一年,如此,他們就很難建立起個人的權勢。

經過這一改革,羅馬實現了長久的穩定,在五百年的時間裡,羅馬始終保持著強盛並不斷地外擴張,最終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

當然,這一制度也不是沒有缺陷。

由於期限只有一年,當某位執政官不能在期限之內結束戰爭時,他就會給予敵方非常優厚的條件,這樣敵人就會迅速臣服,這位執政官的戰功也就不會被下一任執政官搶走。

條件有多優厚呢?羅馬人對於投降的敵人,往往僅要求對方成為羅馬人的同盟,不割地,不徵稅,不干涉內部事務,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戰爭時支援羅馬,派出一定數量的軍隊配合羅馬作戰。

這種寬鬆的同盟策略使得羅馬人得以迅速擴張,在危機時,這種同盟也展現出了極大的韌性。

第二次布匿戰爭之時,羅馬軍團在坎尼會戰中全軍覆沒,漢尼拔的迦太基大軍橫掃義大利,饒是如此,那些同盟者仍然堅定地站在羅馬一邊,他們紛紛向羅馬提供軍隊和糧食,以幫助羅馬渡過難關。他們相信,迦太基人絕對不可能開出比羅馬人更優厚的條件。

其實,美國的同盟策略和羅馬非常相似,或者說就是模仿古羅馬,有興趣的讀者老爺可以去了解一下。

如果上一個缺陷還算可以接受的話,那接下來這個缺陷就比較致命了。

早期的羅馬軍隊通常由一名執政官率領,然而在坎尼會戰時,由於之前兩戰皆已敗北,羅馬被迫集結所有軍隊與漢尼拔決一死戰,於是,原本兩位執政官各自率領的軍隊匯合了。

按照羅馬法律,當兩位執政官同時在軍中時,則由兩人輪流掌握軍隊指揮權,這就容易出問題了。

當時的兩位執政官中,保盧斯心思縝密步步為營,而瓦羅驕傲自大且是首次帶兵。原本保盧斯試圖避免在平原上與騎兵佔優的漢尼拔決戰,但是瓦羅掌握指揮權後卻推翻了保盧斯的部署,決定立即開戰,以佔有絕對優勢的羅馬精銳步兵對漢尼拔實施中央突破。

這場史上最著名會戰的結果眾所周知,漢尼拔從此封神,他的4萬非洲軍團圍殲了多達7萬的羅馬大軍,而羅馬則經歷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五分之一的成年男子戰死,執政官保盧斯和八十名元老院元老陣亡。這一天成了羅馬人的哀悼日。

現在的美國其實很多制度源於羅馬,譬如勝者全得的選舉制度就與羅馬以百人隊為單位的選舉非常相似,那麼,或許可以在總統制度上也效仿一下。

既然兩位老頭爭執不下,那乾脆讓兩人都當總統好了。尊敬的讀者老爺們,您看這樣還行?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乾隆同時期就已“三權分立”,美國的制憲者們是“半人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