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戰的爆發絕對不像二戰一樣有一個明確的戰爭策源地(發起國),是偶然事件(薩拉熱窩事件:悲催的、不受待見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遇刺。奧匈帝國皇族在那一時期真的是好像受到了詛咒一般,對於老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來說,先是皇儲(就是太子)魯道夫與情人殉情自殺,之後是中國人民都很熟悉的茜茜公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皇后),在瑞士旅遊時被一名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而斐迪南大公又是老皇帝很不喜歡的一個侄子,不得不把他選為皇儲,斐迪南大公又愛上了一個不是貴族的女子,導致更加地不受老皇帝和維也納貴族圈的待見,只能帶妻子去遠離維也納的薩拉熱窩轉轉,結果又被刺殺)導致的。
薩拉熱窩事件
拋開這個無厘頭的導火線,戰爭開始後的真實情況乃至戰爭結束後產生的影響才是更有歷史價值的。
一、人類首次見證了用工業時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是物理和化學這兩個領域)武裝後的戰爭是什麼樣子(那就是交戰雙方都沒有意識到的現代戰爭的殘酷)。馬克沁機槍可以一個上午就射殺幾千人,化學武器首次露面就讓整個國際社會見識到了這種可能是人類能夠想到的最邪惡的殺人手段,並堅決主張廢除化學武器在之後人類戰爭中的使用;機槍的出現使得雙方都不得不選擇了塹壕戰,塹壕戰法的出現又催生了之後的陸戰之王坦克的誕生。在此之後,人類工業革命取得的各項成果均被更廣泛地應用於武器的開發,人類自己親手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馬克沁重機槍
塹壕戰
二、由於武器的巨大變化使得一戰戰場上表現出的極度的殘酷性(凡爾登絞肉機)導致了之後歐洲主要國家相當長時間內的“避戰情緒”。對一戰之後的德國的“綏靖政策”導致了範圍、烈度和傷亡程度都更加嚴重的二戰的爆發。
慕尼黑協定
三、“小兵”阿道夫·希特勒覺得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位之後的納粹元首在一戰的戰場上體驗了一把化學武器的厲害,險些瞎了雙眼,等他養好了傷戰爭結束了。“小兵”阿道夫·希特勒的不甘心從另一個方面講也是因為一戰中德國輸得並不徹底,他覺得自己完全有信心實現“德意志的偉大復興”。
希特勒
四、也是比較積極的一個結果——女性的覺醒。由於戰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了家庭參與到了社會生活中,她們在後方的工廠、醫院以及各類政府和軍方的機構中工作,甚至親自走上了戰場。女性自我價值意識的覺醒為之後歐美國家女權運動的興起奠定。
工廠裡工作的女工
#歷史# #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