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甲午戰爭,清軍慘敗,與昔日敗於歐洲列強不同的是,晚清在長達數年的洋務運動中已有不少成長,國內上至百官文武,下至黎庶百姓,無不對這場戰爭寄予厚望,以在國際面前一展“天朝之威”,可嘆的是,清廷所倚仗的湘軍、淮軍在日軍面前一潰千里,甚至不堪一戰,花費數年心血“糜餉數千萬”所建立起來的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幾至全軍覆沒,最後敗給了一向不被國人放在眼中的“蕞爾小邦”日本,戰後舉國譁然,鑑於此,清廷為加強陸軍力量,隨即下令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提督聶世成、溫處道袁世凱等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稱“新建陸軍”。

新軍圖示

完全使用西式軍制、訓練及裝備的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化軍隊

這支軍隊不再像以往的八旗綠營、相勇淮軍,而是完全使用西式軍制、訓練及裝備,一切依照德日製度,以德國人為教習,清末最有戰鬥力的正規軍。該軍制以鎮為基本建制單位,由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組成,設統制率領。鎮下分協、標、營、隊、排、棚,分由協統、標統、管帶、隊官、排長和正、副目率領。全鎮擁有軍官及司事人員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服役1328人,共12512人。從編制上看,已對應現代軍制中的師、旅、團、營、連、排、班。

裝備重機槍的清末新軍

新軍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學生任軍官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十月成立總理練兵處,令各省成立督練公所,負責訓練新軍;並且裁減原有的舊軍,剩下精選若干營為常備、後備軍及巡警營(即憲兵)。清政府原計劃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省的新軍為地方軍,一共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新軍。及至清朝滅亡,實際編成新軍十六鎮和十六個混成協,在組訓新軍的時候,一些開明地方大員如張之洞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學生任軍官,這其中就包括蔡鍔、閻錫山、許崇智等後來的辛亥勳臣,這些知識青年見多識廣,敢於持有不同政見,不同於舊軍官兵愚昧效忠皇權。同時革命黨人黃興、宋教仁等注重開展兵運,秘密向新軍中輸送革命分子,如吳祿貞、孫武等人。這些軍內革命黨人待命伺機發動起義。

正在揮師南下的北洋新軍

武昌新軍起義,然後響應的陝西、湖南、是新軍起義。接下來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均是新軍起義。

1911年武昌首義是新軍起義,然後響應的陝西、湖南二省,是新軍起義。接下來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也是新軍起義。除上海、廣東、廣西辛亥革命起義是以民軍商團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義均為新軍起義為主。辛亥革命也可以說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新軍大起義。

參加武昌首義的新軍官兵

新軍作為晚清最後也是最新的一種軍制,原是清政府用來鞏固維持統治地位的,由於政治的徹底腐敗,新軍難以拯救這個走向末路的帝國。諷刺的是,這支原本被清政府用來加強統治的新軍,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政府統治的主力軍。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五胡亂華”時高壓下精神失常的皇帝,結果被兒子翻牆入宮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