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78年9月19日,鄧小平在開灤的建築工地上。當天鄧小平視察了開灤煤礦,肯定了工資加獎金的分配模式。

開欄語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改革開放的基調,如春風般吹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的征程……其間,中共中央歷屆領導集體以“敢為天下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超乎想象的勇氣和速度奮勇前行,使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在各行各業奮發圖強、披荊斬棘、開拓創新。

革故鼎新四十年,泱泱華夏展新篇。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我們特開闢專欄,回望紀念那些“第一個敢吃螃蟹”、敢闖敢幹勇立改革開放潮頭搏擊風浪的人與事。撫今追昔,初心不改,讓曾經開啟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為全面深化改革賦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的1978年5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的通知》,正式恢復了已經停止實行十多年之久的獎勵制度和計件工資制度,並通過試點逐步擴大。隨後,國務院及其所屬綜合部門重新發布或修訂了發明獎勵條例、技術改進獎勵條例、國家優質產品獎勵條例。獎勵和計件工資制的恢復、實行,拉開了中國分配製度改革的序幕。但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環境條件下,每邁出一小步都那麼步履維艱,阻力重重。正是在這些關鍵時刻,鄧小平及時給予關注甚至作出有理有據的拍板,從而使工資和獎金等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有序、健康、有效地推動下去。

時代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初幾年,黨政幹部和解放軍官兵實行供給制,到1955年才普遍改為工資制,學習蘇聯的辦法,在工人中實行八級工資制和計件工資制,在國家幹部中實行各種級差的工資制度。

“文化大革命”後期,“四人幫”把按勞分配、八級工資制、商品制度都說成是“產生資本主義的土壤和條件”,藉此來推行“大鍋飯”、平均主義,使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遭到極其嚴重的打擊,影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鄧小平在1975年8月18日《關於發展工業的幾點意見》中就批評當時勞動報酬制度中的平均主義傾向,說:“堅持按勞分配原則。這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始終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家都要動腦筋想一想。所謂物質鼓勵,過去並不多。人的貢獻不同,在待遇上是否應當有差別?同樣是工人,但有的技術水平比別人高,要不要提高他的級別、待遇?技術人員的待遇是否也要提高?如果不管貢獻大小、技術高低、能力強弱、勞動輕重,工資都是四五十塊錢,表面上看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實際上是不符合按勞分配原則的,這怎麼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只幹不說

開灤煤礦是一座中外著名的百年老礦。早在1970年,開灤煤礦井下工人董澤民,拿著第一個月工資75.4元,心裡樂開了花。其父非常驚訝:做了一二十年井上工,月薪比兒子少了20多元。董澤民清楚,當初選擇下井就是因為“掙錢多”,這就叫“按勞分配”,但在當時沒人敢明說。

當時正批判“獎金掛帥”“物質刺激”,否定獎勵機制和工資差別,按勞分配更沒有名分。受“文革”的影響,開灤煤礦一度實行月工資制,工人特別是老工人表示不滿。開灤煤礦出現上班不上班一個樣,曠工不少得,上班畫道兒,開支點票兒。

為了出煤,礦務局黨委書記肖寒恢復日工資制,多勞者可以多領錢,出勤率立馬提了上來。肖寒決定,實行計時工資加獎勵。對堅持下井作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每一年或半年給一次政治榮譽獎(一張獎狀和一個搪瓷缸);對完成生產計劃、生產指標、工程規格品質符合要求、沒有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達到規定出勤工數的,每月多發一定的錢。標準是,井下工人高於井上工人,主要工種高於輔助工種,重體力勞動高於輕體力勞動,工人高於幹部。為了不留把柄,這部分多發的錢不叫獎金,工資單上也沒有名字,至今不少老工人只記得領過這些錢,但都不知道當時叫什麼。

剛推行計時工資加獎勵時,工人中爭論很大。有的說,咱們嘴上批判的和自己搞的,完全是兩碼事。有人說,獎勵取消又恢復,不是倒退了?1974年前後,姚文元撰文稱,按勞分配產生資產階級。隨後,按勞分配被指是搞“獎金掛帥”“物質刺激”,是擴大資產階級法權、復辟、回潮。

全國形勢如此,開灤煤礦黨委必須組織工人批判按勞分配。一切只能只幹不說,但那層窗戶紙差點被捅破。當時一名地委政工書記要到開灤煤礦蹲點,打算組織工人搞批判試點。肖寒一聽到訊息就非常擔心,他找到唐山市委書記死磨硬纏,說唐山市委統一領導開灤煤礦已經非常好,開灤地委就不要派人蹲點了。最後,市委把政工書記擋了回去。

還有一次,計時工資加獎勵差點被樹成典型。由於開灤煤礦產量年年創新高,中央派來調查組調研,結論說開灤煤礦是個生產典型。當報告送達上級時,“四人幫”極力阻撓,開灤煤礦經驗一直沒有面世。

鄧小平發問

粉碎“四人幫”後,一些人仍對開灤煤礦的做法有非議。在這關鍵時刻,開灤煤礦按勞分配的制度得到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的肯定。

1977年10月29日,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煤炭部工作彙報。彙報者說,開灤煤礦“四五”計劃最後一年──1975年生產原煤2563萬噸,礦井提升能力翻番,5年間累計多產煤炭2000多萬噸,平均每年400萬噸,相當於年增加兩座年產200萬噸的大型煤礦,全員效率1.673噸/工,效率高於全國平均效率一倍。

“為什麼這麼好?”一個聲音發問。

李先念等插話:“開灤工資井上井下不一樣,井下工資也不一樣。他們最早恢復工程師責任制,堅持各項生產安全規章制度。”

發問者總結說:“大慶經驗要學,開灤經驗也要學。開灤生產翻番、效率比全國高一倍,肯定是好經驗。開灤經驗要總結,包括按勞分配,包括崗位責任制。”

30多年過去,當時的彙報者、時任煤炭部部長的肖寒仍能清楚地記得這段談話,而那個發問者就是鄧小平。

拍板發獎金

1977年到1978年,《人民日報》涉及按勞分配的文章不下13篇。雖然按勞分配變得理直氣壯,但獎金的名分始終未得到明確恢復。1978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開灤煤礦實行按勞分配政策獲得良好效果》,肯定了開灤煤礦的按勞分配方式,在全國煤炭系統推廣按勞分配製度沒有了阻力。

開灤煤礦堅持按勞分配,但從來沒敢明確提出恢復獎金,因為大多數人反對“獎金掛帥”。有一次,針對獎勵勞模的獎品只是搪瓷杯的做法,在河北省常委會上,肖寒本想明確提出獎金一事。話還未出口,一些省領導馬上問:“那得多少搪瓷杯?這樣合適嗎?”一看架勢不對,肖寒也就不提獎金一事了。

機會還是來了。1978年9月19日,鄧小平視察開灤煤礦,肖寒陪同。

“煤炭價格太低,工人工資低,福利差,不如電力等系統職工。此外,井下工人勞動強度大,艱苦危險,夜班工人一年四季不見太陽,現在沒有獎金,可否發點獎金?井下班長實行崗位津貼?”肖寒試探著問。

“可以。”鄧小平當即拍板。

“獎金是否馬上可以發?”

得到肯定答覆後,肖寒迫不及待地給康世恩副總理打電話請示。

“小平同志同意了,當然可以發。”康世恩說。1979年1月,全國煤炭工作會議,經國務院批准,平均每噸煤提價5元,井下班長崗位津貼,增加採煤工人井下津貼。4月起,井下班長崗位津貼等在全國煤礦系統執行,按勞分配中的獎金終於名正言順。

不僅如此,在此後的考察中,當鄧小平聽到開灤煤礦黨委書記趙成彬說到取消附加工資,有的老工人收入有所降低時,鄧小平關切地說:“對老工人降低收入,首先是不對的,附加工資不能取消,不能減少老工人的收入,就按萬里的辦法辦(不取消附加工資,獎金照發)。按掌握技術情況,該評幾級是幾級,老工人可能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新技術可能受限制。這樣,新工人可能提的快,但矛盾也出來了,現在技術跟過去不一樣了,用手、眼少了,好多都是靠儀表操作,技術要求高,機械化、自動化,用人少了。因此要進行技術訓練,寧肯把三班生產改為四班生產,每班拿出兩小時技術進修、訓練,對他們不減工資。老工人不是按年齡計算,是按工齡計算,40來歲的,20年工齡的人,這還不是老工人嗎?有的工人年紀很大了,看儀表盯不了啦。現在普遍出現知識不夠的問題,將來對幾級工的要求都會變化的,用手工操作算八級工,有機器操作就不行了,今後逐步要按掌握新技術來考核的。可能年輕人成為技術高的工人,有的老工人掌握新技術不行了,掌握現代技術,不能看他們工作輕鬆,可是責任大,不能出事故啊。新技術和老技術考核也不一樣了,但有個原則,無論如何不能降低老工人的工資收入。”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揭祕:功德林裡誰是軍銜最高的國民黨戰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