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2月,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會在古田召開,會議結束後,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第二次三省“會剿”陰謀,發展贛南局面,開闢更為廣闊的割據區域,紅四軍離開閩西,重返贛南。1930年1月3日, 朱德率紅四軍1、3、4縱隊從古田出發,由連城北團進入清流靈地的李家寮,9日抵達裡田,在裡田鍋蒙山殲滅敵地方保衛團馬鴻興部600多人,順利挺進寧化。1月7日,毛澤東指揮紅四軍第2縱隊離開古田,經連城姑田進入清流的沙蕪鄉、林畲,再經歸化縣,到達寧化縣的泉上、泉下、水茜,19日從安遠出發,進入江西,24日與先期抵達的朱德部隊勝利會師於寧都東韶,順利地實現了預期的戰略目的[1]。途中,毛澤東於1月10日到達林畲,居住在林畲村塘堀自然村邱氏祖厝“詒燕第”,16日離開進入明溪,前後駐紮了七天時間。在這裡,毛澤東組織部隊休整,籌集補給,宣傳黨和紅軍的宗旨綱領,發動群眾,播下了清流人民的革命火種,創作構思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一詞,做出“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的西越武夷山,與主力紅軍會師的戰略決策。林畲鄉這座“詒燕第”是目前福建省儲存最完好的毛澤東舊居。該舊居原系林畲邱氏祖厝,堂名“詒燕第”,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8),屬於閩西客家較常見的“五鳳樓”式民居建築,有兩進三廳並附左右護厝,正房24間,厝屋三直20間,佔地面積1386平方米。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2011年,“毛澤東舊居和清流縣紅軍標語遺址”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第一批增補名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得到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覆,舊居已全面修繕,恢復了歷史原貌並免費對遊客開放。對1930年1月朱、毛東韶會師的這段歷史,寧化、清流、明溪各縣都曾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查找了大量歷史檔案資料和進行調查走訪。1978年,三明市曾組織各縣黨史部門工作人員成立了調查組,對在三明革命戰鬥過的肖克、譚震林、郭化若、黃克誠等同志做過訪問,他們對這段歷史做了詳細回憶。其中,毛澤東同志1月7日離開古田、19日從寧化安遠出發、24日到達東韶會師的歷史時間和行軍路線都已考證明晰,有了歷史性的定論。但是,對毛澤東在林畲“詒燕第”居住的時間還沒有定論。清流縣黨史研究室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綜合分析認為:毛澤東同志是在1月10日到達清流林畲,在林畲駐紮了七天,16日離開林畲進入明溪,因林畲和明溪縣接壤,距離縣城僅20華里,一個小時即可到達。具體史實資料和依據如下:第一、從行軍的路程、速度分析,毛澤東應該是在1月10日到達清流林畲。毛澤東1月7日離開古田,經姑田到達連城長汀邊境後,發現長汀已被敵軍佔領,毛澤東才改道走寧、清、歸。這段路程,毛澤東為了甩開追兵,應該是急行軍,中途不可能作停頓。當年紅軍行軍速度每天約在70裡左右,因此,這段路程最多需要三、四天時間,即1月10日完全可以到達清流縣境內。第二、從“蕭克同志訪談錄”中也可以分析得出,毛澤東率第二縱隊是在1月16日離開林畲,1月19日從安遠出發。裡田鍋蒙山戰鬥發生在1930年1月9日[2],肖克同志說“古田會議後,我們從連城縣境進入清流,在裡田一個山頭上(插話:是鍋蒙山)打了馬司令……在安樂住了一夜……毛主席走另一條路,慢幾天進寧化的” [3]。這裡可以分析得出,朱德部隊1月12日進入寧化,毛澤東應該在16日後進入寧化境內。當年,明溪縣黨史辦的調查結果也是“毛澤東同志在16日進入歸化”“ 1月16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結束後,紅四軍二縱隊千餘人在毛澤東率領下,由清流林畲進入明溪縣蓋竹洋、土樓” [4] 。第三、根據時任紅四軍十一師的政治部宣傳委員、後任江西農學院院長的吳德華同志回憶“在清流住了幾個晚上”。“幾個晚上”通常是指三天以上,按分析就是1月10至16日共六天左右。1979年2月26日,明溪縣調查組採訪吳德華同志時,他回憶說“我是一九二八年參加革命,今年七十四歲,當時我在二縱隊後轉四縱隊。”“古田會議後,我們從連城到清流(院子裡是大石板),在那裡住了幾個晚上、到歸化縣城住了一個晚上”“我在二縱隊時縱隊長是伍中豪,後來是曾仕誠,黨代表是羅瑞卿”[5]。第四、從林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判斷,到達林畲時毛澤東部隊需要休整。林畲位於整個行軍路線的中心點(距古田和東韶各約300華里),紅軍由北向行軍路線改為取道西北方向的轉折點,由此可以看出紅四軍第二縱隊在林畲做出“直指武夷山下”戰略決策後的動向和意圖。根據老將軍、老紅軍記述:在當時供給條件下,紅軍單兵除攜帶武器外,所帶給養僅可維持5—6天,一旦給養用盡,需就地籌備。從時間節點分析,紅四軍二縱隊1月7日從古田協成店出發,到清流的時間為1月10日,按常規,隨隊所帶給養已經所剩無幾。而林畲盆地當時已有居民約4000餘人,人口稠密,物產豐饒,再加之林畲當時為將樂、明溪進入閩西的要津之地,商旅行賈不絕於途,工商業發達,是清流東北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為紅軍部隊做短期休整、籌集物質給養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相對封閉的地形條件亦為紅軍休整時的防禦與保衛工作帶來便利。據當地百姓傳說,毛澤東到達林畲後,距毛澤東舊居不遠處的一口古井竟然汨汨地冒出了鮮豔的紅水,且前後持續了整整七日方退。訊息傳開,山村一片沸騰,十里八鄉的百姓們摩肩接踵、紛至沓來、頂禮膜拜,都驚異於這口古井與紅軍的特殊緣份,後來,這口井被百姓稱為“紅軍井”。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清流縣黨史辦工作人員到當地走訪老同志和查詢資料分析,毛澤東在林畲這一週的活動主要是:部隊休整、籌集軍餉和補給;研究分析敵情和朱德部隊行動方向,制定戰略決策;發動群眾,宣傳黨和紅軍的宗旨綱領政策;登石寨山仁壽寺,與主持談論禪理經義;幫助貧困群眾,救治病孩官月蓮;構思創作《如夢令•元旦》詞。部隊休整,籌集軍餉:在經過連續4日的急行軍後,紅軍戰士的體力嚴重消耗,加上原本就補給不足,因此,在林畲進行休整補給成了一個必須的行為。林畲鄉是個小盆地,村落比較集中,有多處寬敞的家廟等公用建築,附近有一座小山峰,山上建有仁壽寺,山底是一可容納二、三百人的溶洞(1931年後成為紅軍醫院),水源近,四周又有眾多低矮的山坡地,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非常適合部隊休整。毛澤東指揮的紅四軍第2縱隊在這裡休整、籌集補給,為下一步行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得知朱德部隊已向江西進發後,毛澤東即率領部隊選擇了最近的路線----歸化和林畲交界的蓋洋進入寧化泉上、泉下、水茜、安遠,以期儘快和朱德會師。開展政治宣傳,發動群眾:第2縱隊到達林畲後,做了大量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和武裝群眾的工作,張貼布告,書寫紅軍標語,召開農民座談會,群眾大會,宣傳紅軍宗旨和革命道理。至今,村裡還留有多處紅軍標語遺址,在毛澤東舊居的中左廂房壁上儲存有清晰的“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 “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結童子兵的民團!”等標語。肖克回憶說“當時,到了一個地方,毛主席、朱總司令是不會放過機會的,是要開大會,要講話的”。吳德華同志在訪談錄中說到“一到就做宣傳工作,到處寫標語,連學校桌子底下都寫”。登仁壽寺,與主持交談:據當地百姓回憶,毛澤東曾輕裝簡從至林畲石寨山仁壽寺拜訪主持,並和主持作了一番交談。當寺中主持問起毛澤東紅軍是為了什麼受苦時,毛澤東以“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回答。告訴警衛員:彌勒佛的肚子能容五湖四海,我們不是菩薩,可待人處事,也要有他那麼大的度量才好。並說佛教是一種文化現象,要改變人們對神佛的信仰,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時毛澤東坐於廟外大石上笑說世事與佛理關係,並不為局勢所牽,氣度從容,令主持及當時偶逢其事的村老異常欽佩[6]。幫助貧困群眾,救治病孩官月蓮:據老同志徐逢寶在林畲走訪群眾時記錄整理的材料記載,毛澤東駐紮期間,在得知駐地附近的石寨下,有一個名叫官月蓮的童養媳重病多日後,立即叫軍醫前去救治,當日傍晚還親自前去探望,併為其送上大米和棉被,囑咐醫生盡力搶救。在紅軍出發之前,還特意帶軍醫去看望。七十年代末,該病孩的胞妹(林畲鄉退休教師孫順平之妻)在旁人問起此事時,總會很感激地說:那時,紅軍好像是天上降下來的好人,毛主席比爹孃還親呀[7]。紅軍在林畲期間,公買公賣,紀律嚴明,深得群眾讚揚。紅軍還積極幫助貧困群眾耕種,和當地百姓結下了魚水深情,至今,農戶吳林清家中還珍藏著當年紅軍傷員贈送給他們家的蘇製茶炊、銅盆和蘇維埃錢幣,據吳林清說,這批紅色文物是當年紅軍到他家療傷的時候,大約住了七、八天後,臨走時送給他們家的。構思創作《如夢令•元旦》詞:對於毛澤東《如夢令•元旦》一詞的創作地點,眾多研究人員提出了創作於寧化、建寧、廣昌、藤田等不同觀點。據時任第二縱隊參謀長的郭化若回憶“過了武夷山,到廣昌後,毛主席又寫了《木蘭花》。那首詞中的一句‘贛江風雪速漫處’” [8]。這就是說,進入江西后毛澤東就開始填寫《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了,這首詞和《如夢令•元旦》一樣也是描寫紅軍的軍事行動。因此說,《如夢令•元旦》的構思是在進入江西前。郭化若同志回憶,“古田會議後,經過總前委研究決定,其他三個縱隊先走,二縱隊留在古田。後來福建敵人張貞部想打我們,我們才從古田出來,準備走汀州到江西,但到了汀州邊境,得知敵人已經佔領了汀州,我提議從汀州邊境的另一條路插過去,毛主席沒有同意,要我們走彎路,走寧化、清流、歸化。當時二縱隊走的是縣道,石頭子路,沿途樹很多,太陽晒不到,走的人也很少,路上生青苔,‘路隘林深苔滑’……毛主席寫的《如夢令•元旦》就是寫的行軍情況,當時開過了古田會議,毛主席心情很舒暢” [8]。按此分析,毛澤東進入清流境後,就深感“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在林畲扎住期間,毛澤東對前進的方向做了深思,當得知朱德部隊向江西轉移時,他做出“直指武夷山下”的西越武夷山、與主力紅軍會師的戰略決策。這樣,整首詞的框架在林畲期間就構思完成。在這次戰略轉移中,毛澤東只在林畲一地做了休整,在此前、後部隊都是急行軍,在林畲居住了七天,有足夠的時間醞釀寫作,因此,可以斷定《如夢令•元旦》構思創作於林畲。吳德華同志的回憶中也曾說道“毛澤東同志的《如夢令》詞就是在清流、歸化一帶寫的。”[5]1960年鄧子恢受毛澤東同志囑託書寫“如夢令•元旦”一詞中,明確寫到“茲錄毛主席三十年前紅軍進軍清流時所作如夢令詞一首以資紀念”,這裡“進軍清流時”也就是指構思創作於林畲。毛澤東1930年1月的清流之行,時間雖然不長,但意義重大。第一,此行是古田會議後毛澤東重新獲得軍事領導權後的紅軍主力首次行軍作戰,這次戰略轉移,舉重若輕地將敵人的“三省會剿”化於無形,強烈的激發了紅軍戰士的鬥志和必勝信念,也為此後的幾次反圍剿勝利奠定了基礎。第二,毛澤東到達長汀邊境後發現長汀已被敵軍佔領,在後有追兵、前敵情況不明的境況下,毛澤東及時調整行軍路線,果斷決定在林畲休整避敵,同時,作出“直指武夷山下”的決策,實現朱、毛紅軍順利在東韶會師,避免了因盲目躁動而造成的損失。第三,這次紅四軍的清流之行,極大地推動了清流革命運動的發展,播下了清流革命的火種,讓群眾對我黨我軍的宗旨、綱領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今後紅軍進入清流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使得林畲及周邊嵩溪一帶成為了革命最徹底的地區,1931年6月22日成立石下鄉(今林畲鄉石下村)蘇維埃政府、孫坊鄉蘇政府,l932年6月成立林畲鄉蘇維埃政府,轄邱坊、林畲、麥園洞、下石背、曾坊、石下,紅色政權遍佈清流全縣。註釋:[1]《三明革命史》 中共三明市黨史研究室編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第25、26頁[2]《中央革命根據地詞典》 檔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第26頁 [3]《福建中央蘇區縱橫寧化卷》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第61頁[4]《福建中央蘇區縱橫明溪卷》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第190頁[5]《福建中央蘇區縱橫明溪卷》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第63頁[6]《三明黨史》2003年6期 《毛澤東與仁壽寺的傳說》作者 範毅民[7]《三明黨史》2003年6期 《毛委員救病孩》作者 徐逢寶[8]《福建中央蘇區縱橫寧化卷》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11頁第1版 第67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