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宦官干政之禍,以東漢、唐、明三朝為甚,而為患最深、流毒最廣者非唐朝莫屬。從唐肅宗開始,宦官掌管禁軍(即神策軍),並由此操控皇帝廢立、生死,儼然成為帝國的"太上皇",軍國重事若無宦官首領的首肯,根本無法實施。中晚唐的皇帝大多淪為閹豎的傀儡,因不順其意而遇害者,竟然有四位之多,由此可見宦官氣焰囂張之極。

中晚唐時期,專制朝政、飛揚跋扈的大宦官為數不少,其中得寵時間最久、最凶殘狠毒者,非仇士良莫屬。仇士良歷事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五朝,干涉朝政20餘年,先後殺害二王、一妃、四宰相,委實凶悍無比。仇士良一生作惡多端,最後卻能得以善終,究其原因,是他參透了能長期得寵的"祕訣",這"祕訣"到底是什麼呢?

仇士良入宮時間不明,順宗在位時侍奉太子李純(即唐憲宗),屬於後者的心腹宦官。憲宗登基後,對心腹加官進爵,仇士良被任命為內給事,不久又外放為平盧、鳳翔監軍,由此步步高昇。

從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到唐文宗大和年間(827-835年),仇士良數次出任內外五坊使。每當秋季來臨之際,仇士良便藉助放鷹走狗的機會,在民間四處勒索、胡作非為,搞得地方上烏煙瘴氣。在憲宗、穆宗、敬宗三朝,仇士良雖然寵遇不衰,但卻並非宦官集團的頭號人物,屬於他的時代,要等到文宗朝(826-840年)才正式到來。

文宗雖然依靠大宦官王守澄、樑守謙上臺,但內心深處卻一直想剷除宦官集團,奪回軍政大權,為此提拔李訓等人為心腹,並制定剷除宦官集團的計劃。太和五年(835年),文宗設計將王守澄免職、賜死,而將仇士良提拔為左神策中尉。至此,手握禁軍的仇士良成為宦官集團的新首領。

然而文宗並不想製造另一個"王守澄",他之所以提拔仇士良掌管禁軍,不過是權宜之計,待局勢穩定後,馬上便會向其"開刀"。就在王守澄被殺的同年,李訓等人以左金吾衛中庭後面的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為由,請求文宗派仇士良等宦官探查是否真實,但暗中早已埋伏下大批士兵,等到仇士良等人一到,便大開殺戒。

然而仇士良等人抵達左金吾衛中庭後不久,便發覺伏兵,於是急忙返回,並挾持了文宗。隨後,仇士良指揮神策軍大肆屠殺參與其事的"賊黨",凡與己不合者必屠戮之,一日之間將政敵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

在這場大變故中,四位宰相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同時遇難,其他遇難的公卿及被株連之人,數目竟多達一千餘人,使得朝堂為之一空("士良因縱兵捕,無輕重悉斃兩軍,公卿半空。"見《新唐書·卷二百零七·宦者上》)。

"甘露之變"後,仇士良徹底掌控軍國大政,文宗則淪落為傀儡皇帝,最終竟鬱鬱而終。文宗駕崩後,宰相李珏、楊嗣復準備擁立太子李成美即位,但仇士良自認為與李成美關係不睦,竟然頒發偽詔,擁立文宗之弟、潁王李瀍為帝,是為唐武宗(即位後改名李炎),時在公元840年。

武宗登基後,仇士良升任驃騎大將軍,封楚國公,更加飛揚跋扈,凡武宗信用之人,無論公卿還是內侍,都要進行迫害剷除。不僅如此,仇士良還誣陷楊賢妃(文宗寵妃)、安王李溶(武宗之弟)、故太子李成美,慫恿武宗將三人賜死,實在是囂張至極。

武宗雖然靠仇士良上位,但內心深處同文宗一樣,對宦官干政深惡痛絕,待皇位穩固後,便開始著手削弱仇士良權勢的工作。會昌二年(842年),仇士良被降職為內侍監、知省事,失去對禁軍的指揮權。次年(843年),心灰意冷的仇士良告老還鄉,同年病故,僥倖得以善終。

仇士良在離開長安前,曾向自己的黨羽們傳授如何駕馭皇帝、邀寵固位的兩條"祕訣":"不能讓皇帝閒著,應該時時以奢靡享樂之事來誘惑他,使皇帝閉目塞聽,沉溺於宴樂中,沒工夫處理政務,然後我輩才能得志;千萬不要讓皇帝接近學者,否則皇帝一旦知曉前朝的興亡,內心便會有憂懼,接著就要疏斥我輩了。"此言一出如醍醐灌頂,讓仇士良的黨羽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康熙與乾隆的文治武功與不足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