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西安事變:蔣介石事後為何不殺張學良?

在83年前的今天,1936年12月12日 (丙子年十月廿九),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歷史背景: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同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

共產黨中央紅軍抵達陝北:1935年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被毛澤東命名為兩萬五千里長徵的轉移,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保安縣吳起鎮會師。

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政策”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

中共確立抗日統一戰線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1936年2月,中共宣佈開始東征抗日。

兩廣事變: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或西南事變。1936年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發出通電。痛陳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對中國土地的踐踏,決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復失地。6月2日,致電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請求准許粵桂部隊北上。然而不久後廣東將領、飛行員紛紛向南京政府投誠,並對兩廣所謂的“北上抗日”說加以抨擊。“南天王”陳濟棠垮臺,李宗仁也不得不對蔣中正表態歸順。

由於,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當時叛逆性最強、實力最大而位居國內半獨立的諸省之首——粵桂湘三省伏首聽命),蔣中正(即蔣介石)便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並準備將張學良的部隊調離。然而也因蔣中正的過分自信,僅帶少數文武飛往西安,結果西安事變時所有人都被扣留(因為當時論“造反”實力,張學良、楊虎城的部隊簡直無法和兩广部隊相比。)

因此,史學家唐德剛認為,因為兩廣事變的危機安然度過,西安事變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發不可”。

東北軍剿共遭遇失敗:1935年9月20日,蔣中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司令,調東北軍入陝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東北軍在勞山戰役中,王以哲的67軍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何立中戰死,團長裴煥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東北軍在榆林橋戰役中,107師和619團全部被殲,團長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東北軍在直羅鎮戰役中,東北軍精銳部隊,裝備精良的109師孤軍挺進陝北的吳起鎮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戰的師長牛元峰嚴重低估紅軍的作戰能力,對紅軍的機動作戰的能力估計不足,部隊剛走到直羅鎮,原以為離中央紅軍還很遠,在佈置完偵查崗哨以後,就安心睡覺,沒想到紅軍用一夜時間即快速趕到,並在直羅鎮羅織了一個包圍圈,與22日凌晨拂曉突然發起進攻,毫無防備的東北軍立刻被衝散,牛元峰從睡夢中醒來時,看見漫山遍野已全是紅軍。牛元峰逃跑,但無法逃出紅軍的包圍圈,在絕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槍讓副將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將槍斃後,副將亦被紅軍俘虜。直羅鎮戰役中,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傷亡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

張學良部隊的戰局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導致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戰。

張學良與中共的祕密接觸:1936年4月起,張學良開始了和中國共產黨的祕密接觸。4月9日,張學良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周恩來,同機的還有王以哲、劉鼎。1936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東北軍正式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雙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中國工農紅軍、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形成了擁護“民族統一戰線”的“鐵三角”。張學良向紅軍提供了大量的過冬棉花,藥品、新鮮食物等物資,解決了紅軍過冬的燃眉之急。另外,當時鄧小平病重,生命垂危,無藥可醫,也是張學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張學良不但接受並積極學習共產主義思想,還向第三國際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但由於張學良的父親有殺共歷史,入黨申請被拒絕。

蔣介石撤銷張學良職務: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抵達西安,給張學良造成良好的政變條件。張學良正猶豫不決之時,蔣介石召見邵力子及十七路軍、東北軍軍師長以上官員,造成張、楊的恐慌,張學良出於公心,屢次向蔣介石提意見,遭拒絕。蔣介石後來又召見邵力子,讓他通知大公報社可以發表對張、楊的彈劾,並撤銷職務,引起社會各界不滿。張楊由此發動西安事變。

事件經過:

12月11日晚間,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階將領,宣佈第二天清晨進行兵諫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時,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東北軍到臨潼的華清池捉蔣,蔣從臥室窗戶跳出,摔傷後背,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被發現活捉,十七路軍還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邵元衝等人遇難。西安事變爆發。

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

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停止一切內戰。 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 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 開放民眾愛國運動。 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 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 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南京中央於當晚十一點半,召開中常會及中央政治會議聯席會議,決議奪張學良本兼各職,交軍事委員會嚴辦。會議最後決定剿撫並用,一面以何應欽為討逆軍總司令,一面以于右任為陝甘宣撫大使。

十二月十二日晚間,宋美齡在上海初聞西安發生事變之際,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納是生於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斯峪的記者,他一生的事業在中國,曾贊助過中國的辛亥革命,後來又成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為張作霖父子的謀士,與張學良交往密切,也是蔣中正的好友。 蔣夫人請端納到寓所,與孔祥熙共商,端納對於西安一行,認為義不容辭,當晚,即隨同宋美齡乘夜車前往南京。

12月13日晨八點,宋美齡致電張學良,告知端納擬飛西安,端納亦同時電告張學良。

12月16日,國民政府勸誡張學良投降無效後,中國各界函電交馳,要求討伐,遂由政治委員會決議派何應欽為討逆軍總司令,劉峙為討逆軍東路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為西路集團軍總司令,分別集結兵力,由東西雙方同時向西安進行壓迫。空軍隨即展開轟炸西安近鄰城市,並逐漸轉向西安。張學良乃允許拘扣的蔣鼎文先返回洛陽,請國軍方面暫停軍事行動,避免衝突升級。

12月17日,原執意殺蔣中正的中國共產黨,得到斯大林指示:堅決要求釋放蔣中正。同時蘇聯訊息報、真理報也公開支援蔣中正。經過內部爭辯後,中共最後決定服從斯大林的指示,中國共產黨遂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

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慮到蔣介石可能成為未來中國抗日力量的重要領導人,希望放蔣。經過內部爭辯後,中共決定服從斯大林的指示,中國共產黨遂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12月22日,隨後端納全力周旋,宋美齡、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飛機上,宋美齡把手槍遞給端納,說:“如果叛軍對我有任何不禮貌行動,你可用此槍立即將我槍殺”。張學良、楊虎城去機場迎接,下機後,宋美齡與張學良說:“漢卿,這是我的東西,就不要再檢查了把?”張學良馬上說:“夫人,豈敢!豈敢!”張、楊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了會談。後由張學良本人陪同宋美齡和端納往見蔣。宋美齡拿著一個梅乾菜盒見到了蔣介石,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中記載,蔣見到宋後,眼淚直流,說:“你怎麼來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齡勸蔣道:“寧抗日,勿死敵手!”(寧可抗日,勝利失敗你都是英雄,總比因為拒絕抗日而死在叛軍的手裡要強)。從此,蔣介石的態度開始轉變。

12月24日,蔣中正接受六項協議。即:

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釋放上海愛國領袖⑷,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 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其它具體的救國辦法 但是蔣介石沒有意願為他的承諾簽訂任何協議書,東北軍和西北軍有部下向張學良反應不滿,稱:“我們提著腦袋給你幹,怎麼到最後連個簽字都沒有?”張學良回道:“你們政治覺悟沒我高,蔣介石雖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實力還在,現在既然我們要放他,要把他捧為領袖,那麼逼他簽字,他到時還會反悔,現在要一個君子協議也很好。”張學良的這個提議遭到了楊虎城的反對,最後是在共產黨人周恩來的勸說下,楊虎城才同意張學良的“不簽字放蔣”的提議。

12月25日下午,蔣中正乘飛機離開西安,張學良親自陪同。當日抵洛陽。離開西安前,張學良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

12月26日,蔣中正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被扣留。

歷史點評:由於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發動了全民的抗日戰爭,並堅持八年直至勝利。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揭祕:“西安事變”遺留下的懸案 張學良為什麼沒被處死?

在西安事變中,有一些事情很難解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說法。目前缺少進一步的證據,因而沒有定論。

為什麼張學良不願剿共?

按照張學良的說法,剿共也是內戰,內戰的特點就是:“都是中國人,今天打仗,明天又和好了,過兩天兄弟鬧彆扭,又開打。打來打去,雙方死的都是很不錯的人,卻因為中國人打中國人死掉了,很可惜。中國人都是可以坐下來談的,跟共產黨也是可以坐下來談的,何必打仗呢?何苦呢?”

有一次,東北軍先後六次偷襲紅軍,結果都沒有獲得戰果,後來才知原來當地的百姓都已經成了中共的眼線,東北軍的一舉一動全看在眼裡,張學良聞後深感東北軍已經陷入了中共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後來,張學良曾經對蔣介石說:“共產黨有老百姓支援,你我都沒有老百姓支援”,再加上中共的領導人非常傑出,所以共產黨“剿不盡,殺不絕”,但蔣介石駁斥了他的觀點,後來直到蔣介石敗退臺灣後,還在給幽禁中的張學良傳看他的反攻大陸、必滅“共匪”的計劃。

張學良認為,蔣介石用類似西北軍,東北軍這樣的被他視為“雜牌軍”的部隊來剿共,“是一斧兩砍,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東北軍從長城抗戰到剿共的全過程中損失的一切彈藥,經費,人員,南京中央政府均不予任何補償,楊虎城的西北軍亦從未得到過來自中央的任何補償。由於缺少撫卹,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將領普遍敷衍了事,不跟共軍真打。但張學良說,雖然“誰都明白”這個“一斧兩砍”的道理,但是他還是聽話“儘量”去剿共了,不過他要明確向蔣介石提出,他反對內戰。

許多近代史學家認為,蔣介石的“一斧兩砍”的政策,即借剿共削弱地方軍閥勢力的政策,在很多地方均遭遇失敗,如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失敗,突圍時粵系軍閥陳濟棠,桂系軍閥白崇禧都半公開的給紅軍讓出突圍的口子,致使紅軍“在蔣介石的眼皮底下溜走”。實際上,地方軍閥最重視的並非蔣介石的命令,而是自身的軍事實力。更何況延安並不像蔣介石所想象那麼好打,不僅張學良的部隊屢屢遭到挫敗,在四川阻擊紅軍的川軍、同時奉命剿共的胡宗南的中央軍也都損失慘重而未傷紅軍主力,從這個角度說,張學良與共軍停戰是必然選擇。

為什麼發動西安事變?

根據張學良後來自己的說法,其兵諫的最主要原因是:蔣介石堅決拒絕統一戰線的提議,繼續“先安內後攘外”的路線,繼續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而完全不顧當時東北領土的淪陷,而張學良認為應該立刻停止“中國人殺中國人”的政策,槍口應該一致對外。

張學良勸蔣說中共殺不絕,剿不完,蔣回問:為什麼?張學良說:“我們沒有老百姓支援我們,共產黨有老百姓支援,所以你剿不完。”,另外張學良關於共產黨萬里長征的事情,對部下說:“我們都是帶兵的人,(這個部隊)誰能帶?誰能把部隊帶成這個樣子,都跟你走?人不都帶沒了?”,東北軍與紅軍剛一交手,就損失了2個師,2名師長陣亡,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共領袖的能力,但蔣介石聽不進去,蔣堅持認為中共已到強弩之末,而實際上後來旅也有不少歷史學家通過資料查證發現,當時的延安並不像蔣介石想象的那麼好打;而當時東北軍的將士早已厭倦內戰,受到學生請願的激勵,愛國主義情緒高漲,更加希望抗日收回東北失地,迴歸故土,完全沒有繼續內戰的意願; 當時蔣介石決定武力方式鎮壓去西安請願的大學生,張學良為學生求情,但被蔣介石拒絕,蔣介石堅持要用機關槍來鎮壓請願學生,蔣介石的這個答覆激怒了張學良,為保請願愛國學生的生命安全,盛怒之下的張學良認為兵諫必須立刻執行。

重獲自由以後,張學良曾經表示,當時的東北軍已經成為他的包袱,他想要麼帶著東北軍去抗日,回到東北,要麼要蔣調他去做別的官職。但蔣卻堅決要他剿共。 張學良曾經向周恩來保證,勸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但遭到蔣介石拒絕。

從殺蔣,審蔣到放蔣

根據中共官方資料,中共當初欲殺掉蔣介石以緩解自身被圍剿的危機,因為蔣介石是最堅決主張剿共的剿共統帥。斯大林認為蔣介石是唯一能夠領導中國抗日的領導人,他恐防一旦蔣中正有所不測中國不知會再次陷入辛亥革命後一盤散沙的狀態,無人能領導抵抗日本,如果中國無力抵抗日本,日本便可以中國為後方,北上蘇聯,而當時蘇聯方面最擔心的是西方的希特勒的擴張野心,蘇聯沒有能力同時東西兩面作戰。在斯大林極大的壓力下,中共內部經過爭辯後,派周恩來去西安協商放蔣。還向國民政府提出,除解除被圍剿的危機外,還要求國民政府的經濟援助,或至少解除對陝北地區的經濟封鎖,這樣對共產黨有更實質意義。帶斯大林的話給蔣中正,如果蔣同意建立民族統一戰線並抗日,可以放蔣經國回國。

抗戰初期蘇聯亦是少數願意援助中國的國家,曾派出志願空軍到中國助戰。

張學良為什麼要去南京?

當時,楊虎城就極力勸說,而周恩來更是特別趕到機場打算把張學良追回來,但張學良聲稱要負起一個軍人的職責和義務,最終還是護送蔣中正前往南京。

根據張學良後來自己的說法,隨蔣去南京完全是他的個人決定,沒有任何人影響到他。他認為兵諫蔣介石的“禍”是他闖的,他做為一軍統帥,有義務為手下兵士負責,不應該由於他一個人的舉動而牽連全軍官兵。故而事變結束後,張學良隻身隨蔣前往南京,聽憑蔣介石發落,希望一切西安事變的後果責任,全由他個人承擔。

張學良還說過:“領袖就是一個泥菩薩,現在我已經把他扳倒了,我要親自把他扶起來,如果他有靈,我拿頭給他叩。” 當時的周恩來、楊虎城、蔣介石都反對張學良去隨蔣去南京的計劃,只有宋美齡是支援的,她認為張學良能“夠親自隨蔣返還南京,更說明這個事件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連叛軍將領都來親自負荊請罪了”。

張學良為什麼沒被處死?

根據當時監管張學良的國民黨特工人員沈醉的說法,國民黨在大陸全面潰敗的時候,蔣介石要殺掉所有他在大陸痛恨的人,於是對政敵,對被捕的共產黨員和異議人士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但張學良已經被移送到臺灣,所以倖免於難。與他同樣命運的楊虎城當時還在大陸,所以他一家老小全部被殺害,組織執行的人是毛人鳳。

根據宋家的說法,宋家與張學良一直相交甚密,國民黨中央對張學良的審判導致了宋家的極大不滿,宋子文曾多次寫信給蔣介石為張學良爭辯平反。

根據張學良自己的說法:“我沒有死,完全是宋夫人保護我,蔣先生是要殺我的。”張稱,曾經有人把美國公使(Johnson)寫的一本書抄給張看,裡面記載著宋美齡對蔣介石說:“你如果對那個小傢伙(指張學良)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就離開臺灣,把你做的那些事全都公佈出去。”

延伸閱讀:張學良私人飛行員揭70年前西安事變細節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統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採取行動,軟禁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政大員幾十人,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人對西安事變和張學良、楊虎城一貫給予高度評價。但是,對於張學良為什麼會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親自送蔣介石去南京,作出明顯犧牲自己的抉擇,歷來都有不同的說法。

張學良的私人飛機駕駛員、美國人倫納德(RoyalLeonard),了解西安事變前後很多情況,並駕機送張學良陪蔣介石夫婦一行回南京,目睹了張學良從西安機場上飛機到南京機場被扣押的全過程。1943年,美國紐約雙日出版公司出版了倫納德的回憶錄《我為中國飛行(IflewforChina)》,該書第五節“扣留蔣介石”對此有較為詳細而生動的描述。據說國內尚沒有此書中文版,因而知道的人很少。現將倫納德先生的這一段回憶譯出,略有刪節,個別地方不一定準確,僅供讀者參考。

少帥(指張學良——譯者注,下同)雖然這幾天很少睡覺,但看起來精神很好,也很快樂。他說不會有更多的戰鬥了,並要我轉告傳教士們不用擔心。他還補充說,如果出現什麼意外,他會提供軍用卡車護送傳教士們到安全的地方。曾有中國飛行員說少帥將飛俄國然後去歐洲,少帥也明確否定了,不過我注意到,的確有兩名穿軍服的俄國飛行員在守望著機場上一長排被扣的飛機。

與此同時,少帥屋後總司令(指蔣介石——譯者注,下同)的房間裡,幾件令人吃驚的事情正在發生。端納對局勢了解得很清楚,力勸總司令見一下黑鬍子的共產黨領導人周恩來,聽聽紅色方面對這一爭端的意見。

聖誕節中午,我的廚師報告說,少帥的汽車在等我。於是,我立刻上了汽車,以危險的速度開到少帥府。少帥把我帶進密室,問我能否在10分鐘內準備好坐波音飛機離開西安,我說可以。

上了汽車,司機急速送我回家。我抓起旅行包,捎上塔雷廷名牌公文包,向機場奔去。到達機場時,我發現這裡由少帥的四排士兵做警戒,全都臉朝外,槍上裝好刺刀,子彈上了膛。汽車在飛機旁一停,我就立刻跳下車,登機後一分鐘即做好起飛的準備。此時,我又注意到有一大群學生站在跑道的另一角,手舉閃閃發光的橫幅大標語,一支管樂隊操著鋥亮的樂器排在一旁。

隨後我看到少帥的三輛小車全速駛向飛機,學生們使勁向前擁,少帥從第一輛車下來,命令士兵把學生往後推,每個人似乎都很激動。少帥鑽進機艙,坐在我旁邊的副駕駛座位上。稍後我聽到身後一個帶著美國腔的女人的聲音:“準備好了嗎?”我轉過身去,只見是一位非常美麗的中國女人坐在機艙左手前排,她便是蔣(介石)夫人。她的在場使我更想知道我們將去哪兒,因為她的德國軍官和德國乘務員就站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我回答說:“準備好了,隨時可以起飛。”

“好”,夫人隨聲說,“離開這裡,讓我們快走吧!”

機艙裡擠滿了人,很混亂。我問道:“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準備好了!”蔣夫人不耐煩地說:“全準備好了。”

起飛5分鐘後,少帥轉身面對我,示意身後,要我向後看。我吃驚地發現總司令的身影,雙目緊閉,臉色憔悴,躺在機艙唯一的長沙發上,我咧嘴衝少帥一笑。這回同以往大不相同,以前我曾呼嘯飛過總司令南京的府邸給少帥傳話,少帥和總司令常爭執不休。隨後有人傳給我一張紙條,叫我降落在潼關的戰壕上,這裡少帥的部隊和政府軍曠日持久的戰鬥仍在繼續。我計算蔣介石的總參謀長何應欽給蔣夫人僅有3天時間,23日至25日,要把蔣介石帶回來,不然的話,他將對西安府發動全面攻擊,進而奪取全中國,雖然他未這麼明說。在這緊要的關頭,總司令被釋放了,得到了自由。

少帥命令我飛到洛陽上空,我的飛機在潼關外面的戰壕網上盤旋,並投下了和平的資訊。

“沒有人送信說我們要來?”我奇怪地問道。

他回答說:“沒有,西安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離開,我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們來。”

當飛機降落在沙子鋪設的飛機場時,學生和士兵朝我們擁來。當他們看見蔣夫人邁出艙門,便止步立正;她的雙腳剛著地,他們立即敬禮,兩名軍官上前攙扶她。少帥跟著蔣夫人,剛剛站穩,4名士兵就拿槍對準他。“我們殺了他”,其中一位士兵問,蔣夫人有力地說:“不許這樣,讓他獨自走。”

總司令被攙扶下了飛機,腳一落地,前來問候的人立即興奮起來,他們把帽子拋向空中。不一會兒軍官們就組織起業餘歡呼方陣,有的人眼中閃著火花,幫助總司令坐進汽車,對他們而言,總司令是死而復活了。然而少帥孤獨地走向自己的汽車,爆竹在他腿邊炸響,但沒有人威脅他,蔣夫人命令給他貴客待遇。

第二天早上,總司令、蔣夫人和端納乘坐容克飛機繼續飛往南京。數小時後,由護航機護航,我們的波音機隨後,機上坐著少帥和宋子文。

一場從蒙古刮來的沙塵暴,有可能給少帥提供一個契機,扭轉他未來年代的仕途:國民黨的護航機被波音機甩下一大截,不久便消失在翻滾的黃雲裡。此時,少帥可以命令我飛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然而他不這樣,仍堅持繼續飛往南京,接受本不屬於他的懲罰。我也曾對少帥說:“也許我們不去南京最好。”“不管它”,少帥冷靜地回答:“如果有人要殺我,讓他殺吧,我不在乎。”

我們飛過一個軍事機場,那裡很亂,我不得不把飛機停在跑道中間,讓機上的人下來。一大群士兵馬上圍住了少帥,從少帥臉上聽天由命的表情來看,他有預感可能會被暗殺。當他爬出機艙時,我曾警告他“小心”,“也許你不在乎某些人想打死你,但也有其他一些人想讓您和我們一起,不要作任何冒險!”

他轉過身子,頭一回掉下眼淚,用雙手捏住我的手。

他邁開幾步,又回頭再一次默默地握了我的手。

我目送少帥。他身著黑色制服,頭戴黑色碉堡式帽子,昂著頭,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流,穿過阻隔了他和朋友及敵人的一道人牆。他走過那些過去的朋友面前,這些朋友現在已變成敵人了。(來源:華聲線上)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農民無意中掀開一塊瓦片,瞬間炮火覆蓋,兩千日本兵永遠留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