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國

秦人的祖先秦非子最早是為周天子養馬的,等到秦襄公時,因為犬戎作亂,周天子被迫遷到鎬京,秦襄公護送有功,於是周天子便封秦襄公為諸侯,並慷慨地將關中之地封賞給秦國,但這是一張空頭支票,因為關中故地已經被西戎所佔。秦國獲得了這片土地的產權,卻無法實際擁有。所以秦國要崛起,就必須直面彪悍的西戎。秦在崛起之路上與戎人進行了怎樣的鬥爭,秦文化又因此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呢?

一、秦早期的擴張

秦與西戎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未立國的秦人就與西戎有很深的矛盾。周宣王時,任命秦仲為大夫,討伐西戎,但孤軍深入的秦仲被西戎擊敗,犧牲在這場戰爭中。秦仲的五個兒子聽說之後,請命周宣王,為父報仇,於是宣王借兵七千給兄弟五人。他們打敗了西戎,周宣王十分高興,便封秦仲的長子為“西垂大夫”,史稱秦莊公。可見,秦受封大夫與西戎密不可分。

莊公之子襄公因護送天子之功初建秦國之後,定都於西犬丘(今甘肅禮縣)。同時積極向西戎用兵,到襄公十二年(前766年),“伐戎而至岐”,秦人已經兵至岐山腳下。到了其子文公之時,為了進一步同戎人作戰,將都城遷到汧渭之會(今陝西鳳翔),在該地立穩腳跟之後,秦文公再次發動對西戎的征伐,此次“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至此,秦國已經消滅掉了西戎的主力,西戎只能遷往關中平原周邊的山地。

秦戰車

二、秦穆公擴張與戎人的選擇

秦文公之後,雖與西戎仍有戰爭,但是沒有大規模動作。到了秦穆公時期,又對西戎發起了一番兼併戰爭。史載,秦穆公時,秦在西部的擴張“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也就是說秦滅掉了12個西戎建立的小國,將疆域擴張到了今甘肅中部、山西北部。

《重耳傳奇》中的秦穆公

滅國之後,秦國對這些西戎採取的策略是逼迫其遷徙或者使其歸化。《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晉惠公時,大夫範宣子在接待姜戎之後曾說:“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意思是說,戎羌氏族本建國於今甘肅酒泉一帶,但因秦人兵鋒,只能向東遷徙到晉國境內,尋求庇護。

而對於歸化的諸戎,因為直接統治戎人存在難度,所以秦人的選擇是繼續依靠蠻夷君長進行統治。《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時,“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還。”戎王貪圖秦的賞賜,而逐漸被秦控制,透過控制戎王自然也可以輕鬆地控制其部屬。《後漢書·西羌傳》記載,秦孝公“使太子駟率戎狄九十二國朝周顯王”。秦可以號召這些國家,說明這些國家基本都唯秦之命是從。聯絡《秦本紀》所述,這些戎王可能部分是在秦的管轄之下,其他可能雖不臣服於秦,但與秦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秦孝公

三、秦滅義渠

諸小戎被秦所滅後,秦仍有敵手,《史記》記載,春秋時,“義渠、大荔最強,築城數十,皆自稱王。”秦厲共公時,伐滅大荔。到戰國時,與秦為敵的蠻夷僅剩義渠。義渠佔據的區域即秦後來的北地郡這個範圍,包括今寧夏、甘肅的一部分,應該可以說是秦唯一的後顧之憂。

根據《秦本紀》的記載,秦與義渠之間不斷爆發戰爭,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義渠君為臣”,降服了義渠。但隨後魏、韓、趙、楚、燕五國聯合義渠伐秦,秦國只能透過送禮給義渠王來緩解暫時的壓力。可見當時秦雖在義渠設縣,但是義渠仍相對獨立。據《西羌傳》記載,至秦昭襄王時,“宣太后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因起兵滅之,始置隴西、北地、上郡焉”,秦國憑藉宣太后的手段滅了義渠,秦得以在當地普遍設定郡縣。

《羋月傳》宣太后和她的兒子秦昭襄王

在滅義渠的過程中,世人以宣太后在床幃刺殺義渠王而津津樂道。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夫人,秦武王死後,其弟嬴稷即位,即秦昭襄王。但此時秦國政權實際掌握在昭襄王母親宣太后和舅舅穰侯魏冉手中。宣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太后的女子,她頗有手段,在其主政期間,秦國在軍事上頻繁獲勝,史稱“秦地半天下”。為了解決秦國的後顧之憂,她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就在義渠王入朝時將其留在咸陽,二人一起生活了30餘年,並生育了兩個孩子。但是兩人生活30多年後,宣太后突然在床上殺了義渠王,然後秦軍趁機攻滅了義渠國。

宣太后殺義渠王,史書記載她是為了秦國的大業而主動殺掉情夫。但是也有學者分析,宣太后殺義渠王主要是因為秦昭襄王親政後,宣太后和魏冉失勢後一種不得不進行的活動。

義渠王和宣太后

四、秦文化的西戎特色

秦對西戎的征服和統治是一個長期過程,那征服西戎之後,秦怎樣進行統治呢?秦的辦法是設定縣。縣最初是懸遠的意思。秦和楚是我國最早設縣的國家,他們攻滅了境內的很多戎族、蠻族小國之後,為方便統治而在當地設縣。

秦伐滅西戎之後,雖然將戎族納入自己的治下,但並不能抹去戎人的民族特性,因此秦人在與戎人的交往中,注重向戎人推廣秦文化。然而,文化的交流往往是相互的,所以秦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戎文化的影響。根據學者對考古文物的分析,發現秦遺物中有很多帶有西亞、中亞遊牧民族風格的器物,如短劍的使用,這些器物應該都是透過戎人傳播給秦人的。

到了戰國時期,秦文化華夏化趨勢明顯加強,對戎人以同化為主。據考古發掘,秦人與原北地、上郡所居的戎族在文化上有一些差異,但也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同處於陝北高原上,以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方式為主。尤其義渠戎與魏國交往甚密,受華夏文化影響很深。考古工作者在陝西黃陵縣曾發掘寨頭河和史家河墓地,該墓葬屬於秦故北地郡,經過分析,將其斷定為義渠戎的遺存。兩處墓葬的華夏色彩都十分濃厚。可見秦對最後征服的義渠戎進行同化,應該是相對容易的。

戎人

文史君說

秦在早期擴張的過程中,接觸最頻繁的民族當為陝甘之地的西戎各族。在與西戎的戰爭中,秦人也淬鍊出一支虎狼之師。與此同時,秦文化也與西戎文化密切相關。從襄公開始,秦就十分仰慕華夏民族的文化,並且大力學習華夏禮樂文化,以便同東方華夏共同體的國家打交道。但在與西戎長期雜居相處和交戰的歷史時期,秦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很濃的西戎文化特色。兩種文化交織成新的秦文化,包含著西戎文化的特色,因此秦一直很難得到華夏國家的認可,華夏國家經常以戎狄之國稱呼秦國。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72年。

梁雲:《考古學上所見秦與西戎的關係》,《西部考古》2016年第2期。

辛迪:《義渠考》,《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竟然不是朱元璋嫡子?他的生母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