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天贊五年(926年)二月,遼太祖攻滅渤海,在其故地建立東丹國,由耶律倍主政❶。基於防止渤海遺民反叛、鞏固皇權、入主中原、重建東丹國管理體制及對遼東歷史地位的認知等原因,遼太宗採納耶律羽之的建議,於天顯三年(928年)將渤海遺民遷徙至“地衍土沃,有木鐵鹽魚之利”❷的遼東之地,並將東丹國都遷至東平,升為“南京”。遼太宗時期渤海遺民的遷徙規模,在遼代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數十萬遺民被遷入遼東之地,導致部分渤海遺民向王氏高麗(新羅)及靺鞨住地逃亡。
遼太宗即位不久,下令南遷東丹國都城於東平郡,升東平郡為南京,同時遷東丹國民於遼東地區
關於東丹國南遷的時間,文獻與石刻的記載略有不同。根據史書記載:(天顯三年十二月)“時人皇王在皇都,詔遣耶律羽之遷東丹民以實東平……升東平郡為南京。”❸而《大契丹國東京太傅相公墓誌銘並序》即耶律羽之墓誌則曰:“比及大聖大明昇天皇帝收伏渤海,革號東丹,冊皇太子為人皇王,乃授公中臺右平章事。……天顯二年丁亥歲,遷升左相……以天顯四年己丑歲,人皇王乃下詔曰:‘朕以孝理天下,慮遠晨昏,欲效盤庚,卿宜進表。’公即陳:‘遼地形便,可建邦家於是。’允協帝心,爰興基構。公夙夜勤恪,退食在公。民既樂於子來,國亦期年成矣。”❹表明東丹國南遷是耶律羽之於天顯四年(929年)上表奏請的,整個南遷工作歷時一年。此次南遷的東丹國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以今遼陽為中心的遼東地區一帶。有學者估計,在東丹國南遷時遷入東京道的渤海人,有40餘萬之多。
東丹南遷後,遼統治者在遼陽設立南京以管轄渤海人,同時也對相關的制度作了調整,廢除了原渤海國“十五府、六十二州”的地方管理模式,將遷徙而來的渤海遺民安置在新設定的六十餘個府、州、縣及三個府州並稱之州中。❺
東丹南遷時也有大量渤海人進入今吉林境內,並建立州縣,比如韓州、信州等,加上原渤海國西京鴨淥府不服從遼朝統治的渤海人,吉林地區的渤海遺民數量也不在少數,這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❶[元]脫脫,等.遼史·太祖本紀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4:22.❷[元]脫脫,等.遼史·太祖本紀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4:21.❸黃為放.10—12世紀渤海移民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師範大學,2017.❹劉浦江.遼〈耶律元寧墓誌銘〉考釋[J].考古,2006(1).❺黃為放.10—12世紀渤海移民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師範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