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周朝真正的第一代王應該是周武王,咱們要說周朝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決定作用,得從武王往上捯,屬於周朝祖宗十八代的範疇。

周朝的始祖叫做棄,這個名字叫得有一段故事。話說這個孩子的母親叫做姜原,來自有郃氏部落。話說這一天,這個姜原正在外面玩呢,就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很好奇,就踩了上去,可能是想要比比自己的腳和巨人的腳有多大的差距。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她這一踩不要緊,懷孕了,然後就生下了這個孩子。生了孩子之後,姜原覺得怪難看的,而且也不吉利,這不知道當時有什麼風俗。反正就是把這個孩子扔了。

一開始她把孩子扔在一條小巷子裡,那會兒這種巷子不光走人,還有各種牲口。王維有一首《歸園田居》就寫“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就是說的這種巷子。姜原憋著讓路過的牲口把這個孩子踩死就完了,沒想到牛馬路過這個孩子的時候都繞著走。沒辦法,孩子沒死,就又給他帶到山林裡。正好這會兒林子里人特別多,不知道是搞什麼活動呢。她怕扔完孩子,孩子被別人看到撿走養起來,這樣這孩子就死不了了,這可真是親媽,非把親生兒子弄死不可。

姜原就又換了一個地方,給扔冰上了,想這事把這個孩子凍死就完了。沒想到剛把孩子放在冰上,就飛下來一群鳥,用自己的羽毛給這孩子保溫。這下姜原感覺不一樣了,這孩子八成是個神仙,這不是凶兆,可能是福音,這才把這孩子抱回來養。因為曾經一門心思要遺棄這孩子,所以給這孩子起名字叫做棄,她倒實在。

從這段記載裡我發現兩個問題:

第一,這個棄出生的方式反映了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時代,男男女女可以隨意交歡,一旦有了孩子,也沒法判斷這個孩子到底是誰的,只知道娘,不知道爹。這個和商朝祖宗誕生的時候的那個意思一樣。但是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到了母系氏族的末期了,可能已經出現了一夫一妻的家庭模式,人們開始有了樸素的羞恥心,覺得這種亂交,不知道孩子父親是誰的模式有些個難看了,所以才會有要把莫明奇妙來的孩子扔掉的想法。您看前面商朝始祖,那個契的母親簡狄,說生就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當然,如果按照《史記》上記載的時間,商朝的始祖和周朝的始祖誕生的時間應該差不多。不過這個畢竟是傳說,沒法說什麼準確時間,應該是反映了兩個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

第二,這是史書上第一次給帝王或者帝王的先祖弄出一些祥瑞的描寫,這個主要是用來證明這個帝王是天命所歸。不過周朝這個始祖的祥瑞故事還比較樸素,都是一些普通的牛馬鳥類。到了後世就熱鬧了,什麼龍飛下來,什麼滿屋子璀璨光芒,什麼金光乍現,照得黑夜如同白晝,人們在這方面的想象力也是逐步豐富和進階的。

這個棄有意思,從小兒玩的時候就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人家都過家家,玩打仗,他就喜歡玩種地的遊戲,也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玩的。這長大了要不在農業方面有建樹,就太對不起自己的童年了。所以棄長大了就是農業專家,為華夏族的農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舜把他封在自己母親的老家,叫做郃的那塊地方,大約是現在的陝西省合陽縣一代。給他的封號叫做后稷,這個“稷”就是穀子的意思。您經常聽到江山社稷這個詞兒,江山不用解釋,社稷的“社”就是土地的意思,“稷”就是農作物的意思,這兩樣也就是農業社會最根本的需求。棄被封的這個后稷就是穀子王,或者說農林大臣。

從對周朝和商朝的記載當中,可以看出兩個朝代的區別。商朝人對農業的依賴程度不是特別高,他們的商業比較發達,這也是商人這個詞兒的來源。這個時候的人跟歐洲那邊希臘羅馬的生活方式有近似的地方,如果商朝不被周朝滅掉,可能中國發展的歷史形態會跟今天完全不一樣,只不過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更重視農業的周朝打敗了看重商業的商朝,而且周朝延續了八百年,還在文化禮制上面做了很多工作,幾乎是把中國人的社會形態和思想狀態固定下來,所以中國開始正式走上農業社會的道路,中間雖然有東周列國和宋朝這樣的重視商業的時代,但是畢竟在整個兒中國歷史當中是少數派,重農抑商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意識,這也奠定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是農業社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保證了中國疆域和民族的穩定和有限擴張,但是對這個民族的進取精神,還有創造力,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的創造力也起到了壓制作用。

后稷死了以後,子孫繼承他的遺志,接茬兒種地。夏朝政權不穩,應該是到了前面說的太康失國的時候,后稷的後代開始往少數民族聚居區遷移,躲避戰亂。少數民族是遊牧政權,但他們就硬生生地在遊牧民族當中又把農業發展起來了。這還真是像過去的中國人,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都能生根開花,而且可以頑強地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帶過去。

到了后稷的重孫子公劉的時代,部族開始富裕繁榮,百姓想要回到中原地區。跟現在人一樣,買郊區的房子就是圖便宜,有錢了就惦著買市中心的房子,畢竟各方面條件都便利。到了公劉的兒子慶節,就來到“豳”這個地方開基立業,應該是現在的陝西省彬縣一代。

在這個地方又傳了十幾代以後,到了古公亶父做首領的時代。這個時候少數民族遊牧部落,也就是《史記》說的戎狄也南下了,兩家又接觸在一起。這些個戎狄找古公亶父要錢財,古公亶父給他們了。又要土地和老百姓,這下部族的人都急了。太欺負人了,跟他們打!

但是古公亶父不打,他說:“老百姓扶立君主,是要對他們有好處。現在戎狄為了土地和老百姓來攻打我,土地和老百姓在我這兒,和在他們那兒,不都是生活嗎?為了我能統治,就讓老百姓為了我去和敵人流血拼命,我不忍心這麼幹。”於是他主動退出豳地。

古公亶父真這麼厚道?竊以為是因為主要原因是打不過,軍事力量不如戎狄,硬打的話可能整個部族就完蛋了,所以才撤了。至於說的那個話,那無非就是幾句漂亮話,找點兒臉面罷了。逃跑不叫逃跑,叫戰略轉移,北上K……,算了。

不過古公亶父的思路倒是沒錯,知道打不過,還硬拼,那叫楞子。打不過就撤,儲存住部族的血脈,徐圖發展,這個是對的。古公亶父把土地讓給戎狄,但是老百姓都拖家帶口地跟著他走了,他們來到了岐山這塊地方,定居下來,也是周朝真正發跡的地方。

2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袁世凱才是軍閥混戰的“始作俑者”,軍閥統治是從北洋軍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