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雖中間經歷了韋后之亂的波折,但是從太宗以降,歷經高宗,武皇,以及玄宗等人的努力,大唐王朝在玄宗開元年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在這個極點,安史之亂突然發生了,這成為了唐王朝由勝到衰的一個巨大轉折點,以至於在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國內滿目瘡痍,黃河流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外有強藩虎視,山河破碎,內有宦官擅權,皇室不振,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之下,唐王朝迎來了新的一位君主,那就是時年28歲的唐憲宗李純,年號元和。
憲宗即位之時,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目睹了自己祖父德宗朝,朝廷式微的現狀,自己的父親順宗在病中即位,朝政又被宦官和王叔文集團所把持,所以正當其時的皇太子李純,順應大勢以皇太子的身份監國,不久就正式登基,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番,成就自己的帝業,恢復自肅宗,代宗兩朝逐漸旁落的皇權。
28歲的憲宗正當壯年,多年來的願望現在可以著手付諸實現。他無需像以前那樣誠惶誠恐,唯皇命是從,現在他本人就是皇帝。他要贏得朝臣的擁戴,百姓的歡心,成就自己的威望,擺脫任何人的牽制,真正掌握大唐朝綱。
其實終元和一朝,大的削藩之戰主要有三場,其一是元和初年平定西川,夏綏,浙西諸藩鎮叛亂,七年又促成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鎮的歸附,而最重要,也是耗時最久的一場,則是平定淮西吳元濟的叛亂。
淮西,地處中原腹心,扼江淮至長安漕運咽喉,控制潁河,汝河入淮口岸,淮西藩鎮在安史之亂後一直自行其是,與唐朝廷對抗,絲毫沒有歸附的意思。
元和初年,憲宗一直忙於整頓京城秩序,籌劃平定西川劉闢的叛亂事宜,所以對淮西諸州基本採取的是安撫為主的策略。而申州刺史吳少陽則趁著淮西節度使吳少誠病死之際,勾結家僮在吳少誠彌留之際,偽造遺書,以吳少陽為節度副使。這還不算,又暗派殺手刺殺吳少誠長子,緊接著面對朝廷對他的權宜之計,囂張氣焰大增,指使兵卒掠奪別州茶山,隱匿罪犯。
到了元和九年,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隱匿去世的訊息不報朝廷,擅自承襲了淮西節度使的位置。面對朝廷派來的弔唁的官員,吳元濟拒絕迎接,而且還悍然排除軍隊四處劫掠緊鄰州縣,發動了旨在對抗唐中央的叛亂。
元和十年,憲宗下詔討伐吳元濟,派了16鎮官軍圍剿吳元濟。這時候,面臨數十萬軍隊鐵桶一般的圍剿,吳元濟恐懼萬分,一面派軍隊抵抗,一面又派人聯絡河朔三鎮中的另外兩鎮,向他們求援。先前說過,雖然河朔三鎮中的魏博鎮歸附了中央,但是鎮冀王承宗,淄青李師道仍然處於實際的獨立狀態。這些藩鎮一榮俱榮,利害相連,唯恐中央把他們逐個消滅,所以形成了對抗中央的藩鎮聯盟。
當時朝廷主持削藩之戰的主要領頭人物是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藩鎮見遊說不能成功,而前方官軍圍剿吳元濟又非常的緊急,於是橫下一條心來,決定使用陰招,刺殺領頭主持削藩事宜的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
某天,天還沒亮,趁著武元衡上早朝的時候,埋伏在道路兩側,當時武元衡只帶了兩個家人騎馬去上早朝,就被埋伏在道路兩側的刺客暴起襲擊,刺客殘忍的割下宰相武元衡的頭顱,然後揚長而去。而同樣極力主戰的裴度也在上朝,剛出通化裡坊門,也遭到埋伏在道路旁的此刻襲擊,不過幸運的是他的僕人冒死護主,再加上裴度頭戴氈帽,被刺客擊倒後滾落在道旁的水溝裡,這才倖免於難,但是頭部也受了重傷。憲宗聽聞宰相和御史中丞被刺殺的訊息後,也是極度的震怒。加派金吾衛衛護朝廷各大臣的府邸,一面破獲了鎮冀王承宗在京城的手下,予以逮捕,斬殺,恢復了被刺客搞亂的京城秩序。
淮西前線雖然官軍一直勝多敗少,但是軍事進展卻不大,雙方一直僵持著,圍剿淮西已經快三年,朝廷付出了巨大的軍費和後勤耗資,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主要是前線官軍各部無法統一號令,調配混亂,所以裴度自請前往監軍,出行前,裴度上奏給憲宗:“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死,朝天有日:賊在,歸闕無期”,憲宗聞聽後感動的淚流不止。
裴度到達前線,擔任諸軍元帥,把憲宗皇帝的諭旨宣示於眾,所有人都大受鼓舞,士氣振奮,而且裴度對大將李光顏有知遇之恩,所以裴度的到來令其歡欣鼓舞,更是加緊了對淮西前線的進攻。這個時候,戰機終於來臨了。唐鄧隨諸州節度使李愬抓住了這個有利的戰機,導演了歷史上著名的出奇制勝的戰例—李愬雪夜襲從蔡州。
當時前線吃緊,吳元濟把精銳部隊全部集中在一線防備李光顏的進攻,而守衛淮西四境以及老巢蔡州城的兵卒,全部是老弱病殘,從叛軍投降過來的將領李祐把內情都詳細告知了李愬,於是李愬決定率軍趁虛出發,直抵蔡州城下。
接著就有了我們在中學課本中讀到的一段,“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甚……”,在李愬的統領下,三軍用命,神不知鬼不覺的摸到了吳元濟的老巢蔡州城下,而城中竟然沒有一人察覺。於是官軍一鼓作氣突入城內,最終迫降了在牙城上拒戰的吳元濟,然後,淮西所管轄的軍隊紛紛繳械投降,李愬立了頭功。
吳元濟最終被囚禁送往長安,在皇帝和長安民眾的注視下,被斬殺於興安門前,歷時三年的淮西之戰宣告結束,中央朝廷取得了徹底勝利。
此後,在朝廷削藩勝利的凱歌中,在吳元濟伏誅的威懾下,河朔另外兩鎮,也紛紛上表請求歸附,其餘有驕橫的藩鎮節度使都開始向朝廷表忠心,甚至舉家遷往長安,朝廷另外人去管理節度使原先的地盤,國家蕩平藩亂,恢復一統的願望初步實現了。可以說,淮西一站,極大地提升了中央的權威,震懾了安史之亂後一直蠢蠢欲動的各藩鎮,使唐朝中興出現了極大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