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國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唐代當了大周皇帝的武則天,在後宮圈養了不少的小男人。
但許多人又不知道的是,武則天真心所寵的男人,並非只在後宮,也並非就是那麼幾個。
垂拱二年夏六月己卯日,新上任的左相的蘇良嗣在去朝堂的路上,遇見假和尚懷義,曾發生過一次正面的衝突。
這個懷義,我為什麼要在他的名前,冠以假和尚這個稱謂,因為他的真實身份,就是武則天在後宮圈養的小男人。
他原名馮小寶,原是個在洛陽街頭賣野藥的小商販,因為長得漂亮,被唐太宗的妹妹千金公主收納入府。
太平公主原本是將他留在自己的府內供自己受用的,後來發覺掌握了朝政大權的武則天六親不認,正在隨意誅殺李氏宗族的後人,為了避禍和討好,便割愛將他轉讓給了正需要小男人侍寢的武則天。
而武則天得到了這個小男人之後,感覺甚佳,如獲至寶。
但武則天畢竟是個女人,做李氏王朝的皇后、皇太后光明正大,但像男性皇帝圈養嬪妃那樣圈養小男人侍寢,武則天還是有點心虛,覺得在輿論上說不過去。
當時,後宮經常請僧人做法事。為了遮人眼目,武則天便讓他在白馬寺弄了個僧人的身份,並讓寺中的方丈給他起了懷義這個法號。
這樣,他再出入後宮,便有了名正言順的藉口。
但這個傢伙,一看自己得寵於至高無上的皇帝了,別忘了自己到底值幾斤幾兩,有點得意忘形。
他不以自己身為男人成了女人的玩物為恥,反而開始到處張揚。
為了顯示自己已非凡人,他出入後宮時,騎的都是武則天常騎的馬,並讓宦官十餘人隨從。
平時,面對他的這種架勢,滿朝文武大臣出於對武則天的敬畏,見到他都會迅速讓路,並匍匐在地,行磕頭之禮。
就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在宮中見到他,也都會以孩童晚輩和奴僕的禮數來迎奉他,替他牽馬持韁。
但是在這一天, 蘇良嗣卻不吃他的這一套。
當時,是在宮內通往南衙的一條路上。
南衙,在唐代,乃宰相的官署。
當時,雙方正走了個臉對臉,而他們所經之路,路面甚窄。
這個傢伙當時高坐在馬背之上,以一種蔑視的目光看著蘇良嗣,不肯避讓。那意思是說:你得給我讓路。
蘇良嗣當時就瞪圓了眼睛,命令手下人把他從馬上拽了下來,並讓人輪流上前,左右開弓,打了他幾十個耳光。
注意,不是兩個耳光,而是幾十個耳光。
當時,他的兩個腮幫子,便腫成了麵包。
打完了,這幫人又把他推倒在一旁。
蘇良嗣隨之率眾揚長而去。
懷義從未受到過如此之辱,當即跑到武則天面前去告蘇良嗣的狀。
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武則天說:我被這個老傢伙叫人打了。你看怎麼辦吧?
他本以為武則天聽後,會大發雷霆,會跳起腳來,會立刻派人把對方抓來,反過來讓他也去扇對方几十個耳光,以讓他去出這難以忍受之惡氣。
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何況蘇良嗣打的是她的寶貝男人?
但當時的武則天對此卻淡然處之。她只是對她這個寶貝男人說:阿師應該從北門出入,南衙是宰相往來的地方,你不要去招惹他們。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局?
這種結局,讓當今的許多讀史者讀到此處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人們不免都會由此想到,這個假和尚懷義當時跟武則天的關係,用今天的話來講,不就如同一個老女人養的小情人嗎?小情人被人當街暴打,做為一直把這個小情人視為寶貝的女人,怎麼能不以為然,坐視不管,連句安慰的話都不講,反而責怪這個小情人不該去走那條道去招惹對方呢?
如果這事發生在今天,正常的情況,應該是,當事的這個老女人不說會怒不可遏,立馬自己撲上去,讓對方知道知道自己的厲害,也會打電話撥手機,招呼來一幫地痞流氓狐朋狗友,去打個對方滿地找牙。
但當時的武則天沒有那麼去做。
而在當時,武則天的身份和地位,是現在的任何女人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在當時,她只要一句話傳下去,那蘇良嗣的腦袋都有可能立刻搬家。
誅殺皇子皇孫,對於她來講都是小菜一碟。殺一個皇族外的蘇良嗣,又能算得了什麼呢?那真的是比拍死一隻蚊子捻死一個臭蟲,還要簡單。
她沒有怎麼做,也就不能不讓人想到,這中間會另有原由。
這原由何在?
透過現象看本質。
這原由,顯然在於,假和尚懷義與這個蘇良嗣相比,在她武則天的心目中,其重量前者不如後者。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她顯然也是在寵愛著這個蘇良嗣,且其寵愛程度更甚於寵愛假和尚懷義。
寵愛,是什麼意思?
寵愛就是超常的喜歡,就是極度的信任。這裡面,更有放任對方隨心所欲的成分在內。
即使她武則天和蘇良嗣並不存在男女間的那種關係,但在這件事上,她顯然認可了他的那番惱怒和他的暴力選擇,更容忍了他間接的對她的冒犯。
只有到了相知度和寵愛之情深到不能再深的地步,做為一個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才會做到這一點。
說到這個份上,我有必要把這個蘇良嗣再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蘇良嗣,生於公元606年,比武則天年長18歲。他乃唐太宗時期皇家智囊團十八學士之一蘇世長的長子。他早年任周王府司馬,後歷任洛州長史、冀州刺史、工部尚書等官職。
武則天拜他為相,本身就是出於對他的能力和聲望的倚重。
沒有這個前提,她也就沒有在這件事上的任從。
而這種不顧自己的尊嚴遭到冒犯的寵愛,在蘇良嗣遭人誣陷時,更表現為不為他人所動的信任。那次,他險些被對手推上斷頭臺,但武則天出面讓他逃脫了一劫。
蘇良嗣去世時,武則天更是廢朝三日,下令百官都去弔唁。
這種寵愛,也當說是超越於動物的那種本能之上的情感聚合。
它顯然是在一種理性的基礎上架構出來的。它表現於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超常的依賴、信任和寬容。
享受到這種寵愛的男人,是與這個女人只有肉體關係的男人所不能抗衡的。
而蘇良嗣之所以敢讓人扇懷義的耳光,也正是因為他心裡有底,他知道他在武則天的心目中已經擁有的地位,知道武則天不會因為他讓人扇了她的小男人的耳光,就會遷怒於他治罪於他。
這也可謂是被寵愛的男人,在對對方有了深刻的認知之後的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恃與自信。
而武則天也正是利用這種寵愛的佈施,贏得了這種男人對她的忠誠,使他們更加死心塌地地為她去操持她一個人忙不過來的那些事情,分擔她的執政壓力。
史書《資治通鑑》由此給她的定論是: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而這種寵愛的佈施,也使她成了一個成功的馭者。
那正像多少匹強壯而又賣力的馬,在拉動一輛行進於泥濘與坎坷中的車之際,她在它們的前行間,只需安坐在那車頭,不時地揮動一下鞭子,便能使它們不偏離她的意志,而徑直地向前舉蹄揚鬢。
在大周時期,深受她寵愛又極願意聽任她馭使的這種馬,除了上述的蘇良嗣,還有這樣幾匹:姚崇、婁師德、魏元忠、狄仁傑。
這其中的狄仁傑,當說是她的至寵。
狄仁傑為相時,跟她可謂無話不談,更無隱私可避。
兩人坐在一起,狄仁傑曾直言勸她不要在後宮養那麼多的小男人。她告訴狄仁傑,正是這些小男人的存在,使她的精力更加充沛,甚至使她返老還童,掉了牙的地方又長出了新牙。
當她想立侄子武承嗣為太子時,也是狄仁傑出面阻止了她。
她當時曾說:這是我的家事,你不要參與。
但狄仁傑說:在這個國家裡,你是元首,我是股肱,我們是一個身體。對於這件事。我怎麼能坐視不管呢?
一個做臣下的,敢對皇上如此這般,可見兩人的關係已經密切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不知道對方對自己寵愛有加,沒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他是絕對不敢如此放言的。
而這件事的結果,她武則天還真聽從了他的意見。
從這件事上,也可以說,狄仁傑是可以左右武則天的。
在這一點上,後宮的那些小男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就是在平日裡,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寵愛,也是表現得細膩而又充滿溫情。
史書上有明文記載:嘗從太后遊幸,遇風吹仁杰巾墜,而馬驚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執其鞚而系之。入見,嘗止其拜,曰:每見公拜,朕亦身痛。
什麼意思?
將其翻譯成現代文,就是:
一次狄仁傑陪同武則天在郊外遊玩,途中遇到大風,狄仁傑的頭巾被風吹落,他的坐騎也因此受驚而無法控制。武則天看到後,急忙讓太子李顯追上驚馬,抓住了馬的籠頭。
武則天在狄仁傑入朝參見的時候,她也常常當眾阻止他行跪拜禮,說:你跪拜的時候,我會感到自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滋味。
狄仁傑離世之後,武則天更是常常當眾嘆息:老天爺為什麼這麼早就把我的國老奪走了呢?
我講這些故事的目的,就是想告訴世人,武則天並非是一個只知道享用小男人的那種低俗女人,更不是那種不以江山社稷為重的亂政之輩。
她是還有著更高層次的情感依賴的。她對男人的寵愛實質上更集中於那些可以為她築基承重定國安邦的智士賢臣身上,且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又正是因為她有著眾多的高檔次又願意接受她寵愛的男人簇擁在自己的身邊,她也才得到了其她女人所無法得到的助力,走到了中國歷史的巔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