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秦賦》的公映,圍繞對秦始皇評價的爭議風起雲湧、翻天覆地。
我們是“人”,持立場、看問題、判是非,都應以“人”為本,也就是以“人本主義”為標準。評價歷史人物,應以“人”為核心,以大多數人利害為焦點。對大多數人有利,則為好、善;對大多數人有害,則為壞、惡!
秦始皇是暴君,幾千年來己由史家作出定論。論據:秦始皇奪取政權過程,征戰不斷,屍骨遍野,害民!建立政權後,修長城,築阿房宮,修驪山墓等,苦民!其奉行的商鞅“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政策,惡劣之極!秦始皇“焚書坑儒”,遺臭萬年!
為秦始皇翻案,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年,郭沫若以史學家身份,發表了《十批判書》,大罵秦始皇。毛澤東於1973年8月5日,寫了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第一句說“勸君少罵秦始皇”,寫詩前後還力挺秦始皇和曹操。於是,在“最高指示”引導下,“翻案”風起,不少人為秦始皇大唱讚歌。
“頌派”最主要論據是:秦始皇是統一中國第一人。其實,秦之前,夏、商、週三朝已在中國實行“聯邦制”(美國建國至今都實行“聯邦制”),秦始皇只是建立中央專制集權而已。
秦始皇有愛民利民嗎?乏例可陳。
“少罵”或“少頌”秦始皇,還是以歷史真實為依據,“以人為本”定是非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