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考古學家在湖北雲夢一處距今2200年前簡陋的秦朝墓穴裡(睡虎地4號墓),發現了兩封木牘家書。
這位墓主人叫做衷,身邊的兩封信是在外當兵的弟弟黑夫和驚寫給他的。
二人來信的主旨很明確,希望家裡趕快寄些錢過來,而且天氣轉熱,哥倆還穿著棉衣都快捂出痱子來了,他們催促母親趕快給自己做幾件夏裝。
從這兩封家書中可以看出,在秦朝打仗衣服和錢都是要自備的,而且這兄弟倆家境不錯,所以黑夫向家裡開口要五六百錢,對衣服也有品質上的要求,不喜歡穿劣質產品,而想要絲布衣服(禪裙襦)。
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給人一種兇殘鐵血的感覺,可從這兩封家書中,我們讀到的卻是溫情脈脈。
黑夫在信的末尾還問到自己替家裡爭的爵位分到了沒有,他相當好奇是什麼樣的。
小弟驚明顯是個暖男,他應該是新婚不久,除了問候母親並且要錢和衣服外,還挺想念自己的新婚媳婦。他希望大哥能幫他好好照看媳婦,不要讓她一個人去太遠的地方打柴。驚也囑咐媳婦要孝敬老人,還告誡大哥不要去新地,那裡盜賊多不安全。
他在信中還把自己的親戚給問候了一個遍,這兩兄弟家教不錯,又有文化,和我們想象中的粗魯大兵明顯不同。
除了家常問候,兩兄弟也提到了當時的激烈戰況,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連隊,卻在淮陽意外遇上了。
只可惜,兩個弟弟再也沒有能夠回來,大哥衷在去世的時候,特意把兩兄弟的信帶到了墳墓中,作為自己最重要的陪葬品,兄弟三人不知道在地下能不能相遇,每次讀到這兩封信都令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兩兄弟都是王翦的兵,來自秦國安陸縣。秦始皇要滅掉楚國,年輕自負的李信領兵20萬打算橫掃楚國。
誰知道李信太點背,本來打得挺high,可秦始皇的表叔、大秦帝國曾經的丞相昌平君叛亂,從後面捅了李信一刀。李信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無奈之下只能掉頭攻打昌平君,結果腹背受敵慘敗而歸。
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決定孤注一擲,把全國兵力60萬人全部交給王翦。黑夫和驚就是這個時候應召入伍,跟隨大部隊浩浩蕩蕩開往前線。
在正式攻打楚國之前,為了避免重蹈李信軍的覆轍,王翦分出一部分兵力包圍郢陳攻打昌平君,黑夫和驚就是留下攻打郢陳計程車兵。
在歷史書上經常出現“秦王掃六合”等字眼,讓人感覺秦始皇統一六國很輕鬆,但從兄弟倆的家書裡,可以看出秦軍的獲勝是相當艱難的。
部隊開拔之時應該是冬天,士兵都穿著棉衣,郢陳久攻不下,天氣轉熱,兄弟倆只能急著催家裡快點寄錢和衣服來。
從書信中能夠了解到秦朝士兵的很多資訊:當兵要自帶武器和裝備,沒錢了也得朝家裡要;當時戰事相當頻繁,黑夫家兄弟三個兩個都上了戰場,說明秦國幾乎是全民皆兵的狀態;秦國底層人日子過得並沒有想象中艱難,他們知書達禮,同時對軍功相當看重;秦國通訊業相當發達,前方士兵的信可以準確無誤地投遞到家人手中。
這卷名為《黑夫木牘》的家書共527字,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家信實物,從信中也透露出秦軍能夠打勝仗的秘密。
豐厚的獎勵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後,為了激勵士兵,增強戰鬥力,實行了軍功賜爵的獎勵制度,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快速上升的通道。不管你是奴隸還是平民,只要有軍功就能獲得相應爵位。
這種激勵制度對人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砍一個腦袋就能進一級爵位,這個爵位可不僅僅是榮譽稱號,它能夠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得到爵位的人能獲得土地、住宅,還可以得到一名庶子,相當於兼職僕人。
如果是和平時期,庶子每月要為獲爵者服役六天,一旦開戰,庶子得跟著獲爵者同去。
獲得爵位的人在犯法時也有特權,即便爵位被擼去也不會淪為庶子,不用擔心給人當僕人。當擁有兩級爵位以上的人犯了罪時,僅降低等級而不用判處在臉上刺字之類的刑罰。
這還不算,萬一有爵位的人在戰場戰死以後,家人還可以繼承他的爵位,繼續享受各種權利,所以也難怪黑夫特意在信中提起自己取得的爵位家裡收到沒有,他迫切盼望知道家中是否收到了賜爵行田宅的喜報 。
這種實實在在的激勵相當鼓舞人。這就好比有個領導說,加一小時班給你100塊錢,我想大家會打了雞血似的拼命加班。秦國軍人也是如此,上了戰場個個不要命,追著砍人,有的人甚至連甲冑都不穿,頭盔也不帶,以防影響視線。
所以秦國大仗小仗成天打,可失敗的記錄卻僅有5次。除了在闋與那次被趙奢打敗找不出藉口外,其它四次都是用兵不當造成的,而非軍力不盛。
不過想當高階軍官也是挺難的,職位越高要求斬首的數量越多,獲爵也越難。還是拿白起舉例子,他指揮的戰役,光有記載殺敵的數目就高達87萬人,其中大部分戰役都沒有記錄斬首數目,而他歷經數年才從左庶長被封為級別最高的大良造,可見秦國的軍功爵位制度有嚴格的規定。
嚴苛的訓練
除了豐厚的獎勵外,秦朝對服役士兵有著嚴格的訓練體系,達不到標準的就得挨罰。
這就跟考試差不多,在秦朝當兵也得經歷無數大考小考。要是考試中你沒射中目標,懲罰你買兩副盔甲;已經有4年駕齡但還是架不好車的,懲罰你的教官買一隻盾,同時把你免職。
為了不被受罰,士兵們只能披星戴月地拼命操練,從而秦軍就培養出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射手、熟練的駕車手,單兵作戰能力遠超六國。
除此之外,軍隊訓練還滲透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當時自然環境好,秦國又地處邊陲,村子裡經常有老虎、豹子等猛獸出沒。
那時候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一旦發現猛獸村子裡就會組織人進行圍獵,就連老百姓的捕獵活動,秦國也有嚴格的制度規定。
萬一老虎還沒把誘餌吃完就貿然出擊還讓它跑了,要罰一副盔甲,豹子的話罰一隻盾牌,透過嚴格的懲罰體制可以提升普通老百姓的作戰能力。
秦國對戰馬也有相應的考核要求。戰馬的身高必須達到五尺八寸以上,否則相關人員要受到處罰;戰馬不聽指揮時,相關人員也要受到處罰;如果戰馬在軍隊中考核沒合格,那麼相關人員會被踹出軍隊,永不敘用。
在作戰時,各項制度就更嚴格了。攻打城池時遲到了要挨罰,死亡資料弄虛作假的話更是嚴懲不貸。
有些好八卦計程車兵喜歡在戰爭前誇大敵方勢力,那麼就犯了動搖軍心罪。懲罰是先遭受割鼻子、割耳朵等羞辱性懲罰,然後再斬首示眾。
還有個規定挺有趣的,甚至拿到現在用也不過時。秦軍規定身為大夫級別的人物自己上陣殺敵的話,要遭到被流放的懲罰。
所以即便英明神武如秦始皇,也從沒有御駕親征的記錄,當皇帝的就是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有那些將軍們呢。
這要是明英宗朱祁鎮領會了人家秦朝的法律精神,想必也不會傻傻跑去御駕親征,最後被瓦剌捉去當了多年的俘虜。
完備的物資保障制度
秦國曆代國君,腦袋裡都有“統一”二字。不止是要統一天下,每件兵器也都有著統一的尺寸,大小長度寬度都得相同。
秦軍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是秦統一六國的重要因素。
試想一下,在戰場上你的箭不夠了,打算從身邊戰友那借兩支,結果他的箭和你的弓不匹配,就在你糾結之時,敵人的長矛已經把你刺了個對穿。
秦軍明顯沒有這方面的苦惱。所有的兵器都是統一的規格,不會出現這個軍隊用三稜箭,那個軍隊用兩稜箭的情況。而且武器還有嚴格的追蹤制度,質量不達標的話製作人會受到嚴厲處罰。
除了武器管理外,大軍出征最重要的是吃喝,所以糧食儲備要充足,餓著肚子是很難打勝仗的。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秦國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就連每畝土地要播種多少顆種子都有明文規定,看來秦國的歷代國君都是制度控。
不僅如此,穀物抽穗時地方官吏要向上級報告,下了及時雨得彙報,受災了更要彙報。在糧食生長過程中的嚴格監管,可以方便政府對糧食產量進行預估。
可別小瞧秦國的糧食產量估算制度,一年打多少糧,可供多少大軍出征,這些數字都存在秦國國君腦子裡,有了這些資料,秦國才有底氣發動一次次的大規模戰役。
不論是白起攻打趙國的長平之戰,還是王翦60萬大軍滅掉楚國,都是靠著強大的國力支撐才能辦到。
同時為了及時將物資供給到前線,秦國十分重視交通的發展,成天各種修路,到了基建狂魔秦始皇這裡,各種馳道直道修得那叫四通八達。
秦國的水路運輸也十分厲害,不論是靈渠還是被韓國忽悠而造的鄭國渠,都在秦軍作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所以秦軍能掃平六國靠的從來都不是運氣,而是妥妥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