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陳德,字德美,1914年7月出生於廣東潮州古巷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1月即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7月即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鬥。

陳德將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開始了戰略轉移的西征。當時陳德在第一軍團野戰醫院當文書。當紅軍進入湖南邊境時,陳德的踝子骨腫痛,步履艱難,領導想將他安排在群眾家裡療養,陳德聞知訊息,急得手足無措,雙淚直流。他忍著劇痛,一瘸一拐地找到野戰醫院姜院長,哽咽地說:“黨和紅軍是我再生父母,離開紅軍,就沒有我陳德,哪怕是爬著滾著,也要跟紅軍走到底!”。

在長征路上,紅軍歷盡艱險,克服重重困難,戰勝凶殘頑敵;陳德也從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政治指導員。他把戰士看成是自己的階級兄弟,與戰士心貼心。在行軍中,他幫戰士扛大槍,背揹包,抬傷員。宿營時,他逐班去了解情況。陳德特別注重學習,一方面注重學習上級的指示,將上級的作戰意圖及時落實到連隊,另一方面注重從戰爭中學習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軍事指揮才能。他所帶領的連隊(紅二師第五團第三連),出發時全連183人,到達陝北時,仍有147人,是第一軍團保員率最高的連隊之一。

長征勝利後,陳德奔赴山西平型關抗日前線,轉戰山東鞏固抗日根據地,參與平型關戰役、魯西南梁山戰鬥、山東根據地反“掃蕩”和山海關保衛戰等,身經百戰。

他曾與連長率全連戰士,多次擊退敵軍的進攻,與日軍展開白刃搏鬥,全殲頑敵。他在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五支隊任組織股長後,又先後轉任第六支隊政治部副主任,七團、八團、十六團政委。他同副支隊長龍書金率領第一營奔襲慶雲,奇襲毛家集,攻克黑牛莊,收復了樂陵、寧津、慶雲、鹽山等縣大部地區,開闢了連片的遊擊根據地。1941年1月,陳德任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十六團政委,率部三度南下作戰,打通了冀魯邊與清河區南北兩區的對敵鬥爭海邊走廊。為冀魯邊區、渤海軍區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武裝的建立、鞏固、發展做出了貢獻。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東北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陳德率部斷後,在松花江四平北岸橋頭堡與敵展開激烈爭奪戰,終於在北岸築成堅固防線,形成暫時的南北對峙局面。1946年12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在南滿、北滿兩戰場。陳德率部冒著零下40攝氏度嚴寒,越過冰封的松花江,首戰焦家嶺,參加三下江南作戰,至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開展夏季攻勢,殲敵一部又一部。

1949年初,陳德調任第四十九軍第一四五師政委,他主動要求南下參戰,率部隊進駐廣西平樂,任平樂地委書記。

在廣西剿匪,解放海南島,主政一方的經歷中,陳德總是能抓住工作的主要方面,解決好主要矛盾並且取得很好的成效。僅用半年,就肅清廣西匪情最為嚴重的平樂地區匪患。廣西解放後,陳德任廣西軍區黨委委員。

1950年秋,陳德調任海南軍區副政委兼海南區黨委副書記,主持部隊實際工作。當時,部隊面臨整編、剿匪和備戰三大任務。他積極做好部隊整編,又適時地組織部隊和廣大幹部群眾,進行全島的剿匪和戰備工作,局勢很快得到穩定和鞏固。1952年夏,為打破帝國主義陣營對中國橡膠的封鎖,他費盡了心血,解決了一個個難題,為海南種植橡膠打開了局面,實現中央戰略決策奠定基礎。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陳德著力於部隊的正規化建設,他竭盡全力,狠抓部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把四十二軍訓練成為廣州軍區先進典型。

1973年4月,陳德從三線調回廣東省軍區工作。1975年7月調任山東省軍區政委、中共山東省委常委。1980年10月任廣州軍區顧問,1983年3月任中共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83年8月25日,陳德同志不幸在廣州軍區總醫院病逝,享年69歲。

陳德在槍林彈雨中戎馬生涯十七載,南征北戰,歷盡千難萬險,出生入死為中國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他一生以率真耿直品格,堅忍不拔的意志,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風範,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卓越功勳。

在1955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授銜儀式上,陳德被授予少將軍銜,並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7年10月1日,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同首都50萬軍民歡度國慶,陳德受邀參加國慶觀禮。1963年,陳德擔任廣東省軍區黨委書記、政委兼廣東省委常委。1975年任山東省軍區黨委書記、政委、山東省委常委。1980年任廣州軍區顧問。他也是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她只是一名丫鬟,卻與乾隆做了70年的夫妻,死後嘉慶親自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