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成讖
滿清的覆滅是歷史必然,大勢所趨,大可不必感到遺憾。可晚清的慈禧太后驕奢淫逸、作威作福,不僅加速了滿清滅亡的歷史程序,更是給華夏民族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深重災難。
對她的歷史地位,早有定論,總之唾罵榜上大名羅列,自不必多說。但從清末民初以來,流傳著一段很有意思的流言:說慈禧是滿清最大貪官和珅的投胎轉世,其目的就是要惑亂大清江山,以報當年“自己枉死”之仇。
乍聽起來,這個流言挺有意思。但若細細咂摸,刨一刨根底,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竟然波譎雲詭、玄之又玄,還真有點讓人毛骨悚然。
公元1799年,和珅被嘉慶皇帝賜死。死後,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了一首絕命詩:
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清通鑑》卷一五六 )
文筆好壞暫且不提,但“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這兩句卻大有門道,也難壞了後世的眾多文人學者。
水泛含龍:
有一種說法認為,“水泛含龍”借用的是“夏桀龍漦” 的典故。見於《國語·鄭語》,說夏桀的時候,有兩條神龍來到王庭,夏後得龍漦【讀音有爭議,讀(lí)或(chí),當唾液講】,秘藏於盒中,揚言開之不祥。在其後的商朝與西周,近千年以來無人敢開啟這個魔盒,直到西周的周曆王不信邪,偏要開啟來看,結果龍漦流出,至一宮女懷孕。後來這名宮女生下了一個女孩,取名:褒姒 。
周幽王與褒姒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的故事家喻戶曉,和珅自然也知道。
所以“水泛含龍”就是和珅要幻化成女兒身來滅亡大清,這已經不是詛咒,而是恐怖的讖言了。
認取香菸是後身:相傳和珅酷愛吸菸,而在那個年代,抽洋菸的人非常少,所以將“認取香菸”作為自己轉世的身份證明,完全說得過去。
離奇的是,慈禧太后的煙癮就很大,這是有史為證的。
和珅於1799年自縊身亡,慈禧生於1835年,兩人相差整整36年。按古人曆法,12年為一輪迴,3個輪迴後,和珅復生,借慈禧之身報了當年“枉死”之仇。
史海釣沉
故事很離奇,證據很確鑿。為了還原真相,我們再重溫一下這首絕命詩:
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
據說和珅讀過《紅樓夢》,還曾與乾隆皇帝探討過該書的主旨,從這首《絕命詩》來看,大概是真的。這詩頗有《紅樓夢》的韻味,迷離飄渺、若幻若真。只是和珅終究沒能參悟,《紅樓夢》中一首《好了歌》,不正預示了自身的宿命嗎?最終落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扯遠了,拉回正題。和珅文筆不錯,但留下來的詩篇不多。在他死後,裕瑞將他的詩收錄在了《嘉樂堂詩集》中,但不知什麼原因,唯獨沒有收錄這首《絕命詩》。
此詩最早見於朝鮮史書《李朝實錄》,當時朝鮮使臣徐有聞剛好在北京,目睹了和珅事件的全過程,回國後將所見所聞做了彙報,被收錄於《李朝實錄》中。目前國內流傳的版本,無論是孟森的《清高宗內禪證聞》 ,還是《清通鑑》,都對《絕命詩》的來源作了標註:摘自《李朝實錄》。
大概是字形相近的原故,摘抄並流行於國內的版本,與《李朝實錄》原版存在一個字的錯誤,國內版本為“水泛含龍”,《李朝實錄》記載的是“水汛含龍”。
一個“泛”,一個“汛”,雖僅一字,但意思可大有講究,至少硬說“水汛含龍”借用的是“夏桀龍漦”的典故,就有點牽強了。
和珅,河神?
其實《李朝實錄》的記載也存在訛誤,而且是重要錯誤,這要從當時中國的一件大事說起。
1798年8月29日,睢州決堤,大水將堤壩衝開了一道150多丈的缺口,到了年底,尚有18丈的缺口沒有合龍。東河總督司馬騊向朝廷上書,說連日大雪,河頭堆積了大量冰凌,請求“睢口暫緩合龍”。太上皇乾隆病重,不能處理政務,嘉慶皇帝親自批諭,准許來年合龍。
明清之際,黃河一直是國家的心腹大患,每次決口的合龍,對朝廷都是重大喜訊,依例朝廷要送二十支大藏香隆重祭祀河神。而和珅自縊的時候,正是睢口合龍的關鍵階段,梁章鉅《浪跡叢談·睢工神》一書中,記錄了這個重要事件。
梁章鉅說有一位在睢口監工的河道官員前來拜訪,講述了睢口合龍的過程,說親眼目睹河神顯靈。這番交談讓梁章鉅想起了和珅自縊時的情形,他說:
(和珅)賜盡後,衣帶間復得一詩云 :“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撇紅塵。他時睢口安瀾日,記取香菸是後身。”事後刑部奏聞,奉御批雲:“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然則睢工之神,其即和珅乎?和珅音與河神同,或其名已為之兆矣。 梁章鉅 :《浪跡叢談》卷六
梁章鉅記錄的和珅《絕命詩》與《李朝實錄》大不相同:“他時睢口安瀾日,記取香菸是後身”,從字面意思來看,好理解的多:等待睢口合龍的那一天,祭神的香菸中,你們會看到我的忠魂。
和珅與河神諧音,梁章鉅認為是和珅帶來了吉兆,看來和珅似乎也這麼認為。
必須一提的是,梁章鉅為嘉慶七年進士,軍機章京,雖然時間上晚於《李朝實錄》的記載,但可信度應該較高。
無獨有偶,繆荃孫在《藝風堂雜鈔》中的記載也極其相似,雖然是痛斥和珅的論調,但《絕命詩》與梁章鉅一字不差。
有學者考證認為,“睢”與“水”、“合”與“含”皆音似,可能因口音的原故,《李朝實錄》將“睢汛合龍”誤錄為“水汛含龍”。至於“睢口安瀾”與“睢汛合龍”的差別,這種字面差異,意思相同的出入,在詩詞傳抄過程中常有,也不足為奇。(參考卜鍵:《和珅的衣帶詩—一個所謂歷史謎團是怎樣生成的》 )
反算了卿卿性命
和珅是個聰明人,也很能幹。作為乾隆二十功臣之一而繪像於紫光閣,並非全靠浪得虛名、溜鬚拍馬。乾隆稱讚和珅為:
旁午軍書,惟明且斷 。清文漢文,蒙古西番,頗通大義 。
嘉慶皇帝對他“小有才”,“未聞君子大道”的評語則更加中肯。小才幹,甚至小忠小信,都難掩貪慾鑄成的大惡。就同古往今來的聰明人一樣,倒在了貪得無厭的征途上。
雖說和珅之死是罪有應得,但有些說法也未免過分,例如嘉慶皇帝說:
天下至大,兆民至眾,近年皆為和珅所矇蔽。《和珅秘檔》
天下和兆民絕不至於被和珅矇蔽,和珅也不屑於矇蔽他們,真正矇蔽天下和兆民的,恐怕正是嘉慶的父親乾隆皇帝,當然還有後世的那些滿清貴族,遺老遺少。
天下和兆民並不好蒙,他們只是具有極大的忍耐力和剋制力。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新賬舊賬一起清算。和珅轉不轉世無礙大局,清朝必須滅亡,因為清算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