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文景之治”使得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這對父子久享盛名,這對父子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終結了劉邦的白馬之盟,把諸侯王國和軍功集團對皇權雲淡風輕地瓦解了,讓漢初飽經戰亂的老百姓悠長地喘了口氣,過了幾十年好日子。歷史上把這爺倆當政時期的治國方針稱為“黃老之治”。講白了,就是能不動就不動,儘量少折騰的意思。
但是事實上,歷史上曇花一現的“黃老之治”其實更應該歸功為呂雉和文帝這對前後搭檔,漢景帝更多是沾了他奶奶輩的呂雉和父親劉恆的便宜,這小子骨子裡和他那個太陽神兒子劉徹一個德性,一門心思想折騰,折騰出了“七國之亂”,卻又幸運地被周亞夫為代表的軍功集團幫他收了爛攤子。說白了,還是命好!
不管怎麼說,從呂雉到文帝再到景帝,這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真正的“黃老之治”的黃金時期,呂雉開了個頭,文帝壯了個腰,景帝收了個尾,從而成就漢初難得一見的盛世太平。很多朋友會問,既然“無為而治”的法寶這麼好用,為什麼後世的君主偏偏不用,要使勁折騰呢?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無為而治”也是有侷限性的,它只適合小公司或者弱勢老闆,還得要求實施的人命要好。別的不說,我們今天就來具體看看處於這條無為鏈中間的漢文帝,他的命究竟有多好?
01、漢文帝的歷史功績劉恆被後世諡號為漢文帝,這就說明後世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因為“文”這個諡號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史家給皇帝評功定調時,文的依據分別是:經天緯地;道德博聞;愍民惠禮。也許你並一定明白這些詞彙背後的意思,但我相信大家一看這些詞就能感覺到這些全是好詞好句,都是夸人的。
那麼,漢文帝究竟值不得這麼誇呢?他有什麼功績值得這麼誇呢?不都說他無為而治嗎?他不是啥也沒幹嗎?那憑什麼這麼誇他?稍安勿躁,我們先來看看漢文帝的歷史功績吧!
漢文帝當了23年皇帝,他這23年延續了呂后治國開的好頭——幾乎無戰亂,百姓有飯吃,君王無慾望。再加上呂后的那十五年,這近四十年的時間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華夏大地非常罕見的一段人人都有福氣的歲月。這麼說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打個比方,漢初就好像這麼一家大公司,部門少、領導少,沒有什麼動不動就扣工資扣獎金的管理制度,也沒有什麼各種讓你不脫一層皮就沒法完成的考核指標,領導沒事也不隨便找個理由就下現場各種找茬、各種檢查,員工只要完成公司象徵性的利潤,你多賺的直接揣兜裡帶回家就可以了。大家覺得這樣的公司不好嗎?至於公司那少數的幾個高層領導鬥來鬥去跟基層員工有什麼關係嗎?
所以,“黃老之治”其實就是純粹的(記得是純粹的哦)俱樂部管理模式,綜合思想就是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政府幾乎全盤從經濟事務中退出,放手讓社會力量去發展經濟。大家在一個俱樂部裡,只要不鬧大事,各玩各的,玩得開心,玩得痛快,象徵性交點管理費就可以了。
漢文帝這種努力剋制自己“不折騰”的能力,使得他一輩子得到豐厚的回報,真正做到了靜水流深。當然也別覺得漢文帝就特麼活得太容易了,畢竟沒有幾個大老爺們骨子裡是不愛折騰的。不愛折騰的男人一般都是沒有能力和條件折騰,或者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而不敢折騰,像漢文帝這種思路清晰地選擇不折騰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而且漢文帝時期不光統治者不折騰,它的官僚結構、政治制度都是最具簡約美的。中央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別是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軍事;御史大夫,主管監察,輔助丞相來監察官僚系統。九卿是九個方向與領域輔佐皇帝的官員以及他們的部屬。地方上採取郡、縣兩級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只經過郡和縣兩個級別,所需官員的數量也不多。
這種中央、郡、縣的簡單連線,像極了我們現在所提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整個社會生態的呼吸空間大,老百姓身上的擔子輕,朝廷的管理成本也小。這種自由飛翔的感覺讓漢初的老百姓之間也基本上沒有什麼社會矛盾,都特麼過上好日子了,誰還有心思去惦記你家那兩塊肉?
《道德經》有這麼一句話:“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說的就是當領導的四種境界,漢文帝不經意間就做到了“太上”的最高境界。
那麼,說多了這麼多理論的東西,漢文帝一朝的具體功績究竟要用什麼來表明呢?別急,看看《史記》中司馬遷的描述(雖然不全是漢文帝時期的功勞,但是主要是漢文帝時期的功勞):“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啥意思?老百姓窮得只剩下錢了。錢多得花不出了,糧食多得吃不完了,就連原來的奢侈品——馬屁(要知道西漢初年,蕭何也只能出門坐牛車)也變得更常見了。
也許有些人又會納悶了,為什麼漢文帝時期老百姓突然就變得這麼富有了呢?其實大家仔細想一想,要是我們一個家庭,沒有什麼大的開支,不三天兩晚就跟別人幹一架,不一年到頭各種災難不斷,純粹吃吃飯、買點衣服,有幾個家庭十幾年後沒有一筆不菲的積蓄?只要不好吃懶做。古代政府的財政支出基本上是四個方面:官僚成本、慾望消費、天災人禍和軍事戰亂。漢文帝政府機構十分精簡,自己又十分節儉,既不蓋宮殿也不擴後宮更不玩各種藝術,所以官僚成本、慾望消費等支出全都被削減的很低。但這也僅僅是漢文帝做了兩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有兩件是隻要碰上了就躲不開的事情就是天災和戰亂,這也幾乎是一個政權所需要面對最大的開支。黃河改道,千里蝗災,隨便來一個就夠中央政府十幾年緩不過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十萬之眾,日費千金。歷來戰爭就是名將的福音,財政的悲哀。但是,漢文帝就是這麼有福氣,在他當皇帝的時期,他啥也沒碰上。
總之,在自身的剋制和老天的幫忙下,漢文帝時期,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是特別的高,這也就夯實了大漢王朝的底層基礎,以至於後來漢景帝接班後,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幹吃飯的人,急於削藩,從而鬧出了“七國之亂”的內亂,也沒能傷到大漢的國本,人家繼續日子好過得很。再後來漢文帝的太陽神孫子漢武帝滿世界找匈奴人報仇,要是沒有他爺爺和爸爸給他積累的這份深厚的家當,估計大漢王朝早就被他折騰完蛋了。可見,漢文帝的“文”是實至名歸的。
02、漢文帝的深厚福氣有人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我感覺自己能力並不比那誰誰誰差,為什麼他就是比我混得好?”,我通常回答道:“人家比你有福氣唄!”我知道我這句話基本上把天聊死了,但事實還真是這樣的。什麼是福氣?就是有些好事你不去爭不去搶,偏偏就落到你頭上了;還有一些事你明明做錯了,卻又陰差陽錯地給你呈現了好結果;你呆在一個團隊裡,你感覺自己啥也幹,結果發年終獎的時候,你卻拿得最多……這就是福氣,漢文帝就是這樣有福氣的人。
我們從漢文帝的出身開始吧!漢文帝的母親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寵妾,結果被相師許負語言她的兒子要當皇帝,弄得魏王豹心花怒放,心想兒子皇帝父親自然也是皇帝了,一時覺得全天下都是自己的了。但他並不明白,這塊地雖然是你的,但地裡長出來的莊稼卻並一定是你的。後來,魏王豹被劉邦KO了,劉邦一看薄姬年輕貌美,就順手笑納了。但劉邦之所以是流氓,就在於很熊孩子。我搶了你的玩具,並不是因為我本身多麼愛玩這個玩具,而是因為你喜歡這個玩具。劉邦把薄姬收入後宮之後卻並不搭理人家,弄得薄姬心裡十分著急,你都不靠近我,我那要當皇帝的兒子怎麼出來呢?後來還是薄姬走了姐妹關係,說自己夢見被龍盤了一下。這樣劉邦才來了興趣,我不是也被龍盤出來的嗎?這樣,才有了劉恆的出生。
後來呂雉的小宇宙爆發了,劉邦的那些後宮珍藏和孩子們紛紛慘遭毒害。但是薄姬不受劉邦待見的經歷又激發了呂雉的同情心,都是傷心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居然罕見地放過了薄姬和劉恆。劉恆在他那天寒地凍的代地一直安守本分、慎言慎行,又讓他躲過了呂雉為了擁立呂姓王而對劉姓王的屠殺。等到呂雉死後,軍功集團絕地反擊,一舉清剿了呂氏家族,要重新擁立劉姓王爺當皇帝。結果想來想去還是平時蔫不拉幾的劉恆最適合當傀儡皇帝,結果在平定諸呂之亂之中出力最多、功勞最大的劉襄、劉章兄弟被擠到一邊涼涼去了。
當傀儡皇帝就是福氣嗎?並不見得,關鍵是劉恆把這個傀儡皇帝當出了水平,人家不蹦不跳,默默地擴充套件自己的私人空間,面子上十分尊重周勃那些“老功臣”,常“目送之”。暗地裡今天這裡安排一個自己人,明天那裡交一兩個知心朋友。反正不把手伸到你軍功集團的碗裡,自家院子裡該愉快地玩耍還是要愉快地玩耍。
而且,外部環境也十分配合漢文帝這種好福氣。老天爺不給他添麻煩,一直風調雨順的;一直騷氣逼人的匈奴也突然安靜了,就連那些各懷鬼胎的諸侯們也在諸呂之亂後表示很累,要休息一陣子了。當然,這也不是說漢文帝時期就啥事也沒有,只是沒什麼大動靜而已。你比如不知好歹的劉興居和太過於猖狂的劉長也鬧過,但也就是小打小鬧,其餘的劉姓王全是乖寶寶;匈奴偶爾挑釁、囂張一下,也是繼續和親,打發點財寶就解決了。而且匈奴鬧那麼幾下子,還讓漢武帝發現了一個青年將領周亞夫,結果這個小夥救了他兒子的江山。這就是福氣。
說了這麼多,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只要像漢文帝一樣“治大國如烹小鮮”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還是那個問題,這跟每個人的福氣有關。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時候也很多,很多人很多事是不允許你每天悠閒得像個老太爺一樣的。有些老人可以每天喝茶遛狗逛公園,有些老人還要每天打工做事賺零錢,你能說那些“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老人就不懂享受生活嗎?
“黃老之治”之所以沒能在中國長久地推廣下去,就是因為很多皇帝都沒有漢文帝的福氣。因為“黃老之治”就和我們現在的“享受生活”一樣,首先你這個人要知足常樂,其次外部的環境要允許你心安理得地過日子。你說你每個月有5000塊錢工資,就覺得啥都用想了?這樣挺好?要是你們家裡出現了重大變故試試?對於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你黃老之治、細水長流沒問題,前提你要沒有遇到災難、沒有遇到戰亂。
黃老之治其實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理想化的政治體制,有點類似於溫室中的花朵,它禁不起風吹雨打。這種福氣,可遇不可求。所以,歸根到底,漢文帝的福氣在於他既可以心安理得地進行黃老之治,又能把黃老之治治出好效果。
03、漢文帝乾的那些錯誤事介紹了這麼多,可能會給大家造成一種錯覺,好像漢文帝一輩子就不會幹什麼錯事一樣。世界上哪有這麼完美的人呢?漢文帝還真幹了不少錯事,而且是一錯就錯得很離譜的那一種。但是這也架不住漢文帝命好,他就是錯了,也能誤打誤撞地最後變成了好事。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件吧——變賣爵位。這是什麼事?大家一看就明白。漢文帝時期為了集中資源防範北方的匈奴,但是軍隊本身就是頭吸金獸,漢文帝時期雖然百姓富足,但是朝廷還是有壓力的。大臣晁錯一見如此,便建議漢文帝用變賣爵位的方式來蒐集民間財富。允許富人透過捐獻來獲得一定的爵位或者免除罪過。或者只要富人無償地給邊軍輸送軍糧也可以獲得爵位。這種爵位只能免人頭稅和勞役、減罪免罪,但不能減免土地稅。相當於一個榮譽稱號。這種行為在通常的情況下都是腐敗的標誌,但是,漢文帝卻幹出了很好的效果,不光充實了國庫,而且給原本單薄的官僚系統提供的預備資源,還讓老百姓不至於思進取。
漢文帝變賣官爵之後把國庫塞得滿滿的,又在公元前166年幹了一件足以震驚古今的大事:宣佈不再收農業稅了(別拿今天的農業稅來比較,兩者不是一個概念)。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是更大範圍的“莫斯科今晚不設防”,你老百姓只有享受,沒有義務了。古往今來的皇帝,敢於免除農業稅,只有漢文帝一個,別無他人。因為農業稅是古代一個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也是約束百姓的主要工具。在古代,取消農業稅這其實是一個誤國的方針。原因有三:一是很容易讓老百姓放飛自我,忘記自己身上還有交稅的責任;二是停止之後再去收,收稅成本大幅度增加;三是斷了自己的穩定財源,涸澤而漁。大家類比地想一想,很多人兜裡有兩錢後,便錢也不賺了,債也不要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你萬一碰上什麼大災大難,你再去找曾經借你錢的人要債,還要得回嗎?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只有減稅,從來沒有徹底免稅的。免稅的一碰到災、兵、疫、旱,基本玩完。但是,漢文帝就是運氣好,相當於開著頂級豪車,卻不買車險,裸奔了幾十年啥事也沒碰上。
最後,我們來看看漢文帝乾的第三件大錯事吧——出讓貨幣權。無論古今中外,貨幣的供給都是要牢牢地攥在中央政府的手中的。因為貨幣的供應對整個國家的關係太大,必須中央政權統一抓。涉及到錢的事,從來沒有小事!不過,漢文帝卻腦洞大開地出讓了貨幣發行權。你服不服?漢文帝就是這麼喜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政府不干預貨幣,你們誰有礦誰就鑄錢,鑄出來的錢我都認。這錢好不好使,市場說了算。良幣驅逐劣幣,這曠古絕今的歷史現象就這樣出現在文帝時期了。這種貨幣自由發行的弊端我就不多說,大家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到,比如擁有貨幣發行權的吳王劉濞就因此成了七國之亂的老大哥。但是漢文帝命好在什麼地方呢?就在於當時的貨幣並不是最主要的經濟流通符號,大多數經濟交換還是原始的以物易物,只有大宗交易或者遠途交易才會用到貨幣。相當於貨幣在當時的經濟體系中還屬於一個新鮮玩意。漢文帝這一出昏招又陰差陽錯地變成了盤活經濟、推廣貨幣的妙招了。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漢文帝乾的三件在別人身上可能導致萬劫不復結局的荒唐事,但他一點事都沒有,還陰差陽錯地取得了好的效果,這就是福氣,你不服不行。他賣爵,剛好那個時候的爵位大有富餘,相當於把自己家裡多餘的東西變現;他免稅,本是自斷後路的舉動,結果人家一點事都沒碰上,白賺了一個好名聲;他出讓貨幣,本是擾亂國家經濟秩序的昏招,又碰上經濟轉型的節點,變成了大力推廣貨幣的改革先鋒了。
04、一點尾聲和感慨漢文帝的一輩子是韜光養晦的,但又是幸運無比的,他的幸運不僅僅是上述這些,比如他還遇到了五百年難得一遇的政治天才為他提出了“列侯之國”和“眾建諸侯少其力”這兩大“金點子”;比如他還有了一個能力不錯的兒子劉啟(雖不如他,也算不錯)……他的一生足以讓人羨慕不已,但是又有多少人關注過漢文帝為什麼能一直生活在這種福氣當中呢?
我們通常所說人的成功要具備:天賦、機遇和勤奮三要素,福氣其實是機遇的一部分,但又有多少人並不知道什麼是機遇,或者知道機遇來了又抓不住?那麼我在文章最後關於福氣的問題想多說幾句:
1、福氣不是抱怨出來的。人在外在條件上是生來不平等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外在條件上的不平等。有些人生來富貴,有些人累世貧窮,這並不是誰更努力更懶惰的問題。不管我們抱怨不抱怨,這種差距是必然存在的,抱怨改變不了什麼。劉恆最開始也是出於一種很壓抑的狀態,但凡他表現出一絲怨天尤人的感覺,他的福氣就隨時可能被終止了。福氣本身就有不強求的意味,凡是強求來的東西都不是福氣。
2、福氣其實是侷限性的。也就是說,福氣對於每個人的意味並不一樣。比如,同樣一場戰爭,對於名將是揚名立萬的機會,對於庸將確實身敗名裂的深坑,你能說遇到上戰場的機會就是誰的機會嗎?所以,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福氣是什麼,別讓公眾慾望支配了個人生活,日子永遠是自己過自己的。你要看得了別人的好,能接受得了自己的不好。在一個相對安全、自由的空間裡把自己能把握得住的生活過得更順暢,這就是福氣。一時的得到並一定是真正的福氣,長久地擁有才是。我想武大郎和西門慶就潘金蓮對於福氣的理解一定是不一樣的。
3、福氣是需要各種支撐的。就像前面所說的天賦勤奮和機遇,你沒有天賦和勤奮,很多時候機遇你是抓不住的。我們時常會感覺領導在臺上講話牛逼哄哄,暗地裡躍躍欲試,但是真的突然有一天叫我們自己上臺去牛逼一下,結果還未開口,就發現自己腦子亂了,腿也哆嗦了。人通常都是渴望登上頂峰的,但我從不鼓勵兩種人登上頂峰,一是天生就有恐高症的人(天賦限制了),一是老是渴望別人把他抬到頂峰的人(勤奮限制了)。人,終歸還是要以自己的目標為圓心,以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為半徑,去畫生活的圈子。圈子外面的東西不要奢求。
最後,請朋友堅信一點,不管我們是步履蹣跚地向前,還是高歌猛進地進取,我們總會在適當時候遇到我們的貴人,但是貴人給我們伸出橄欖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確定自己的體系和性格能帶有很強的容錯空間和糾錯能力,否則,福氣會如蒸汽般消散,甚至燙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