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習地理時,對歐洲怨念不少,當時為了記住地圖上那密密麻麻的國家,很是下了一番工夫。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說到歐洲時,主要說了幾個國家分別是:西歐的法國、中歐的德國、南歐的義大利,而東歐則和北亞放到一起了,因為這個兩個地區同屬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這幾個國家作為歐洲的代表,最終卻沒能統一歐洲大陸。畢竟,整個歐洲大陸的面積約為一千萬平方公里,和現在的中國大體差不多,甚至還遠小於中國古代幾個大一統王朝的面積。在同樣的交通工具與道路條件下,為什麼古代中國控制的區域遠大於同時期的歐洲各國?根源就在於中國統一後,國威遠播,四夷臣服,當然有不服的也被打服了,被打後北邊苦寒,只能選擇西遷,進而影響著整個歐亞大陸的局勢。
歐洲始終無法做到統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與中國相比,歐洲文明起源地遠離大陸中心且無力擴張公認的歐洲文明是發端於古希臘的愛琴海文明,位置在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東部,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在希臘地區轟轟烈烈地搞城邦爭霸時,遠離地中海的歐洲其他地區依然處在愚昧時代。
而華夏文明,此時早已是統一文明核心區的國家了。中國古代文明儘管是多點開花,但文明核心區的黃河流域,各部落很快一統,並進入擴張時期。到了西周時,各地諸侯在周天子的帶領下已經開始向四方擴充套件,東到大海、北向與遊牧民族接壤、南方則同楚人融匯,西面側在當時受困於高山、戈壁,止步於關中平原。
西周核心區
後來歐洲文明進入羅馬時代後,古羅馬人圍繞地中海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羅馬帝國。不過,羅馬帝國即使是全盛時也僅僅是佔領了西歐和中歐的一部分,無力再向其他地區進軍。此時羅馬國境線外有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日耳曼人等等,後來由於匈人進攻歐洲,擠壓當地部族的生存空間,歐洲人開始了大規模的向西遷徙,並最終在公元476年毀滅了分裂後的西羅馬帝國。
宗教對世俗皇權強大影響力在西羅馬滅亡後,各部落按照武力強弱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國家,歐洲地區正式進入了封建時代。在羅馬帝國存續期間,基督教已經廣泛傳播並在公元4世紀時被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雖然,西羅馬帝國滅亡了,但基督教相比與各部落的原始宗教,擁有極大的優勢,各部落從上到下普遍接受了基督教。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困擾歐洲千年的難題,即,皇權和主教誰的權力更大?按道理來說主教權力來自皇權敕封,但皇帝本人也是信徒啊,主教仍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皇帝還能不聽主教的?
主教與皇權的爭鬥,中世紀前期尤為激烈並數次佔據上風,甚至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了教籍甘願忍受“卡諾莎之辱”。皇權的無力,使得中央集權根本無從談起,各地實力派開始崛起,各大諸侯與教會的聯合,掣肘皇權。國家的內部紛爭,導致無法集合一國之合力,發起統一歐洲的戰爭,而各諸侯間實力半斤八兩,在誰也無法吞併彼此的時候,保持現有的格局乃是最佳選擇,也就導致了歐洲大大小小的邦國、諸侯、領主並存。
歐洲1300年局勢
而教會在此期間,憑藉教廷的巨大影響力,攫取了龐大的利益。教廷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轉嫁社會矛盾,號召大批民眾向東傳播信仰,發動了跨度長達二百年的十字軍東征。
進入中世紀後期,時任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與法國國王的爭鬥中落敗,才逐漸扭轉了教廷在世俗中對皇權的掣肘。教會的逐步沒落,為接下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提供了基礎,雖然教會對世俗的束縛被打破,但各地千年的獨立已成定局,即便後期歐洲各地民族主義風起雲湧,但也從沒有哪個民族以同種的名義追求統一整個歐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