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隨後德國也向美國宣戰。主要戰場是在歐洲還是太平洋?當時美國軍方並沒有形成統一意見。馬歇爾在珍珠港事件後的第五天召見了艾森豪威爾(注意那時他的軍銜是准將),也問了他這個問題,當時艾森豪威爾回答是“你的這個問題太大了,我要過段時間才能回答”。隨後艾森豪威爾先後去了歐洲和太平洋戰場,大概一個月後他向馬歇爾提交了自己的答案“首要戰場是歐洲!”,在當時能提出並支援這點的是要有很大勇氣的,畢竟與美國直接交戰的是日本,德國之所以會向美國宣戰只是在遵循《三國軸心協定》。
艾森豪威爾給出這個答覆並不是心血來潮,他的理由有兩點:一是歐洲戰場形勢已十分危急,英國、蘇聯任何一方撐不住,都會導致整個歐洲落入德國之手;二是與日本的戰場是在太平洋,美國海軍有生力量仍在,對日作戰有極大的緩衝空間。如果整個歐洲被德國征服,則美國腹背受敵,那才是美國的真正災難。馬歇爾對艾森豪威爾的回答非常滿意,不久晉升少將,1942年又晉升中將、上將,指揮美軍在歐洲和北非的作戰。1944年6月,艾森豪威爾成功策劃、實施了諾曼底登陸,晉升五星上將。
這裡我非常推薦一部電影《艾帥與登陸日》,片中很細緻地講述了他如何解決與巴頓、蒙哥馬利等人的分歧,確保諾曼底登陸作戰順利實施。
同樣在中國,我們也有著一位民族英雄“蔣百里”,這位蔣先生從軍很早,卻鮮有獨自領軍作戰的事蹟。1933年他奉命去日本考察,當時即斷言中日必有一站,並在1937年寫出了《國防論》,書中講的就是如何對日作戰,主要論述了三點:
1、中國不怕日本鯨吞怕蠶食,抗戰則必須全面抗戰。當時日本已經佔領了東三省和華北部分地區,如果任由日本逐步侵入,中國的抗戰無法蓄力。
2、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但中國是大國、日本是小國,抗戰是持久戰,要用空間換時間。
3、戰場不能由北而南,要依託長江由東向西縱深作戰。中國北方多平原利於日本機械化部隊作戰,而若是順著長江逆流而上,河網、湖泊、沼澤密佈不利於日本機械化部隊的展開,並且武漢、長沙、南昌一帶勢必成為中日交戰的折衝之地。
我們回顧下抗戰史,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都是按照蔣百里的設定而來,遺憾的是蔣百里在1938年11月即去世,未能看到他的作戰理論得到論證和勝利的那一天。
都說商場如戰場,現代商業中動輒談戰略,而有幾人知道真正的戰略意味著什麼?我之所以講述這兩位偉大軍事戰略家的故事,是希望多些身體力行,少些坐而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