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王朝之一,在史學界有著“富宋”之稱。但我們也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宋朝的富裕理論上來說也不是天生的。
據史書記載,在太祖和宋太宗時期,宋王朝其實比較貧窮。太祖皇帝就曾節衣縮食,將所有的錢財積累起來,去贖買幽雲十六州。在那一時期官員的俸祿並不高,並且經常有遍地餓殍的現象。
到了宋太宗時期,宋朝長年與遼國開戰,為了爭奪幽雲十六州,居然導致大宋的主要糧區河北變成了戰場,那自然就出現了嚴重的經濟緊張現象。
無論怎麼看,宋朝初年都比較貧窮,宋朝又是如何做到發家致富的,答案出人意料,全靠宋太宗的一個荒唐的策略。
宋太宗的荒唐策略
說起到宋太宗,在史學界很多人對他評價不高,畢竟此人打仗能力太過於遜色。當年在針對遼國的戰爭中,不僅胡亂指揮,導致原先的優勢盡失,甚至還致使遼國佔據了進攻優勢。而且這位宋太宗還得到了一個雅稱,叫做“高粱河車神”,可見當年他在大戰之中逃跑的狼狽之態。
但有一說一,宋太宗在戰爭方面不怎麼樣,但他在政策方面卻是此中高手。他在統治時期,由於戰爭的原因,將國庫敗光,國家很快進入到貧困之中。此時國家又面臨諸多的戰爭,國內甚至還有一些起義戰爭,處處都需要用錢,這可愁壞了宋太宗,該怎麼掙錢呢?
很快,宋太宗在雍熙四年下達了一個命令,這個命令在現在看來頗具顛覆性,在當年更是被人指責為荒唐。
大概內容為:朝廷派遣8人帶著詔書和金銀珠寶,前往海外諸國開始瘋狂購物,大批購買香藥,犀牙以及珍珠和龍腦。
當時就有大臣上書,朝廷本來就貧困拮据,結果又這麼敗家,這位宋太宗此舉是不是太過於荒唐?
但不管大臣們怎麼反對,宋太宗總是保持微笑,並且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沒過多久,宋太宗的荒唐計劃立刻有了反饋,在海外採購的人員回來了,但回來的不僅僅只有他們和他們所帶的貨物,後面更是跟了一大幫的海外諸國商人。
這時候大臣們才反應過來,原來宋太宗此舉並不是去送錢,也不是去當財神爺。就是想要將市場的資訊發散出去,要讓所有的海外商人知道,中國的市場又一次開放了,絲綢和瓷器可以對外銷售。
據史書記載,由於戰爭的緣故,在唐王朝的前期,特別是大非川之戰,陸上絲綢之路幾乎斷絕,但唐王朝又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有學者曾認為,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亞地區的戰爭,使得中國的絲綢迅速的佔領了拜占庭和西方的市場,因此即使是在唐僖宗時代,也從來都是十分富裕,甚至可以拿錢買和平。
就算是在南漢時期,中國也依舊能夠斷斷續續的與西方保持貿易,這使得南漢這個太監國度都非常的富裕和奢靡。
因此,宋太宗想要解決財富問題,只需要重新開通海上絲綢之路,就可以解決資金問題。不過想要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依然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因此傳送資訊讓西方人來到中國領土,這樣就可以透過貿易獲得大量的資金,海上絲綢之路就可以重新啟動。
這時候人們不得不感慨,宋太宗真是高招,原來這位“車神”也有如此政治智慧。
繁榮的貿易
據史書記載,宋太宗在放出風聲以後,針對來訪的外國商人,他立刻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立刻開始任命新的市舶司。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拔市舶司的時候,其選拔流程頗為複雜,有人感慨其複雜程度甚至超過了宰相。由此可以看出,宋太宗對市舶司格外重視。
緊接著,廣州市舶司建立,然後杭州,泉州,鎮江等地又陸陸續續的出現了7個市舶司,大宋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正式開啟。
而且,一直在研究的時候發現,宋太宗時期,凡是有利於市舶司建設的,所有要求無一不滿足,堪稱不遺餘力。
在宋太宗的努力之下,宋朝開始進行瘋狂的海外貿易。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宋朝的海外貿易規模就已經超過了唐朝,而且與宋朝貿易的國家數量居然高達60個,以當時的貿易規模來看,宋朝也可以稱為“世界市場”。
擁有這麼大的貿易規模,那麼自然可以撈取巨大的收益,宋朝到底賺了多少錢呢?我們不需要提供具體資料,只需要給一個比例就能清晰的得知。史書記載,在北宋年間,進出口總額和財政總收入之比,居然高達1:5,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比例。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是一個商業國家,而是一個以自然經濟佔主體的封建國家,宋朝居然能夠做到這樣的地步。因此,在農業並未大規模減產的背景下,我們只能感慨,商業貿易的數額太大,大到已經佔到了國家經濟命脈的地步。
由此可見,宋朝的富裕是從這時候開始,其富裕程度真的遠超前代,就連唐僖宗時期都不能與之相比。
貿易潮流
在如此可怕的利潤之下,不僅僅有大批的西方商人走進來,同時也有大量的中國商人走出去。
據宋史記載,在宋朝幾個有名的大商人中,居然有好幾個是僧侶和道士,他們本來是常伴青燈古佛的人物,卻因為商業的刺激,最終殺入了海外貿易之中,並且成為了此中高手。
例如,杭州僧人淨源,他就還俗融入到了海貿大潮中,成為了知名的海上。又例如溫州道士王居常,還有大名鼎鼎的張道人,他們都是以出家人的身份殺入到了國際貿易圈中,還成為了海外的知名人物。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也搞起了貿易,這個人就是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先生。
史書有載,蘇軾先生曾經被流放到了海南,因此也開始過上了吃荔枝的苦日子。不過,蘇先生頭腦非常靈活,他很快就融入到了商業大潮之中,將東南亞的蘇木從海外倒騰回來,並且轉手賣到了四川。
這一進一出之間,蘇軾先生肯定賺了很多錢,因此他在流放期間,反而過得比較滋潤,並不缺錢花。
要知道,蘇軾先生可是地地道道計程車大夫階層,他們可是從來瞧不上商業的,他居然在商業大潮之中,也成為了其中的弄潮兒,這也不由得讓人感慨,宋代商業之繁華,真的已經影響到了基層,連士大夫都不能脫俗。
結語
宋朝的繁榮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透過宋太宗的努力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成功所帶來的。這一切都建立在海外貿易的基礎上,而且宋朝從中獲得了鉅額的收益,收益之大居然勉強能與農業稅收相媲美,真可謂是奇蹟。
其實在宋王朝時期,關於國家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出路。農業稅收終究是下乘,只有發展商業才是真正的出路,這一進一出之間,收益增加百倍,而且還免去了辛苦勞作,豈不美哉。然而,宋朝的繁榮終究只是片刻,很快,這一切又在明清回到了正統,真是有些讓人覺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