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歐洲地區在率先進入工業文明後,依託船堅炮利開始全球擴張。在征服其他地區時,工業文明對其他地區形成了降維打擊,最終歐洲各國建立起了全球範圍內殖民地體系。其中的佼佼者英國,更是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巔峰時期,整個大英帝國控制著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在眾多歐洲國家中,英國能夠最後勝出,與該國家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有著密切的關係。至於為什麼英國能夠出現工業革命,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但不管從那方面分析不列顛群島上的清教徒是一個無法繞過的重要因素,而清教徒的產生與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密不可分。

從1517年馬丁·路德在維騰貝格宮城教堂門上張貼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開始,轟轟烈烈的歐洲宗教改革拉開了大幕。而這件事的直接導火索是時任教皇利奧十世在德意志各地以兜售贖罪券之名,行聚斂資財之實,引起了各地諸侯與民眾的不滿。

而在中世紀時期,教皇的權威至高無上、無人可撼動,即便是各國首腦也得俯首,聽從教會指引。然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教廷從中世紀開始介入世俗中並凌駕各國政權之上後,也受到各種挑戰。最終在義大利出現了宗教改革的先聲-文藝復興。

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滅亡羅馬的各部落普遍以繼承羅馬帝國的遺產自居,而頂著國教的基督教快速被各國接受。“羅馬人的皇帝”這個稱號為強權所追求,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和後期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前身)先後被教皇加冕。而熟悉羅馬運作機制的教職人員也普遍介入各國政治生活中,教會的影響力逐步增強。

教會透過各種手段聚集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也被各國國王尤其是缺錢的國王所覬覦。當時歐洲國家間、諸侯間經常打仗,為了籌集軍費教會擁有的龐大財富就進入了掌權者眼光內。13世紀末時,西歐各國世俗政權與教皇之間的爭奪十分激烈,當時法國國王充分利用國內各階層的支援,使用武力進行了教皇的更替!並扶持法國主教成為教皇,將教廷從羅馬遷往法國控制的阿維尼翁,前後70年之久,此舉嚴重打擊了教會的權威。

當然,此舉不僅讓法王獲得了向教會徵稅的權力,還解散並佔據了聖殿騎士團的大量財富。

在教皇成為“阿維尼翁之囚”時,歐洲各國爆發了流行數百年的大瘟疫-黑死病。僅僅在1347年~1351年間,就將歐洲人口減少了2500萬到3000萬人,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約1億)的1/3。此時,各地的信眾普遍向教會求助,然而這樣的行為不僅無助於緩解瘟疫,還導致大量的教會成員死亡。人們逐漸意識到教會宣稱擁有超自然能力是徒有其表,羅馬天主教會在底層的威信逐步動搖,人們開始對宗教重新思考和追求。

2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