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弘曆都十分崇拜他的祖父康熙帝玄燁,為政處處效法。因此將弘曆與玄燁相比,會發現他們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曾舉行過博學鴻詞科考試,都曾多次南巡,都有著雄才偉略、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集中皇權;都善於對漢族知識分子實行籠絡政策,但又都實行思想文化專政、大興文字獄,著力打擊對清朝有不滿情緒的知識分子。然而,他們二人也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談及武功,弘曆貌似真的比不上玄燁。玄燁曾經平定三藩、統一臺灣,曾經打敗俄侵略軍於雅克薩、三徵噶爾丹,這些功績,都有著重大歷史意義和價值。而弘曆曾誇耀“十全武功”,有些的確值得稱道,比如進攻準部、回部,抗擊廓爾喀侵略;攻打金川,也有一些道理,但是損失卻有點大了;其他就真不值得稱道了,比如進攻緬甸、安南之役,就是一項不義之舉。
談及文治,弘曆似乎比玄燁更勝一籌。他們二人都十分注重發展文化事業,在世時出了很多著名學者,編輯了很多有價值的書籍。比如,康熙朝編有《康熙字典》《曆象考成》《佩文韻府》等;乾隆帝時期則完成了《大清一統志》《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庫全書》。乾隆時期,乾嘉學派開始形成。透過一番比較,可以看出,弘曆在文治上的成就真的比玄燁突出。然而,弘曆毀書多,則是他一生最大的罪過。
他們二人為政風格,可以用“難分優劣”四個字來形容。玄燁寬仁,弘曆寬嚴相濟:玄燁即位之初,民族矛盾嚴重,百業待興,為消除滿漢矛盾,需要寬仁;而弘曆為緩解因雍正帝胤禛的嚴酷造成的統治上層矛盾激化,需要寬,但吏治腐敗抬頭,又需要嚴。在對外關係方面,康熙帝比乾隆帝開放得多。康熙初年還執行海禁政策,但統一臺灣之後,康熙帝便開了海禁,鼓勵人們出海貿易,開放了澳門、漳州、寧波、雲臺山作貿易港口。而乾隆帝即位後卻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乾隆二十二年,只許廣州一處通商,設立十三行,約束外商活動,限制商民出海。
在作風方面,弘曆比玄燁就差之遠矣。康熙帝崇實尚簡,自覺減少宮中費用;而弘曆則好大喜功,耗費國家錢財毫不憐惜。他們二人都曾六次巡江南,玄燁六次南巡是為解決治河問題,輕車簡從,僅建了少數行宮,大部分地方住在地方官員的衙署裡。而弘曆南巡時,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
在性格方面,他們二人差距也大。玄燁穩重,弘曆則易感情用事。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后富察氏死了,弘曆對此十分悲痛。盛怒之下,弘曆因為一些芝麻小事,居然處分了大員一百多人,而在此以前的13年中,他只處分過1人,那就是提督鄂善。從此事看來,弘曆的有些行為還是不夠成熟。而到了玄燁晚年,皇子爭位,也鬧得他夠傷心的,但他就沒有這樣感情用事。他們都搞思想箍制,弘曆比玄燁厲害得多。康熙朝雖有文字獄,但處理比較寬大;弘曆則把文字獄當成家常便飯,製造一百三十多樁,佔整個清朝文字獄的80%,好多都是捕風捉影。他還屢下禁書令,銷燬了大量有價值的圖書。
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總的來說玄燁也比弘曆強。關於語言,弘曆懂滿、藏、漢文;玄燁除了略懂滿、漢文之外,還精於蒙文、梵文,懂一些拉丁文。而其他方面,玄燁在數學、天文、物理、曆法、地理、農學、醫學上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並一直支援科技事業的發展;弘曆則在科技知識方面的才能不見載。他們二人雖然都能作詩,而玄燁的詩作遠沒有弘曆的多;弘曆一生作詩近4萬首,然而他們的詩作技巧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