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天父”楊秀清被殺,拜上帝教信仰崩潰,太平軍人心渙散,沒了精神支柱。沒了信仰,太平軍將領開始出現投降清軍現象,且越來越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郜永寬等“蘇州八大將”。1863年11月,郜永寬等八位將領投降清朝,但李鴻章不守諾言,不但沒有授予他們官職,還在宴會上將他們殺死,是為“蘇州殺降”事件。
當然,太平天國也不缺乏硬漢子,就算戰鬥到最後一刻,陷入重重包圍,他們也沒有選擇投降,而是繼續戰鬥。本文主角,悲歌悍將胡永祥:挖掘山間骨頭做炊具,力竭被湘軍擒拿,受凌遲處死。
胡永祥,安徽東流人,太平天國後期悍將。1853年9月,翼王石達開來到安慶處理政務,大量招收兵馬,擴充太平軍實力,胡永祥就在這時參加太平軍,成為石達開部將,隸屬賴裕新部。此時,太平軍悍將眾多,胡永祥初來乍到,並沒什麼表現機會,只是協助防守安慶而已,並未立下功勞。
1857年5月,石達開對洪秀全不滿,脫離天京,號召部下追隨自己單幹,去建功立業。留在太平天國,胡永祥看不到出頭之日,他只好追隨石達開外出,開始了遠征。誰知,石達開單幹後表現實在太差,連地方雜牌軍都打不贏。1859年7月,石達開戰敗寶慶,狼狽逃往廣西避難。
1860年7月,彭大順、朱衣點、童容海、吉慶元、汪海洋等率20萬雜牌軍脫離石達開,迴歸天京。此時,胡永祥也參與其中,回到天京。
脫離石達開,追隨汪海洋迴歸天京,胡永祥開始迎來發展機會。因為,他們遇到了“貴人”,大名鼎鼎的忠王李秀成。脫離石達開北上軍團,除中途被清軍截殺走散外,其餘都在江西境內匯入李秀成、李世賢軍團。此時,李秀成正準備東征江浙,需要擴招兵馬,汪海洋、胡永祥等人加盟,李秀成非常高興。
東征江浙,太平軍所向披靡,八旗、綠營紛紛潰敗,李秀成、李世賢佔據東南財稅重地,實力大大增強。李秀成也不忘記“北上軍團”,他讓汪海洋、胡永祥鎮守餘杭,並上奏天王,給他們加官進爵,胡永祥被授予天將職,僅次於王。韋昌輝之子韋以成《天國志》記載:“未幾,封總統天將。”
鎮守餘杭,胡永祥過得滋潤,但好景不長。1864年初,天京危機重重,江浙基地又大多被李鴻章、左宗棠攻佔,汪海洋只好撤出餘杭,謀求新出路。撤出餘杭後,汪海洋並沒有增援天京,而是屯駐在江西、浙江邊境,但胡永祥回京,參與天京保衛戰。
1864年7月,湘軍“吉字營”攻克天京,然後大肆搶劫,胡永祥乘此機會帶著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而出,前往湖州匯合黃文金,商議東山再起。10月,黃文金陣亡沙場。不久,護送幼天王軍團在楊家牌全軍覆沒,胡永祥則幸運躲過一劫,他突圍而出,投奔上司汪海洋。《天國志》記載:“海洋得之大喜,倚為心腹,動靜諮之。”
汪海洋,安徽全椒人,驍勇善戰,冊封康王千歲,是太平天國後期頂樑柱,麾下兵馬眾多。但是,汪海洋權力慾望強烈,想要獨攬軍權。為此,汪海洋相繼刺殺紀王黃金愛、侍王李世賢,吞併他們部下,鬧得人心惶惶,太平軍四分五裂,士氣低迷。
1866年1月,汪海洋在嘉應州被叛徒丁太陽出賣,被槍支爆頭,陣亡沙場,譚體元成為統帥。《天國志》載:“諸將在城中者推偕王譚體元為主,以胡永祥總統諸軍。”如此,胡永祥成為南方太平軍二號人物,地位非常顯赫。
嘉應州太小,物資又短缺,並非久留之地。為儲存太平軍有生力量,譚體元、胡永祥等商討突圍之策。譚體元主張前往廣西,藉助天地會力量,東山再起;胡永祥則主張越過天目山,走閩浙,北上匯合賴文光軍團。走閩浙路線,不但路途遙遠,還會遭遇湘軍層層封鎖,困難重重。所以,眾將都希望去廣西,但胡永祥堅持北上,大夥只好同意,因為胡永祥兵馬最多。《天國志》記載:“諸將雖不悅,畏永祥兵眾最多,乃勉從之。”
會議激烈爭吵,鬧得很不愉快,更可惡的是,會議內容被利王朱興隆告密,湘軍對太平軍突圍路線瞭如指掌,並提前設下埋伏。結果,太平軍剛離開嘉應州,承擔斷後任務的譚體元就被湘軍圍攻,所部傷亡殆盡;譚體元身受重傷,縱馬跳下山崖,後被湘軍擒拿,送往廣州凌遲處死。
湘軍殲滅譚體元部之後,立刻追擊胡永祥軍團,從四面圍攻而來。此時,前路已經被湘軍提前封堵,胡永祥沒有查明情況,太平軍陷入重圍,陣腳大亂,自相踩踏而死者不計其數,場面慘不忍睹,令人痛心。《天國志》記載:“人馬多墮澗死,屍與徑平,後繼者蹈屍而過。”
突破湘軍第一道封鎖線,太平軍損失非常大,所攜帶的炊具全部丟失,將士飢腸轆轆,難以繼續行走。如此,胡永祥只好在山中停留兩天,並派人挖掘骨頭做炊具,解決吃飯問題。《天國志》記載:“鍋帳俱失,至遍掘山間骨殖罐以為炊。因留屯二日。”
吃飽飯後,胡永祥帶著將士繼續行走,因害怕前路被湘軍封堵,胡永祥沒能急行軍,再次陷入重圍,結果全軍覆沒,胡永祥被凌遲處死。《天國志》記載:“懲前鑑,徘徊不敢入,進退彷徨,軍遂覆,永祥被擒,凌遲處死。”
參考書目:《天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