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帝劉莊是陰麗華和劉秀的長子,前太子劉疆退位後,劉莊成為東漢的第二任太子,公元57年劉秀去世,劉莊又成東漢的第二任皇帝。
相較於漢光武帝劉秀廢掉郭聖通改立陰麗華為新皇后的騷操作,漢明帝劉莊的後宮也同樣不尋常:
也許是偏愛,也許是彌補陰麗華因無子而落選皇后寶座的遺憾,漢明帝劉莊登基時,不僅立無子的馬氏為皇后,還把同為貴人的賈氏生的兒子劉炟交給馬氏撫養,一手促成了馬皇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無子卻享盡子孫福的皇太后。
皇帝的偏愛,有時就是可以這樣為所欲為。馬皇后幾乎是瑪麗蘇大女主文裡的瑪麗蘇本蘇了。
01、幼年家道中落,未婚夫落井下石,一氣之下馬家把她送入了宮馬氏的出身不錯,她的父親是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但馬援64歲時死在了戰場上,失去家族的中梁砥柱,馬家因此被權貴們欺負,馬氏自小定下的親家竇家在馬家落難時不僅沒有伸出援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詆譭馬援。
馬氏自小喪父,親生兄長又早夭,生母藺夫人喪夫又喪子,導致精神恍惚患上心病。因此10歲的馬氏就幫忙打理家務,管御僕人,負責內外對接等,承擔了她這個年齡不應該承擔的責任。
「《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明德馬皇后諱某,伏波將軍援之小女也。少喪父母。兄客卿惠敏早夭,母藺夫人悲傷發疾慌惚。後時年十歲,幹理家事,敕制僮御,內外諮稟,事同成人。」
因為擔心馬氏嫁入竇家會受到欺負,馬氏的堂兄馬嚴憂憤不已,最後經藺夫人同意後,做主解除了馬氏和竇氏的婚約,上書漢光武帝劉秀,請求皇室看在馬援的情面上從他的三個女兒中挑選一個入宮。彼時,馬援有三個女兒未嫁,長女十五歲、次女十四歲、馬氏最小十三歲。(漢朝女子15歲以上不嫁人就要加稅,所以漢朝女子結婚都很早。)
俗話說,命中若有終須有,最小的馬氏被選中,成為太子劉莊眾多妃嬪之一。馬氏因禍得福,剛退了親就被選入了太子宮中,成為皇室妃嬪,人生就是這樣起落不定。
(此處猜測,馬氏的異母兄長對她可能不太好,否則怎麼輪得到她的堂兄出面為她主持公道和竇氏解除婚約,並上書將她送入宮中呢?馬援死時六十多歲,馬廖三兄弟卻讓10歲的妹妹打理家務,實在不好理解。)
馬氏入宮後,在陰麗華身邊奉承,因為舉止有禮、與人為善,深受陰麗華和太子劉莊的好感,劉莊對她更是寵愛有加,馬氏也應有寵而經常居住在劉莊寢宮的後堂。
在馬氏進宮之前,馬氏的異母姐姐的女兒——即她的外甥女賈氏就已經在太子宮中,而且有寵,可自從馬氏進宮後,她的外甥女賈氏的恩寵就被瓜分了,逐漸不那麼受寵於太子劉莊了。
公元57年劉秀去世,劉莊登基,同年,賈氏生下劉莊的第五個兒子——漢章帝劉炟。馬氏和賈氏都被立為貴人,但漢明帝劉莊卻把賈氏的兒子交給馬氏撫養,這波操作下來,感動了一批人,賈氏卻成了不敢動的那個人了。
02、無子卻被立為皇后,被她擊敗的還有陰麗華的侄女史書中,劉莊有記錄的兒子有9個,女兒12個。沒有一個是馬氏生的。
也不知道有什麼內情,劉莊登基時,馬氏應該才十幾歲,漢明帝劉莊就從賈氏的手中把新生兒劉炟交給馬氏撫養,劉莊卻對她說出:“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兒子,只怕不能精心愛護養育而已。”彷彿預料到馬氏一生都無法生育似的。
「《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帝以後無子,命令養之。謂曰“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不至耳”。後於是盡心撫育,勞悴過於所生。」
公元57年,劉莊的後宮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劉莊預感到馬氏不一定會有親生子女?又發生了什麼事,讓劉莊覺得賈氏待親兒子會“愛養不至”呢?誰也不知道。
我們就當做劉莊僅是單純的偏心吧。
就這樣,賈氏的新生兒劉炟成了馬氏的養子,而賈氏從此再未育有皇子。
當然,在古代,一切不好理解的事情都能用鬼神之說代替。據說在馬氏很小的時候曾久病不愈,她的生母藺夫人便為她請來占卜師為她占卜,根據卦象占卜師曾預言,馬氏將“貴而少子”,如果養育他人之子得力,福報會勝過養育自己生的兒子。
古人迷信,我們也無從得知這是後人為了讓事情合理化編的,還是真有其事。但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馬氏和劉炟這對養母養子,確實都彼此成全了對方。如果沒有馬氏,皇五子劉炟不一定會成為太子,如果沒有劉炟,馬氏不一定會成為皇太后。
自從被漢明帝要求養育劉炟後,馬氏養育劉炟非常盡心,母慈子孝,羨煞旁人。而劉炟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真的一輩子都僅認馬氏為母,對自己的親生母親賈氏反而很冷落,劉炟登基後也僅尊馬氏為皇太后,認馬廖等三兄弟為舅舅,對賈氏無更多的關照。(此處可供無數小說家展開無限的想象力。)
漢明帝登基後並沒有馬上立皇后。直到皇五子劉炟三歲那年,漢明帝登基三年了還沒有立皇后,大臣們上書請求立皇后。
彼時,漢明帝的後宮有子的妃嬪就有好幾位,其中包括陰麗華的侄女陰貴人。陰貴人和她所生的兒子梁王劉暢都極其受寵,但在立誰為皇后時,太后陰麗華卻以“馬貴人德冠後宮”為由,要求漢明帝立馬氏為皇后。
「《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長秋宮,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其人也”遂立為皇后。」
從這個側面來看,馬皇后的婆媳關係處理絕對到位。從《史記》《漢書》《後漢書》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規律,大約是從陰麗華開始,中國後宮極度標榜“德”,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以“德”為評價標準,與當時的人才選拔制度“察舉制”遙相呼應,而馬氏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03、開創“起居注”新史書體裁,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馬皇后從10歲起就把將軍府的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在陰麗華身邊奉承的時候,也因為舉止得禮宛如成人而得到婆婆陰麗華、丈夫劉莊的寵愛。
漢明帝劉莊的嬪妃,凡有記錄的幾乎都能得到“有寵”兩個字,但值得引人注意的只有馬皇后和陰貴人兩個,她們所得到的恩寵都異於常理。一個無子卻立為皇后,另一個無論是自己還是兒子所得到的的皇室賞賜都超越他人。
《後漢書》極度推崇馬皇后的人品,但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讓馬皇后走上人生贏家之路最重要的原因也許是她的情商和管理/政治才能。
首先,她很明白當時的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什麼。
馬皇后讀書的時候就有所選擇的誦讀當時文人士子們所推崇的《易》《春秋》《董仲舒書》等,漢朝從漢武帝時期就採用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如果沒記錯的話,馬皇后應該是第一個被史書記載喜歡董仲舒著作的后妃。
在她還不是皇后的時候,就以“皇嗣未廣”為理由,喜歡給漢明帝推薦美人。每位被漢明帝臨幸過的宮人都能得到她的安慰和接納,如果被漢明帝多臨幸幾次,還能得到額外的待遇。
在皇后人選未立的時候,馬氏卻做了皇后該做的事情,相信這給太后陰麗華帶來極大的便利。而如此做法,那些想爬上龍床的宮人、漢明帝、太后陰麗華、大臣們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馬氏日常積攢的口碑,都是她雀屏中選成為皇后的利器。當時,漢朝還沒有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靠的是“察舉制度”。要當官,首先要有個好名聲。所以在官場,擁有好名聲就是最有利的武器。因此,哪怕是為了宣揚人才選拔制度,把馬氏立為皇后,也是皇家最明智的選擇。
其次,她開創了皇后著布衣的先例。
《後漢書》中極度讚譽馬氏的人品,對她的外貌描寫卻僅有“身長七尺二寸,方口,美髮。”寥寥幾字。但馬氏的容貌應該不俗。
從諸姬看到她穿布衣卻以為穿著的是綾羅綢緞這點來看,馬皇后的容貌儀態應該是屬於穿麻袋也好看的型別。
東漢初期百廢待興,節儉絕對是皇室所推崇的美好品德,馬皇后自己穿布衣,卻不強制其他妃嬪穿布衣,這不僅昭顯她的與眾不同,也昭顯了她寬容大度的個性,即使有人想說她壞話也不好開口。
從馬皇后和漢明帝的相處模式也可以看出一點端倪。馬皇后也極少和漢明帝遊玩,卻從不禁止漢明帝和其他妃嬪玩樂。漢明帝說她“家志不好樂,雖來無歡”(不喜歡玩樂,即使來了也感覺不到歡喜),所以每次出遊娛樂都很少讓她隨從。
夫妻之間彼此成全,賢后配明君,其樂融融。在此,也點明瞭,馬皇后和漢明帝相處的時候,遊玩娛樂從來不是他們的話題主題,他們之間擁有脫離低階趣味的共同話題。
最後,也是馬皇后一生得寵的最重要原因: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我們都知道,無論一個人的容貌、情商有多好,想要以色侍人永遠得寵,是遠遠不夠的。漢成帝劉驁在班婕妤辭攆的時候,也曾大肆讚揚她的美德,但隨著國事上的無能為力,劉驁選擇了逃避現實沉迷美色。
馬皇后能讓她始終得到漢明帝信任和寵愛的,一是夫唱婦隨,馬皇后的所作所為恰好是漢明帝喜歡的;二是馬皇后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三是在國家大事上也能給予得當的輔助,這也是她和漢明帝相處時的共同話題,和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妃子擁有質的飛躍。
漢明帝經常把“諸將”“公卿”都難以評定的事情,拿來詢問馬皇后的意見,由她來決斷國家政策。最重要的是,馬皇后給意見的時候,能做到“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也就是說,馬皇后不僅能給出極好的建議,還能採用讓漢明帝感到有趣的方式來提出意見,從來不打擊漢明帝的自尊心。這比喜歡用“忠言逆耳”來掩飾不良勸諫技巧的人不知高明多少倍。
正因為她知情知趣又有學識,才能得到“始終無衰”的寵愛。但馬皇后又不是白蓮花聖母,從她養育漢章帝劉炟後,劉炟絲毫不眷顧生母賈氏這點來看,馬皇后其實很懂得什麼該讓什麼不該讓。
04、大公無私,開創了“起居注”新史書體裁,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公元57年,劉莊登基,公元59年就整治了曾經對馬氏落井下石的竇氏家族。不過,這應該是竇氏自作孽不可活,彼時竇氏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西漢竇太后的外戚),常依仗權勢作威作福,成為了漢明帝整頓朝綱殺雞儆猴的“雞”。
相較於漢明帝劉莊對外戚的嚴苛,馬皇后在對待外戚的態度上也不遑多讓:
馬援死後,馬氏家族曾一度被其他權貴欺凌,馬氏做了皇后之後,卻從不以私事相求,相較於陰麗華孃家的“一門五侯”,馬氏家族沒有一個封侯的,在史書上也沒有馬家得到大肆的封賞的記錄。
公元75年,漢明帝劉莊駕崩,漢章帝劉炟繼位。馬皇后也從長秋宮搬到長樂宮,成為了皇太后。當時漢章帝劉炟就想封馬太后的3個兄長為侯,但馬太后拒絕了。
成為皇太后之後,她做了三件讓人稱讚不已的事情:
1、 對漢明帝的其他妃嬪:每位貴人都“賜王赤綬,加安車駟馬,白越三千端,雜帛二千匹,黃金十斤。”
一句話,就是丈夫死了,正妻給小妾們送爵位、送車、送物資、送錢。我分析,主要是為了照顧漢章帝的生母賈貴人,為了一視同仁,才每個貴人都有同等賞賜。
東漢時期,皇后之下,就是貴人。漢明帝是有名的專心事業的皇帝,他的後宮,除了馬皇后,能找到蛛絲馬跡且得到貴人封號的僅5人。馬皇后的賞賜雖然豐厚,但因為物件是“貴人”,人數其實非常少,否則,國庫也支撐不起。
2、撰寫《顯宗起居注》,這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馬皇后是皇帝起居注的開創者,雖然初衷可能是為了弘揚漢明帝的美名,記錄她丈夫漢明帝的起居日常,但卻開創了“起居注”這一文學體裁,此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起居注”,成為寶貴的史學資料。
“起居注”是中國第一個女性開創的史書體裁,馬皇后所撰寫的《顯宗起居注》比班昭的《女誡》早了二十幾年,因此馬皇后也被譽為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
3、 堅決防範外戚爭權,對自己的家人也不容情
從衛子夫到陰麗華,但凡是受寵的後宮妃嬪,孃家幾乎都是鯉魚躍龍門,一飛沖天。就以陰麗華為例,陰氏父子一門五侯、牧守數十,從地方富戶一躍成為東漢權勢最大的外戚世家,連廢后郭聖通的五皇子都敢欺負。
按理說,有陰麗華做榜樣,馬皇后的外戚哪怕達不到“一門五侯”的繁盛,也應該得到不差的賞賜。但是馬皇后卻極力反對厚賞自己的孃家。
漢明帝時,她的三個兄長:馬廖,衛尉;馬防,城門校尉;馬光,越騎校尉。對比其他皇親國戚,職位低到令人垂淚。漢明帝去世後,漢章帝劉炟想給3個舅舅封侯,馬太后以前朝外戚貴寵之禍為由,堅決反對。
但趨炎附勢的人到處都有,公元77年,夏季大旱,有大臣上書,說這是因為沒有封外戚的緣故。馬太后大怒,直接下詔說斥責這些大臣趨炎附勢,堅決不許漢章帝加封馬氏外戚。
馬太后的詔書中明確指出三點:
1、 大臣們趨炎附勢,想從中獲得政治好處,是諂媚之輩;
2、 漢明帝給自己的兒子的待遇尚且要比漢光武帝的兒子差,避免王侯爭權鬥利,如果大肆封賞馬氏外戚,“欲以馬氏比陰氏乎?”,必然會與陰氏外戚有利益衝突,她不允許外戚爭權的情況發生;
3、 馬氏外戚在沒有封侯的情況下就已經生活驕奢,無論是品行還是才幹都不足以封侯。
成語“車水馬龍”便是馬太后的詔書中簡化而來的。詔書提到太后出宮時看到馬氏外戚車如流水、馬若游龍、奴僕衣飾華美,回宮後,她就下令停止每年按慣例賞賜馬家外戚的錢財。她希望藉此使馬家有所警惕,改過從儉。但大臣們請封馬氏的行為簡直是把她的良苦用心都糟蹋了。
漢章帝無奈,在馬太后有生之年,都未實現為舅舅們加封爵位的心意。
公元79年,馬太后染疾,病死,和漢明帝合葬於顯節陵。同年,漢章帝劉炟才如願給三個舅舅封侯。不過受馬太后的影響,馬廖三兄弟受爵後辭官歸第了。
05、總結一下:馬太后可以說是封建皇朝第一個遏制自己孃家保全政治局面的皇后。也正因為她的大公無私,陰麗華、漢明帝、漢章帝均對她寵敬有加,在後世的口碑也如日中天。她幾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符合儒家理想的皇后了。
可惜的是,她一生節儉,以身作則,卻始終無法避免東漢走向外戚干政的結果。因為識人不清,她喜歡的兒媳婦竇氏不僅把外戚干政鬧得如火如荼,還直接導致了東漢從外戚干政走向宦官弄權的局面。真是時也,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