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代皇帝最初起用大量的宮女,伺候皇帝和后妃,但是很快就發現行不通,因為很多重活,例如挑水拉貨抬轎子之類,宮女根本幹不了,所以才出現“宦官”這麼個職業。

後來也叫太監。

抬轎子這種事,宮女幹不來,還是需要男的

可是問題來了:古代皇帝的廚子(御廚)、皇帝的貼身保鏢(大內侍衛)、皇帝的私人醫生(御醫)也是在紫禁城裡伺候皇帝和后妃,那麼這三種人為什麼不需要淨身呢?

今天,老馮為大家把這事掰扯明白。

首先說御廚

我們要知道,太監之所以要淨身,是因為太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近距離、大量、頻繁地接觸皇帝的女人,皇帝不放心,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要淨身。

換句話說:

需要接觸后妃的男工,需要淨身

不需要接觸后妃的男工,則不需要淨身

是的,皇帝其實並非一點道理都不講,皇帝心裡是清楚的:有些職業是不需要接觸、也沒有機會接觸到后妃的,那麼那些職業,就不需要淨身,硬要人家淨身,對皇帝也沒什麼好處。

大清御膳房想象畫

說到這裡,“御廚為何不淨身”的答案,就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了:

是的,御廚不淨身的原因就在於:

御廚根本見不到后妃

我們看看下面這幅圖就知道:

紫禁城裡兩個御膳房(內廚房、外廚房)和後宮區域之間,隔著好幾重的宮牆、宮門,在御膳房裡炒菜的御廚,平時炒完菜就下班回寢室(值班的除外),不允許亂跑,也嚴禁進入後宮,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見到皇后和妃子。

那麼,御廚見不到后妃,誰來上菜呢?

答案是:

太監去上菜

是的,御廚炒完菜之後,自己是絕對不能去上菜的,而是必須由太監去上菜,當時這道工作,叫做“傳膳”。

清代傳膳太監實拍

是的,傳膳由太監做,御廚只負責炒菜,炒完菜就沒他的事了,所以古代御廚沒有機會見到后妃——他不需要淨身。

御廚不能淨身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御廚是一個專業活,是一門手藝,在古代“御廚”的手藝是一代傳一代的,也就是說,爸爸是御廚,兒子後來接班,也當御廚,一代傳一代,如果把御廚給閹了,沒有後代,那麼御廚的手藝,就失傳了。

不過,御廚雖然不用淨身,但是古代皇宮對御廚行動自由的限制,可以說是非常嚴格,我們看看以下這一段歷史資料,摘自《宋會要輯稿》,是宋仁宗慶曆八年,關於加強限制御廚行動自由的奏報:

“御廚前門諸色人混雜,只門子一二人守把,勾當官員宿房卻在後門側近。前門去內東門不遠,火燭頭刃全無關防。欲乞今後輪勾當宮一員,只在前門關防,止宿照管”

這個奏報說的是,當時御廚離皇宮核心這一路上,衛兵太少了,理論上御廚可以混進皇宮核心,這是個安保漏洞,所以,這個臣子建議皇上改善安保工作。

可見我們歷史上的帝王,雖然免了御廚挨胯下那一刀,御廚理論上也沒有機會接觸后妃,但是在皇帝的心裡面,對他們還是充滿戒心的。

再來說說御醫

御醫不用淨身,那就很好理解了,他們不需要淨身的理由,實在是太多了,我簡單羅列幾個:

理由一:不缺女人。

御醫在古代醫療市場上,是名人、紅人,他們是掙大錢的,所以,一旦當了御醫,那就有的是錢,在民間納妾納十個八個,很正常,御醫不缺女人,不需要碰皇帝的女人。

理由二:接觸不多。

皇后和妃子,並不是天天看病,她們召請御醫,一年充其量也就十回八回,有的皇后、妃子身體素質好的,一年都看不上一次御醫。所以,名義上是御醫,實際上一年到頭和皇后、妃子接觸的機會,其實並不太多。

理由三:有人監視。

依照古代皇宮的規矩,御醫給皇后、妃子看病,必須由宮女或者太監在一邊監視,不會讓御醫和后妃單獨相處。

理由四:傳承需要。

御醫是絕對的專業技術活,而且是高等技術,這門技術一代傳一代,這就是為什麼古代御醫的後代也是御醫,所以,御醫不能閹,閹了御醫,那麼醫術就失傳了。

理由五:無心無力。

御醫通常年紀大,為什麼?因為醫療是個經驗活,這個職業的特點是:經驗越豐富越吃香。所以,御醫沒幾個年輕的,老御醫培養自己的兒子,通常也要兒子在宮外懸壺濟世至少二十年,才敢讓兒子接御醫這個班。

也就是說,古代御醫是50歲以上老頭居多,這些人對女人的興趣已經大減,反過來一樣,女人對他們也沒多少興趣。

清代御醫診病(劇照)

所以,御醫不需要淨身,皇帝閹割他們,有百弊而無一利。

最後說說侍衛

皇帝的貼身衛兵(大內侍衛)同在紫禁城,卻不用淨身,這事乍一聽,也很令人難以理解:

須知這些衛兵,年輕健壯,體格威武,武功高強,女人最喜歡這種男的了,難道,皇帝就不怕這些貼身侍衛,和皇后、妃子搞上?

然而只要我們仔細一探,就發現:其實一切都在合理安排之中。

乾隆年間紫禁城裡

一個名叫“呼爾查”的八旗頭等侍衛

侍衛不淨身,主要的理由是這樣的:

理由一:功能需要。

閹割侍衛實在是個糟糕的主意,因為男子如果沒有了睪丸,就沒有了睪酮,那麼肌肉就會萎縮,力量就會減弱,這樣的“侍衛”,手無縛雞之力,怎能保衛皇上?

理由二:均為親貴。

侍衛不是一般人能當的。

以清朝為例,皇帝挑選侍衛,都選有家世的,要挑“上三旗子弟”,選的是“八旗勳貴”,也就是說,要當大清皇帝的侍衛,你必須是八旗子弟裡面的皇親國戚,或者至少是立功有爵位的家庭出身,直截了當地說:都是皇帝自家人。

舉個例子:1803年嘉慶皇帝在宮內遇到刺客陳德行刺,當時第一個衝上來保護皇帝的貼身侍衛,就是皇帝的姐夫,名叫拉旺多爾濟,除了他以外,撲上來救駕的侍衛有:扎克塔爾、珠爾杭阿、丹巴多爾濟、桑吉斯塔爾、公丹巴多爾濟,都是滿清八旗、蒙古八旗的自家子弟,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勳爵子弟,說白了,都是自家人,信得過,這些人不需要閹割。

理由三:不進後宮。

事實上,皇帝的侍衛,是專門保護皇帝的,他們不需要進入後宮、也不允許進入後宮。

以紫禁城為例,侍衛活動的區域主要是皇宮的中部、前部,主要集中在太和門、乾清門、右衛門、神武門、寧壽門等地,這些都不是后妃居住的地方,而大內侍衛是嚴禁進入後宮的,所以,侍衛實際上和皇后、妃子,也是接觸不到的,所以,這些人也沒有閹割的必要。

紫禁城俯瞰圖,中間紅線是侍衛界限

侍衛不準越過此界、進入後宮

不過,清代雖然沒有發生侍衛和皇帝的女人私通的事,但是在後來的偽滿洲國,卻發生了這樣的事:偽滿皇宮的侍衛祁繼忠、李體玉二人,分別和皇后婉容搞上了。

不過,這裡有兩點不同,第一點,溥儀性功能有障礙。第二點,偽滿皇宮沒有把侍衛和皇后隔離開來。所以發生這種事,也就不奇怪了。

最後還有一個:在大清紫禁城裡軍機處上班值班的大臣,也不需要淨身,理由和皇帝的侍衛一樣,這些人接觸不到後宮、也不準進入後宮,所以,也不需要閹割。

如圖,軍機處在乾清門右側,離後宮有相當距離,且門禁重重,無交集

寫到這裡,來說說今天文章帶給咱們的啟示:

歷史啟示錄一:皇帝的啟示:我們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特殊人員,因人制宜,才能避免化友為敵

歷史啟示錄二:御廚、侍衛、御醫這三類人,因為有一技之長,避免了挨那一刀,我們這些後世人要記住: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是不是又有收穫了?

還沒完哦。老馮雷打不動,每天都有彩蛋。

今日份彩蛋

文藝復興是個什麼鬼?

我們讀書人經常看到一個詞,叫做“文藝復興”,這個詞呢,大家經常讀到,可是叫人解釋一下,許多人未必能解釋清楚。

什麼叫“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復”字,又作何解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寫一本專著。

不過,我們可以去繁就簡,用老少咸宜的、大家都能聽懂的話,來個簡單明瞭的解釋。

簡單地說,事情是這樣的:

在古希臘時代(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146年),歐洲人曾經很喜歡琢磨學問,那個時候,歐洲湧現了一大批的學問家,例如數學家阿基米德、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哲學家柏拉圖、哲學家蘇格拉底……等等等等,一大批的學問家。星光燦爛。

亞里士多德

後來呢,到了公元5世紀,歐洲進入了歷史上的“中世紀”,這個時期也被歐洲人稱為“黑暗時代”(Dark Ages)。為什麼叫做“黑暗時代”呢?因為在這個時代,神權至上了,歐洲人的思想被禁錮了,古希臘的文明遺產,被破壞了,再加上戰亂頻繁,兵荒馬亂,所以歐洲從5世紀到14世紀的這個時期,文化水平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還退步了。

再後來呢,到了14世紀末期,歐洲的神權衰落,人本主義思想開始興起,逐漸地,又湧現了一大批的知識分子,他們熱衷於琢磨學問,於是,這就又恢復了古希臘時期歐洲人愛好鑽研學問的風氣。

這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但丁、哥白尼……等等一系列的傑出人才,涵蓋了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等等等等,各個方面。

達芬奇設計的坦克車草圖,同期,明武宗在他的豹房裡玩女人

歐洲的這些傑出人才,以及他們骨子裡琢磨學問的精神,曾經在古希臘時代興旺過,後來在中世紀被壓抑,然後在中世紀後期,重新興旺起來,並且發揚光大,所以叫“文藝復興”。

都說西方近現代科學的發達,根子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

那麼我們中國為什麼沒有這麼一場文藝復興呢?

這個問題很大,可以寫一本書,不過簡單地說,是兩個東西禁錮了古代中國人的腦袋,一個是科舉制度,一個是陰陽五行思想。前者從激勵制度上扼殺了文藝復興的苗子,後者從思維模式上禁錮了思想者的活力。日後有機會,我再為你細說。

文藝復興的啟示:我們要給聰明人足夠的創造和創作的自由,這個民族才能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5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揭秘秦國能夠橫掃六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