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地宮
古人講究厚葬,亡故後有大量陪葬陪伴著逝者安眠地下。而這些豐厚的陪葬品成為了被覬覦之物。帝王墓葬,往往窮一國財力,帝王陵寢自然成為盜墓者的重點。
漫漫歷史中,無數的帝王墓葬,有的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無從尋覓,有的則被洗劫一空。然而,有三大帝王古墓卻安然無恙,成為帝王陵中最神祕的。
不敢挖的古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可以說是所有帝王墓葬中傳說最多的一個。光只是陪葬的兵馬俑就留給了現代考古界許多無解謎題。
關於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封建君主,秦始皇擁有了許多第一。這是一位雄圖大略,氣吞山河的帝王。他對於長生的執著,同樣在歷史上留下了極有傳奇色彩的一筆。窮盡天下之力修建的地宮,地宮中到底有些什麼?這是許多年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秦始皇陵的位置並不神祕,在1974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了,但是至今沒有開啟。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其中大量的瑰寶不能隨意暴露在空氣中,假如隨意的去開啟,但是沒有更加高階的科技手段,這樣只能重步定陵的後塵。這座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大墓,如果沒有完全的科技保障,一旦破土遭到損毀,將會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另外民間有說法稱陵墓中含有大量的水銀,還有大量的機關在其中,一招不慎就很難全身而退。所以,秦始皇陵被考古界和盜墓者惦記了許多年,卻依然沒人敢挖。不過,這座神祕大墓卻成為了很有價值的文學素材,各種由此衍生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
挖不開的古墓:乾陵
乾陵是埋葬了唐代兩朝皇帝的陵墓。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沒有專門的帝王陵墓,她在去世之後打開了關閉22年的李治陵墓,和她的前任帝王,也是自己的丈夫埋葬在一處。陵前一塊巨大的無字碑成為這位特立獨行的女帝一生傳奇的註腳。
根據文獻記載,唐末黃巢起義聲勢浩大。這黃巢就是寫出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那位,從他的詩歌中,黃巢此人的膽魄可以說是到了包天的程度。因為缺少軍姿的緣故,據說黃巢動用了40萬士兵盜挖乾陵,這40萬人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甚至於挖出了40餘米深的大溝都沒有找到墓道口。1300年來,這座陵墓被刀劍劈過,也被機槍、大炮狂轟過,但是依舊安然無恙。
1959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對乾陵的隧道進行了勘測和試掘,結果表明,乾陵隧道的露天部分全長63.10米,寬3.9米,呈斜坡形狀。內部結構是用一至二噸重的長方形石條砌成,共砌了39層。通過隧道,進入宮門。乾陵地宮石門有多少,不得而知。根據文獻記載,唐太宗昭陵的石門達五重之多。我們由此可以推斷,乾陵地宮的石門也不應該少於此數。
進入宮門便可以到達墓室。墓室是地宮的主體。從唐人的宇宙觀和已發掘的王公大臣、皇親國戚陪葬墓分析,墓室頂部應為穹隆式,底部是四方形,且分為前、中、後3室。至於墓室的大小,目前尚無具體材料可資說明。以上都屬於陵墓建築的實體,根據當時工程技術發展的水平看,如果有充裕的時間保證,要這樣做是完全有條件的。
找不到的古墓: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一生征戰無數,也一手創立的帝國之大橫跨今天的歐亞兩大洲。他在四處征戰的時候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幾百年來都沒有人可以真正找到具體所在地。現在的成吉思汗陵墓僅僅是衣冠冢而已。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到時發現的不少,但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確實不得而知了。
《元史》中,關於成吉思汗陵的位置,僅僅記載了四個字“葬起輦谷。”七百多年了,全世界都沒能尋找到成吉思汗的墓。為什麼都找不到呢?
“陵”的概念,蒙古族與漢族理解不同。“陵”在古漢語裡的意思是“大土山”,由於古代帝王的陵墓在外觀上是類似“大土山”的凸起物,進而引申為“帝王陵墓”。而蒙古族所謂的“陵”,據《蒙古祕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
達爾扈特人,是蒙古族中專門為成吉思汗守陵的部落。達爾扈特是蒙古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擔負神聖使命的人”。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灑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他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所以除了蒙古高原上的疑似墓地以外,再沒有任何已經獲得證實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