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湖南省,位於中國中南部,因大部處於洞庭湖以南而稱湖南,又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而簡稱“湘”,省會為長沙市。湖南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為中國南方開發較早的區域,歷史上名人輩出、人文璀璨,有“古道聖土”“屈賈之鄉”之譽,近代更是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盛況。

湖南春秋戰國時就已納入楚國版圖,境內歷史名城、古縣眾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就有四座,但其所轄株洲市儘管市境歷史悠久,但卻為一座新興工業城市,為建國後首批八座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

現在,株洲市共轄5區4縣(含1縣級市),這四個縣中有三個以“陵”為名,分別為炎陵縣、茶陵縣及縣級醴陵市,另一個縣就顯得格外特殊,不僅為株洲所轄四縣中唯一以“陵”為名的縣,也是湖南省少有的單字縣,它就是歷史上曾為“攸州”的攸縣。

攸縣,古稱“梅城”“攸州”,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處,為地級株洲市轄縣。攸縣地處著名的羅霄山脈中段武功山西南端,全境山巒起伏、河湖密佈,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山川秀麗,有“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的美譽。

攸縣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漢初置縣,元時為攸州,是瀟湘著名古邑,因地處湘贛之間,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自古有“衡之徑庭、潭之門戶”之稱。

春秋戰國時期,攸縣縣域就已屬楚,為楚國黔中郡地,秦滅楚後為長沙郡陰山縣地。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封吳苪為長沙王,以原秦之長沙郡地為長沙國,攸縣屬之,此為攸縣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故此一般認為攸縣設於西漢初年。

攸縣因攸水貫穿全境而得名,西漢初攸縣地除攸縣外還有容陵縣,東漢時均屬長沙郡,三國吳時改容陵為陰山縣,南朝陳時改攸縣為攸水縣,隋時均併入湘潭縣。唐初,攸水縣、陰山縣均復設,並於攸水置南雲州,此為攸縣歷史上第一次為州。貞觀時,陰山、建寧等縣併入攸水縣,攸水縣改稱攸縣且南雲州廢,攸縣第一次為州僅存在六年。

南雲州廢后,攸縣或屬衡州,或屬潭州,元朝時(公元1295年)因人口多至萬戶而升攸縣為攸州,隸屬於湖廣行省天臨路,攸縣升為州後不屬衡州或潭州了?實際上,天臨路為潭州路改設而來,而潭州路宋時為潭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降攸州為攸縣,攸縣第二次為州僅七十四年後又降為縣,屬潭州府(元天臨路改設),1372年譚州府改稱長沙府後,攸縣隸屬於長沙府直至清末。建國後,攸縣先後屬衡陽專區、湘潭地區等,1983年改屬株洲市至今。現在,攸縣是湖南最有希望撤縣設市的縣之一。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湖南株洲名稱歷史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