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時地名,或以山水命名,或以地形地物命名,或以人物方位命名,或以行政治所命名…… 櫧洲得名於何時,至今難以稽考。《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成書於東漢永康年間。據地名命名的規律推測,約在東漢永康至建寧年間,這裡就形成以地形地物命名的村落名-——-櫧洲。

據我市考古專家考證,在距今約七八千年前,櫧洲地域內,東有煙墩衝(今株洲市荷塘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南距株洲市區6公里的白關(今株洲縣白關鎮),有商代銀子園村落遺址。在古代,這一帶就崗巒、溪谷、河流遍佈,依山傍水,森林茂密,可漁可獵可耕,最適宜人類居住。

上古時代,櫧洲地域屬古三苗之南境,多受古楊越文化影響;春秋戰國時,多受楚文化影響。2500年前,現在的株洲城區範圍內就居住著一批楚人,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村落,擁有家族的墓地。在現在市中心附近,曾發現過戰國早期楚人的家族墓群。河西宋家橋和龍頭鋪一帶曾出土大批兩漢墓群。一批銅、鐵、陶瓷器的出土,也揭示了株洲古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此可以確定,今株洲市區,商代以前就散居古人類村落。

在公元241年之前,櫧洲,還是個沒有進入官方文獻的“野孩子”。作為古居民村落,此時的株洲並非大驛通衢,亦非縣治洲治,還是一派原始風情。古櫧洲村落地名,多屬口傳,抑或有民間書寫地名。但櫧洲這樣一個Sunny充足、氣候溼潤、地處東西南北要衝的地方,註定不會永遠沉寂。

到東漢建安19年((公元214年)),兩個男人的交戰,使這個叫“櫧洲”的小村落,迎來了自己歷史性的轉變。這一年,孫權與劉備幾番交手,最終達成了劃湘江而治的和約。現在的河西當年屬劉備,河東則歸孫權。孫權在此設建寧縣,意喻“建安寧邊境”之意,故名“建寧”。建寧縣縣治設在櫧洲。這個櫧洲,也就在現在的蘆淞區解放路、南湖塘一帶。至今,這一帶還保留有建寧街、建寧港等名稱。

《晉書地理志》、《宋書》、《南齊書》、《隋書地理志》、《新唐書地理志》中,都有建寧縣名的記載。這足以證明三國初,建寧縣確已設定。如清光緒《湘潭縣誌·山水》記:“西南流逕株洲而入於湘……地為建寧故城,吳侯孫權所立,以防蜀湘南之渡”。此次登臺亮相以後,櫧洲被捲進了歷史的洪流,自村落而小鎮,自小鎮而縣城,又自縣城而小鎮,千餘年裡曲曲折折起起落落,演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原子彈爆炸後,日本人還打算負隅頑抗,直到更糟糕的訊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