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無雲不落雨喲,地上無媒不成親;沒有紅軍難解放喲,婦女永遠淚淋淋;感謝紅軍得解放喲,婦女翻身做主人。”這是在蘇區時期,寧化廣大翻身婦女傳唱的一首山歌。這首山歌,唱出了當時寧化廣大婦女的苦難之深,更表達了寧化翻身婦女對紅軍的感激之情。
1931年,紅十二軍來到寧化西南區,領導群眾進行革命鬥爭。11月,寧化縣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寧化縣委和寧化縣蘇維埃政府,縣委設立了婦女部。
婦女代表、禾口鄉張伍秀在會上聽了福建省蘇維埃主席張鼎丞的工作報告,隨後,剪掉髮髻,將身上佩戴的銀飾全部捐給縣蘇維埃財政部,放開小腳,燒掉裹腳布,贏得了與會人員的熱烈掌聲。會議期間,徐富秀、張十秀、馬金娥等一批婦女積極分子,帶頭在街演出“文明戲”,幫助其她婦女提高覺悟。
婦女組織成立後,反對壓迫和虐待婦女、反對一夫多妻、反對買賣婚姻、反對蓄奴養婢,堅決要求實行一夫一妻制和男女平等。
1933年上半年,全縣近百個“小老婆”經裁判部判決離婚。上百個“婢女”回到了親生父母家,許多“尼姑”還了俗,和自己的有情人締結良緣。到1933年底,全縣基本實行了一夫一妻制。寧化蘇區廣大婦女第一次獲得人生解放。
“韭菜開花一杆心,割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割掉髻子也甘心。”寧化廣大蘇區婦女獲得解放後,不忘紅軍恩情,割掉髻子,踴躍報名參軍,先後有774名婦女加入紅軍隊伍。在革命的洗禮下,有的女紅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童養媳、家庭婦女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
1933年春節期間,寧化南郊區婦女部長蘇惠珠、婦女連指導員江炎火,代表寧化紅色娘子軍前往江西瑞金參加會議。會議期間,得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親切接見。應大家的邀請,江炎火當場演唱寧化紅色山歌一曲,博得三位領袖和與會代表的滿堂喝彩。朱德還與她們互動交流了“梭鏢歌”,並對寧化的婦女紅色武裝寄予了深切的期望。蘇惠珠和江炎火表示:“為革命,我們寧化女紅軍,個個都是好樣的。”1933年2月8日,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緊急關頭,寧化各區婦女部積極響應中共中央“擴大一百萬鐵的紅軍”的號召,組織婦女踴躍參加紅軍。當時,僅城關青年婦女參加紅軍2個營,禾口區青年婦女參加紅軍的人數達103人。
期間,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這些女紅軍被《紅色中華》譽為擴紅“女鼓動家”。長寧區彭坊鄉葛坳村的女紅軍江銀子,動員丈夫參加紅軍。在她的帶動下,不少青壯年報名參加紅軍。在女紅軍的宣傳下,禾口鄉的王立德,親自送三個弟弟參加紅軍;陳進升和陳進其兄第、鄒維生夫妻、張賢順父子雙雙參加了紅軍;張清根只有一個獨生子,剛結婚,第二天就參加紅軍上前線。
紅軍從寧化出髮長徵後,閩贛省蘇維埃機關以及地方武裝於1934年11月29—30日,分東、西兩路撤至泉上、方田等地開展游擊戰,東郊區婦女連長兼指導員羅家秀率部擔任阻敵任務,因寡不敵眾,在縣城東門外不幸被俘,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和非人折磨,始終堅貞不屈,8個月後,於1935年8月18日在縣城豬仔壩橋頭慷慨就義。1934年12月27日,閩贛省蘇維埃機關及所屬部隊在水茜棠地與敵發生遭遇戰,傷亡100餘人,被俘60餘人,其中寧化紅色娘子軍21名女戰土被俘,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脅利誘面前,個個堅貞不屈,最後慷慨就義。一部寧化紅色娘子軍隨紅四師和紅三十四師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不幸全部犧牲在長征途中。
寧化紅色娘子軍許多戰士犧牲了,姓名都沒有留下。2006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中央電視臺記者到寧化採訪,被寧化紅色娘子軍的英雄事蹟深深感動,攝製了專題片,寧化紅色娘子軍的英雄事蹟廣為流傳。
(編改:顏全欽)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