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貧油國,年產僅七萬噸。
六十多年前,因為缺油,北京的公車只能揹著煤氣包行駛。
然而在1963年,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宣佈,中國的石油實現自給自足。
短短几年內,新中國從“貧油國”到能夠自給自足,實現這一驚人變化,靠的正是廣大石油勘探開發工作者們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不懈努力!
其中一個人的名字,閃爍著無法忽視的光輝。他就是近七十年來,伴隨著新中國的油氣勘探事業一起成長的著名油氣勘探家、石油地質學家——翟光明院士。
翟光明院士
他用七年青春,尋油大西北
雖是專業出身,但到真要將所學投入實踐時,翟光明的心裡卻頗為忐忑。因為當時中國的石油工業並不發達,大學所授的關於石油勘探的專業知識也不多。新中國的石油勘探路,要靠以翟光明為代表的新中國最初一代找油人一步步自己摸索出來。
參加工作後不久,翟光明主動請纓參加了新中國首次大西北地區石油地質大調查工作,在祁連山、河西走廊、陝北等地進行野外石油地質考察研究。
當時的新中國,還在剛起步的一窮二白階段。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石油勘探隊隊員們的生活也很艱苦。
當時隊內流傳著一句調侃:“遠看像是逃難的,近看像是要飯的,仔細一看原來是搞勘探的。”雖是戲謔,卻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石油勘探者們艱難的生活和工作狀況。
但當時最讓翟光明難受的不是缺少生活物資,而是沒有急需的石油勘測基礎資料。幸好,老地質學家陳賁從美國帶回了他們急需的書籍。在大西北的小破屋中,翟光明工作之餘,勤學苦讀,啃下了這些艱澀的學術著作,為以後的石油勘探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疆克拉瑪依現場觀察岩心(左四為翟光明)
在西北工作期間,翟光明不怕苦不怕累,勤於鑽研,創造性地提出了國內測井新方法—岩屑百分比錄井法、熒光錄井法。
在這裡,翟光明一待就是七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西北油田,奉獻給了祖國的石油勘探事業。
中國第一個世界級油田“大慶油田”背後的故事
“戰略東移”——決定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
因工作表現突出,1957年2月,翟光明從玉門油田被調回到石油工業部地質勘探司,開啟了新的油氣勘探征程。1957年,石油、地質兩部門開展了大量石油地質普查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一窮二白,工業體系百廢待興。為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國家集中力量優先發展以能源、原材料、機械工業等基礎工業為主的重工業。開展實施了“一五”計劃,使中國在落後的農業國基礎上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伊始,石油人就立志甩掉“貧油”的帽子,併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是,建國初期的石油生產形勢依舊十分嚴峻。當時,石油生產的重點集中在中國西部,全國只有玉門老君廟油礦、陝北延長油礦、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和四川等四個小油礦產油,國內石油產品自給率不足40%。在國家轟轟烈烈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 1957年全國石油產量卻僅為145萬噸,石油工業部是唯一一個沒有完成國家計劃的工業部門。
在當時僅有的石油產量中,還包括天然油和人造油(油頁岩經過蒸餾後提煉出的油),兩者產量基本持平,各佔半壁江山。為此,是優先發展天然油還是人造油,在當時石油系統內部爭論很大,人們議論紛紛,專家各持己見。
中國是不是就像美國人說的是“貧油”國家?石油工業向哪裡去, 是繼續開發西部還是轉而探索東部?是堅持勘探天然油還是重點發展人造油?這些問題成為解決石油戰略方向的重要問題。
1958年2月13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成都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此時,時任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開始分管石油工業。會議期間,為深入了解石油勘探形勢,鄧小平從成都打電話到北京,要石油工業部和地質部派專人到成都向他彙報四川石油勘探進展,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康世恩和地質部副部長何長工接到通知後立刻飛赴成都,康世恩向鄧小平和陳雲同志彙報了四川昌隆氣礦天然氣生產情況、川北江油鑽探情況以及川中構造找油情況,何長工彙報了川中嶽池地質鑽探情況。由於四川總的勘探進展不理想,中央領導對此很不滿意,要求回北京後再做一次更加深入細緻的彙報。(後來知道,中央已經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餘秋裡與時任石油部部長李聚奎部長對調,任命餘秋裡為石油工業部部長)。
翟光明
1958年2月26日,石油部和地質部接到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通知,27日到中南海向鄧小平同志彙報。翟光明參加了這個重要的彙報會。
在會議上鄧小平提出:在鬆遼、華北、華東、四川、鄂爾多斯這五個地區多花一些精力,選擇突擊方向,分出輕重緩急。
當彙報結束時,鄧小平又講到:“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地區能夠找出油來,就很好。把錢花在什麼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總的來說,第一個問題是選擇突擊方向,不要十個指頭一般平。全國是如此之大,二十、三十個地方總是有的,應該選擇重要的地方先突擊。選擇突擊方向是石油勘探的第一個問題,請你們回去研究。”
彙報結束後,鄧小平同志和我們大家一一握手。他說:“你們要搞出五個方案來”,特別提出“對於鬆遼、蘇北等地都可以熱心一些,要找出一個初步結果”。
“請你們回去研究”。這是多麼振奮又鼓舞人心的指示!
面臨諸多困擾的面前,鄧小平同志的講話無疑是站在戰略的高度,為石油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於中國石油勘探的戰略東移,以及後來大慶油田的發現和歷次石油大會戰,都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這次會議對於新中國的石油工業來說,可謂是決定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
首先,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在一個地區只要搞出一噸原油,就是有了石油工業。這對當時石油部來講無疑是給了大家極大的鼓舞和信任,卸下了石油勘探的思想包袱,放開了束縛石油勘探的手腳,鼓舞了大家在今後找油工作中努力奮鬥、大膽工作。
第二是明確提出了石油勘探要“戰略東移”的思想。東部和西部都要搞,但主要工業基礎在東部,所以東部也要加強,“對於鬆遼、蘇北等地都可以熱心一些,要找出一個初步結果”,這給當時的石油工業指明了戰略方向。正如餘秋裡部長在會議總結中提到的“開發西部石油與開發東部石油並舉,立足於開發東部油田。”自此以後,東部普查勘探工作全面展開,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為不久之後發現世界級的大慶油田打下了基礎。
第三是明確提出“中國這樣大的國家,當然要靠天然油”。結束了石油內部重點是搞天然油還是發展人造油的爭論,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立足於大力勘探天然石油的目標。
第四是明確要求加大鑽機數量和石油勘探隊的數量,這為後來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後續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等大發現做好了充足的技術準備。
第五是用提出用戰略的眼光搞石油勘探,提出集中最大力量,分出主次搞勘探,這為以後的石油工業十次大會戰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方法。
這次會議不僅僅是石油工業一次重大轉折,對翟光明院士本人的思想也有很大影響。通過親身經歷這次會議,他感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瞻遠矚,對他觸動頗深的是小平同志從戰略的高度和全域性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翟光明院士多次提及,這些方式方法也正是石油科研人員在科研探索中應該堅持的科學方法和態度。
在鄧小平同志的指示下,1958年,中國的油氣勘探工作重心,從西北向東北進行戰略性轉移。事後,這被證明是一次極為成功的決策。
東北鬆遼大地上的石油勘探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鬆基1井和鬆基2井的接連“啞火”,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焦躁不安。在這種情況下,鬆基3井的成敗至關重要!
1959年春節前,當時主持工作的康世恩副部長找到翟光明和鬆遼局相關人員說:“你們也別過春節了,咱們抓緊把鬆基3井的事情定下來,把鬆遼盆地的勘探部署好好討論一下。”
1959年春節期間,翟光明和其他幾位領導整個春節都在研究從現場提交上來的一些備選探井井位資料,夜以繼日地討論有關方案,最終定下了鬆基3井的井位,並於4月11日開鑽。
翟光明
開鑽後,翟光明負責每天收集整理來自鑽井現場的情況並加以分析,及時向領導報告進展。
1959年9月26日,鬆基3井噴油,標誌著大慶油田的發現!隨後,翟光明長期赴大慶參參與了大慶油田的初期勘探開發工作,作為代表,受到了周恩來總理在大慶的接見。
大慶油田是中國第一個世界級大油田,年產達五千萬噸。中國終於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石油工業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在大慶油田會戰成功後,石油部上報國家 “大慶油田發現有突出貢獻的工作者”候選名單中,翟光明榜上有名。
大慶以後,他思考下一個大慶在哪裡
大慶油田大會戰進行的第四年,已經成為石油工業部總地質師的翟光明要思考的問題是:下一個大油田在哪裡?
上世紀60年代,石油部確定開闢新的勘探戰場,勘探轉戰渤海灣等盆地。
1963年9月20日,有訊息傳來,華北渤海灣盆地打出營二井,一天噴油200方!接到這個訊息,翟光明萬分激動,冒著大雨當天趕赴現場,當場提出在這裡展開會戰。
然而,彷彿是上天故意的玩笑,當勘探隊員們正式展開工作,在這片土地上打井時,卻打一口井空一口井,一口不如一口,原本躊躇滿志的石油勘探大軍,慌了。
隊員們慌,翟光明更慌。鉅額的勘探資金和等待會戰的上萬勘探大軍,讓總地質師翟光明的肩頭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
沒想到,這一口井的油層非常厚,一天噴油高達一千一百噸!
這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壓抑許久的勘探大軍聽聞這意外之喜,無不歡呼雀躍!
繼大慶油田後又一重大發現,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由此誕生!
“中國的石油開發,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接連發現了兩大油田,並沒有讓翟光明滿足。多年以來,他仍然奔走在石油勘探的道路上,從不停歇工作的腳步。
1963年,兩大油田的發現讓中國實現了石油的自給自足。截止到現在,中國每年產原油可達兩億噸。
但隨著中國經濟騰飛,石油需求量迅速增長。石油產出量的增長更不上需求量的增長。目前中國每年的石油消耗達四億五千萬噸,大部分還是要依靠進口。重度依賴進口不是長久之計,但要想在中國的版圖上,再挖出幾個大油田,並非易事。
中國的油氣資源僅佔世界可探明儲量的百分之三,而這百分之三卻分佈在多達53個小板塊上。這不僅意味著中國很難出現大油田,也意味著每一塊油田的勘探,都是對勘探者的新考驗。
針對中國國情,翟光明院士提出:要走一條中國特色的,與眾不同的石油勘探道路。每一塊零零散散的小油田,都是希望之地,石油勘探開發,寸土必爭!
在翟光明院士的帶領下,中國的石油勘探團隊,已對地形複雜油田的石油勘探工作有了豐富的經驗。
這份豐富的經驗,來自近七十年的勘探工作積累。其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發現世界級大油田的欣喜若狂,自然也有徒勞無功的失望沮喪。
在大慶會戰之前,中國也曾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展開川中會戰,但結果一無所獲。翟光明通過反思和總結,讓大慶油田的勘探工作少走了許多彎路。
笑對失敗,總結經驗,這是翟光明對待失敗的一貫態度。他提出,搞石油勘探,要“三堅”:堅定的目標和意志,堅決執行下去,堅持不懈地進行。
這是翟光明的人生信條,也是他想留給新一代找油人的一點東西。
翟光明
(1926.10-)
石油地質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參考文獻
[1]《翟光明:石油工業戰略東移中的大慶會戰丨口述歷史》,中國石油報
[2]《翟光明:永不停歇的找油人 | 感動石油人物評選展播》,中國石油報
[3]《大家:20120129 翟光明 石油勘探專家》,央視網大家欄目
4.本文圖片來自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