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古代皇帝是天下之主,是九五之尊,可謂是言出法隨生殺予奪的至高存在,但是今天我們讀史書或者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經常發現皇帝竟然會被權臣架空,而且皇帝往往是小心翼翼的應對,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是鬥智鬥勇,或者乾脆是一直隱忍不發,等到合適時機到來才反擊。

再通俗來說,皇帝是既得利益集團或者說是統治集團的最大代表,他統治的基礎在於獲得這個特權群體的支援,如果權臣竊取了其中部分人或者大部分人的支援,等於是實際上的最大代表,皇帝自然被架空,更不可能跳過統治集團,去實質控制這個國家。

而權臣成為實際上的統治集團最大代表,不只是截斷了下級對皇帝的服從和配合,更是成為最大的利益分配者,也就是說他擁有了人事任用權,等於他可以利用這種權力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重用自己的親信黨羽,進而代表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縱觀史書,哪個權臣不是黨羽遍佈天下,或者說遍佈朝廷要害部門呢,所以即使是皇帝也不得小心翼翼的應對,這個時候就不是斬首行動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對付這個利益集團的問題了。

因為如果安撫不了,或者說平定不了這個利益集團,即使殺了權臣,那麼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要利益集團在一天,就會瘋狂反撲,也不是說利益集團對權臣忠心耿耿,而是既然站隊權臣一方,那麼就站在了皇帝對立面,權臣死了,他們自然害怕被趕盡殺絕,認為如果他們不反撲,下一個死的就是他們。

一、使用斬首行動成功,卻遭到權臣背後利益集團的瘋狂反撲,最典型的例子是北魏孝莊帝。

北魏孝莊帝是個傀儡天子,不過他不甘心坐以待斃,因此冒險幼殺了誘殺權臣爾朱榮,但實施斬首行動成功以後,他並沒有掌握大權,反而遭到了擁有兵權的爾朱家族的瘋狂反撲,兵敗後被爾朱兆俘虜北上,最後縊殺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24歲。

說起來孝莊帝也是下場淒涼,最後被縊殺不說,在被俘虜以後,也是受盡了凌辱,被關押在寺院時,如同狗一般被鐵鏈子綁著,還要忍受酷寒,一代天子淪落至此,最終也沒等到撥開雲霧見天日之時,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二、使用斬首行動成功,並且順利親政的情況,最佳例子就是康熙帝智擒鰲拜。

關於少年康熙帝智擒鰲拜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清楚,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就說重點,為什麼康熙帝清理了權臣,沒有遭到其背後利益集團的瘋狂反撲呢?

最大的原因在於權臣也有高下之分,也有三六九等,如果說三國時期的曹操是最強權臣,甚至說他都不是權臣,而是自己開基建業,自己打天下,只不過借用了漢獻帝的正統旗號來更好打天下,所以漢獻帝根本反抗不了他,而清朝的鰲拜呢,只能說是最弱的權臣,或者勉強說是權臣罷了。

因為鰲拜當權時期,其實並沒有實質性掌握大權,不算架空康熙帝,主要原因在於康熙帝年幼,不能獨立行使皇帝大權,而且他是順治帝留下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確有著擅權的空間。

當然即使鰲拜擅權,也只是相當於順治帝與清初攝政王多爾袞的恩怨鬥爭延續,像鰲拜最有名的事情就是擅殺同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而蘇克薩哈是正白旗,曾是多爾袞的心腹,在多爾袞死後雖然及時倒向順治帝,但多爾袞背後的兩白旗和順治帝背後的兩黃旗多年鬥爭下來,已是恩怨極深。

再加上順治帝留下四個輔政大臣,除卻蘇克薩哈,包括輔政第一大臣索尼,還有遏必隆和鰲拜都是兩黃旗,所以形成三比一的局面,因此鰲拜一直打壓蘇克薩哈,先是在鑲黃旗與正白旗圈換土地上,殺了出身正白旗兼管戶部尚書的大學士蘇納海等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共同利益,索尼和遏必隆自然是沒有反對,後來鰲拜更是矯旨殺了蘇克薩哈。

所以說白了,鰲拜看似擅權,並且不顧康熙帝反對殺了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實則是清初兩黃旗和兩白旗在康熙初期的鬥爭具體表現,而其他兩大輔政大臣之所以沒有反對他這麼亂來,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都是兩黃旗,有著共同利益,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鰲拜其實並真正的掌握大權,更何況宮中還有一個威望頗高的太皇太后孝莊。

正因為鰲拜是最弱的權臣,因此即使黨羽不少,但並未形成真正的利益集團,所以康熙帝實施斬首行動,將鰲拜擒拿下來以後,自然是順利的掌握大權,得以真正的親政。

還有明朝的崇禎帝殺權臣(權閹)魏忠賢,也可以視為斬首行動成功,並且順利親政的典範。

魏忠賢同鰲拜一樣,其實都是最弱權臣,雖然表面來看魏忠賢權力更大,是權傾朝野,黨羽遍佈天下,甚至逼的崇禎帝剛剛進宮都小心翼翼的,還要自己帶吃的進來,但本質上來說,魏忠賢還不如鰲拜,因為天啟帝任用魏忠賢其實主要起平衡作用,以閹黨來壓制文臣集團,一時鬧得是腥風血雨,而魏忠賢一黨看似佔據上風,實則只是皇帝平衡的工具罷了,更是得罪死了文臣集團,與其是不死不休。

正因為如此,所以崇禎帝要除掉魏忠賢時,是相當順利的,因為得到了文臣集團的鼎力支援,魏忠賢是牆倒眾人推,自然就被輕鬆收拾了。

不過崇禎帝看似是順利親政,實則與康熙帝大為不同,康熙帝親政時期,清朝剛剛入關,正是蒸蒸日上之時,官僚機構也沒有壞到根子裡,崇禎帝親政以後,明朝已是日落西山的末年,內外一堆爛攤子不說,官僚機構更是膨脹,而且爛到了根子裡,所以他殺了魏忠賢,並且棄閹黨於不用之,看似是親政了,還肅清了朝中奸佞,實則是破掉了天啟帝留下的閹黨制衡文臣集團的格局,而且還沒有能力控制文臣集團,等於並沒有真正的親政,使得文臣集團一家獨大,對於朝廷的控制力度其實很低,以至於來了後面,又起用太監,來試圖破局,可惜隨著明朝亡國,意味著崇禎帝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整體來說,實施斬首行動成功,並且順利親政的皇帝其實並不多,多見於面對沒有形成利益集團的權臣身上,所以可以除掉權臣以後不怕反噬。

三、最穩妥的方式就是穩住權臣,利用年齡優勢耗死他,再掌握全域性,最佳例子為漢宣帝

漢宣帝劉洵為西漢的中興之主,西漢12帝,只有4個皇帝有廟號,其中就有漢宣帝,廟號為中宗,足以可見漢宣帝的優秀之處。

但就是這麼一位精明皇帝,遇到了霍光這個大權臣也是無可奈何,面對霍光,漢宣帝是極度不安,甚至生出了如芒在背的感覺,雖然他不甘心當傀儡皇帝,可是霍光正是如日中天之際,更是剛剛廢了昌邑王劉賀,立了他為新帝,漢宣帝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

所以漢宣帝審時度勢,選擇隱忍,對霍光是相當信任重用,穩住了霍光,利用年齡優勢耗死霍光以後,再慢慢奪回實權,重新進行權力分配,兩年以後,坐不住的霍氏一族開始造反,被漢宣帝輕鬆鎮壓,至此漢宣帝徹底親政,掃清了障礙,開始了自己的中興之路。

還有明朝的張居正和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也可以視為皇帝利用其年齡優勢耗死權臣,再親政慢慢掌握大權的例子。

四、大多皇帝面對權臣其實連反擊機會都沒有,因為權臣已經完全替代了他

皇帝被權臣架空,反擊的方式其實也不少,比如像北魏孝莊帝那般,走一步看一步,先想辦法殺掉了權臣,哪怕事後憋屈而死,但沒有坐以待斃,也是個有血性之人;亦或康熙帝智擒鰲拜,得以順利親政;再或者利用年齡優勢耗死權臣,再進行秋後算賬。

但大多數皇帝,往往連反擊機會都沒有,或者說即使是反擊了也是連一朵浪花都掀不起;諸如前文中交代的最強權臣曹操,這位權臣實際上都不能用權臣概括,因為他並非是在東漢朝廷中一步步爬上高位,進而竊取皇帝大權的,而是自己建功立業的主兒,只是借用了漢獻帝的正統旗號,所以下面人只認曹操,只認曹氏一族,所以漢獻帝的衣帶詔反擊什麼用都沒有,所以即使漢獻帝利用年齡優勢熬死了曹操,但曹操死後,權力也沒有回到漢獻帝手中,而是到了曹操的兒子曹丕手中

而歷史多有重複之處,曹氏一族,至曹操到魏文帝曹丕,再到魏明帝曹叡三代,竟然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短命,漢獻帝耗死曹操沒奪得大權的事情,竟然奇蹟般在耗死曹氏三代人的司馬懿手中實現,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之變,是掌握了曹魏大權,歷經三代人的經營鞏固,最終司馬懿孫子司馬炎時期篡魏立晉,在此期間,說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魏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率數百僕從想要殺死司馬昭,結果連司馬昭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殺了,可見其反擊有多麼無力,

所以說皇帝如果面對有著自己利益集團,並且徹底竊取了利益分配權的權臣,往往根本沒機會反抗,要麼拼死一搏,有骨氣的死,要麼等著這個權臣或者權臣的後代篡位時好好配合一番,以禪位方式將皇位傳遞過去,以圖活命,諸如漢獻帝和曹魏末代皇帝皇帝曹奐就是這般。

而這類皇帝往往是最悲催的,哪怕就是秦皇漢武在世面對這樣的權臣,也無法翻盤,像亡國之君中的漢獻帝,放在平世應該是個不錯的守成之君,但遇到了曹操,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只能憋屈的過完一生。

最後總結來說,歷代的權臣,能被稱之為權臣能架空皇帝,要麼是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或者直接代替皇帝成為統治集團的最大代表,諸如曹操;要麼即使沒有那麼強大,也是擁有很大實權,背後有著一股不小勢力的,擁有不少黨羽的,諸如鰲拜。

當然具體細分來看,權臣可以分之為三個階段:

一是初級權臣,因為各種原因勉強可以說是權臣,諸如文中交代的鰲拜、魏忠賢,雖然黨羽不少,但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還有其他忠於皇帝的勢力存在可以與之抗衡,並沒有真正的控制朝局。

這類權臣其實張居正也可以算一個,畢竟他之所以掌握大權一是萬曆帝年幼,沒有親政權力;二是實際當家人李太后全力支援張居正,所以他才可以在君權高度集中的明朝成為權臣。

像這種權臣,皇帝還是有機會翻盤的,平常虛與委蛇,趁其不備來個斬首行動,還是有很大機會順利親政的。

二是形成利益集團,或者說竊取了皇帝的利益分配權力,實際上是統治集團的最大代表的權臣,這類權臣皇帝基本沒機會反抗,往往只能靠年齡優勢將其耗死,在權力真空期趁機奪權。

諸如漢宣帝與霍光就是如此,最起碼有機會翻盤。

三是在形成利益集團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使得利益集團一步步強大,最終完全轉化為聽從於自己的統治集團,並且消滅了忠於皇室的小部分力量,一步步深化自己的統治,使得龐大的利益集團只認自己,還有自己的直系後人,以此在自己這代,或者下一代,乃至下下代,完成社稷神器的最終易主,使自己或者後人從實際上的掌權者,更進一步成為皇帝。

像漢獻帝和曹操,司馬氏和曹魏皇帝,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皇帝遇到這種情況,是壓根沒有翻盤機會的。

可以說以上三種權臣,不論哪種都不是省油的燈,即使最弱的權臣,雖然不可能篡國,但也有很大可能行廢立皇帝之事,或者說在權力真空期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皇位傳遞,也是一種巨大威脅。

所以皇帝自然是小心翼翼與其鬥智鬥勇,即使是實施斬首行動,也是虛與委蛇,一步步誘殺,但鮮少有成功的,因為殺了權臣,往往會遭到背後利益集團的瘋狂反撲,會重新再選擇一個權臣出來控制全域性,而少之又少成功的那部分,基本上都是面對沒有形成利益集團的最弱權臣,所以只要將其本人給控制,其他自然迎刃而解,所謂的黨羽不成體系,失去了主心骨自然會土崩瓦解不堪一擊的。

這也說明皇帝其實也是一個高危職業,看似天下之主,是高高在上,實則也要面對各種挑戰,如果被強勢的權臣架空,那麼下場也很淒涼的,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但即使如此,也有太多人前赴後繼的想要成為皇帝,因為權力的滋味,一旦嘗過就戒不了了,反而會越發痴迷,乃至想要走向更高的位置,哪怕這條路上危險重重,哪怕坐上皇位,有無數人窺竊,有無數人虎視眈眈,也是義無反顧,權力二字就是這般神奇,造就了太多精彩而血腥的歷史。

3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曾經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為何覆滅於黃海,只因慈禧想過生日